超实用儿童心理学-孩子心理和行为背后的真相

最近看了托德老师的书《超实用儿童心理学:孩子心理和行为背后的真相》,又增添了点育儿知识,什么叫儿童心理学,就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别只是为了去阻止行为和结果,而是通过对孩子们思考过程的干预,来改善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产生更好的行为。这本书的实用场景比较多,适合学前教育,推荐宝妈宝爸们收藏。

不懂儿童心理学,怎能做精益父母

心理学家发现,2岁的儿童自我意识飞速发展,和大人作对就是孩子获得自我存在感的最好方式。如果你懂得这个概念,你就会很自然地去包容孩子这时候所谓的“叛逆”,让他们获得这种宝贵的“存在感”,而孩子也会因为你的包容变得自信。

如果你不懂3岁以后的人生“第一逆反期”这个概念。如果孩子经常对你说“不”,你就很容易使用强力去压制他。这可能会产生两个结果:1.孩子以后会很自卑,不敢表达自己;2.他们青春期以后,变得异常叛逆。

第1章 儿童语言和认知发展的秘密

儿童的语言只能在使用中发展;也就是说,仅仅听别人讲话,只是接触语言,而不参与交流,儿童是无法学好语言的。所以,看电视基本上不能提高语言能力。

3岁左右的儿童每天玩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刻钟。

孩子的认知发展

儿童思维的第一个局限——“中心化”。就是说,儿童容易只关注情境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他们不能同时考虑几方面,所以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你每次都给她做一个选择,你是现在穿袜子,还是玩5分钟再穿啊?第一逆反期的孩子,需要的是自主感,满足这种感觉以后,他们反而会变得比较听话。

儿童思维的第二个局限是,还不能理解“守恒”概念。也就是两个物体,如果只是外形上发生了变化,质量没有增加和减少,那么两个物体仍然是相等的。

学前儿童的第三个思维局限,表现在他们区分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时有困难。

为孩子挑选兴趣班,谁说了算

一个孩子的基本智力类型可以分为7种,分别是: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肢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省智力。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把正话反着说,自己创造一些词语,同时也喜欢诗歌、阅读和写字,那他很有可能在“语言型智力”上具备优势。这样的孩子习惯用语言文字来思考,大胆让他参加阅读、演讲、话剧之类的培训。

如果孩子特别喜欢你出数学题考他,或者对计算类游戏很痴迷,比如,喜欢和你比赛玩加减乘除24的游戏,那就说明他的长项是“数学——逻辑思维型智力”,他是靠推理来思考的,所以少儿编程、乐高机器人、棋类等培训班是非常适合他的。

如果孩子特别喜欢拼图、设计、随手涂鸦,会反复看绘本里的插图,迷恋迷宫类的游戏,这就说明他是属于“空间思维型智力”,擅长运用意向和图像来思考。对这样的小朋友来说,素描、剪纸、乐高培训将极大激发他的潜能。同时,多带他去美术馆或去看漂亮的建筑,这些画面感比较强的活动很适合他。

如果孩子平常会不自觉地哼唱歌曲,一首新歌只要听过几遍就会了,唱的调也很准,那他很可能在“音乐型智力”上具备优势。

如果孩子平常根本坐不住,总是喜欢户外活动,各类体育项目都想要参加。就算待在家里,也喜欢建造东西,说话的时候手舞足蹈。去到游乐场,过山车、海盗船都坐得很开心,那不用说,他一定属于“肢体运动型智力”优势儿童。

而如果孩子特别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喜欢一个人独处,而且只要遇到问题,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请别人帮忙;当然,如果看到别的小朋友有困难,他们也会主动上前帮助他们。只要在人群中,他就会觉得自在开心,那他就非常有可能属于“人际交往型智力”优势儿童。这类小朋友更擅长思考他人回馈的信息,并做出准确的判断。所以,他也许天生就是做团队领袖的最佳人选,各种假期夏令营、游戏营将是不二之选。

有一种孩子和“人际交往型智力”优势儿童正好相反,他非常喜欢独处,不容易冲动,不喜欢喧闹场所。但是仔细观察却能发现,他非常善于总结,做事谨慎,并且愿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这种孩子就属于“自省型智力”优势儿童。这类小朋友是通过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少儿书法、绘画、围棋、机器人、阅读班更能满足他的需求。

怎样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3~6岁孩子的记忆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鸡毛蒜皮记得住,事情要点忘得多”,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有心训练记不住,无心插柳记心中”

影响3~6岁孩子记忆力的因素有三个。

1.事件呈现的独特性。孩子只能记住那些印象深刻的事件。

2.孩子有没有亲自参与: 想要记住动物,不要光看图片,还要去动物园看一个个活的动物。

3.父母是否懂得使用精细谈话风格。懂得让孩子做选择题,而不是填空题。

儿童游戏其实就是学习

如果你想提高孩子的社交水平的话,那就在4~6岁这个年龄阶段,多陪孩子玩“假装游戏”,按照他们的规则来进行角色扮演。

如果你自己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玩,也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这个心理特征——“假想同伴”。到3岁以后,儿童除了在现实生活中交朋友外,有很多时候会出现一些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朋友,一个儿童拥有假想的伙伴并不会让他分不清想象与现实,而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那些实现不了的愿望。它们可能会分担孩子的一些犯错的压力,所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假装这个角色真的存在,让这个虚拟人物一同来守护孩子。

绘本共读:让孩子的阅读快人一步

第一种方法是叙述型故事法,它主要针对年龄比较小,词汇量还不是很大的孩子。操作的关键要点是让孩子进行复述。采取填空式的复述,熟练以后,孩子就可以自己来讲完曾经听过的故事。

当孩子掌握更多词汇以后,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对话式朗读法。操作的关键要点是:提问和角色扮演。比如,宝宝读一页,可以问爸爸妈妈问题;接下来大人读下一页,也问宝宝问题。等到孩子对绘本故事比较熟悉时,就可以和他进行分角色朗读了。

既要争分夺秒,又要慢慢来

为了他人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自愿的行为,这种行为要到四五岁的时候才能逐渐展现出来,两三岁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分享的意识,他们的思维模式是“自我中心”,世界就应该是我看到、我所想的样子。这时候,你要求他们懂得分享,只能说是强人所难。

第2章 解读儿童的个性特质

第一点,理解孩子的特质是天生的;第二点,积极地鼓励他去探索,去跟其他的小朋友交往。关键是第三点,他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时候,如果胆怯退回来或者失败了,不要批评他,要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尝试。记住一定是孩子觉得舒服的节奏,不要催促他。这样,孩子自然会建立起与别人交往的自信心。不过我要提醒一点,如果你孩子的性格是典型的内向性格,就要做好即使他参加了很多社交活动,也很难快速地与新伙伴建立关系的准备。

婴儿依恋类型:人类亲密关系的原始模板

1.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安抚。

2.任何时候,你都要积极关注孩子。无论他做了什么事,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要从正面去关注。如果他做的事没有成功,你要告诉他,下次你一定可以的。如果他成功了,你就给他一个拥抱或者是亲吻。

3.不要把你自己的情绪转嫁给孩子。

第3章 宝爸宝妈:孩子的情绪你真的理解吗

家长不接纳、否定儿童情绪是儿童长大以后出现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

面对儿童更复杂的情绪

内疚感是孩子们自我反省的一种心理机制,而且不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但是比起内疚,更强烈的一种自我评价情绪叫作羞愧,一旦他们产生这种感觉,就会非常明显地影响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所以,感到内疚的孩子会去弥补错误,而感到羞愧的儿童会极力去掩饰和否定错误,并且不愿意承担后果。

引导内疚有两个方法,一个方法就是让错误结果自然地引发孩子的内疚感。另外一个方法就是通过父母的面部表情,去引发孩子的同理心。

每个孩子都有的分离焦虑

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哭泣吵闹,该怎么办呢?我们先要肯定孩子的感受,并且要告诉他,这个就是焦虑的情绪,确实会让你感觉到不舒服,千万不能嘲笑或者呵斥孩子,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等。也绝对不能因为孩子的哭泣,就心疼不已,对孩子上学后的情形自己也感到焦虑。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时间来平复情绪,然后帮他一起想象,在幼儿园可能会发生什么开心的事情,或者碰到麻烦,应该如何处理。当孩子对未来有了乐观的预期,或者是对可能发生的糟糕的事情知道如何去应对了,他就不会那么焦虑了。最后,还要跟孩子做一个很有仪式感的道别——爸爸妈妈很庄重地跟孩子说“再见”,让孩子也很庄重地回应“再见”。

如何搞定乱发脾气的孩子

那么哪些情况是需要父母们理解而不是惩罚呢?第一种情况就是,在宝宝处于运动能力发展时期,他们会有非常强烈的运动和探索的需求。

第二种情况就是,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时,如果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也会发脾气。除了以上两点以外,还有一种就是他们的情绪控制力差。

如何面对孩子的哭泣

孩子的哭泣是一种情绪修复的方法,这时候也意味着他需要我们的情感支持和帮助。我们要做的是:不阻止,允许和肯定情绪,给予倾听和抚慰,然后让孩子在情绪中自我成长。

第4章 理解孩子:问题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原因

孩子长到两岁左右的时候,会出现一个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时期。这时候,很多孩子会出现拒绝大人、为自己抢资源甚至叛逆的行为。这是一种正常的表现,既然他们要自主,我们就应该给予他们尝试的空间,并且理解他们的逆反并不是在捣乱。如果你要在这个时期规范孩子的行为,尽量把范围控制在基本生活技能的学习上,其他方面最好尊重他们的天性,让他们自然成长。

孩子尿床是一种沟通吗

一般来说,孩子尿床最容易发生在家里出生了一个新宝宝、搬家、亲人去世,或者是他们觉得有一些事情他们很想控制,但控制不了,又不能直接表达的时候。这时,孩子会用尿床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和担忧,这就是他们的一种沟通,或者是一种抗议。

改变挑食习惯其实很简单

3~6岁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对玩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吃饭。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他们不饿,或者说不是很饿,你就不要指望他们有耐心完整地吃完一顿饭,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的专注力也是不够的。3岁的儿童注意力只能集中3~5分钟;4岁可以上升到10分钟;5~6岁的时候,可以专注10~15分钟;只有7岁以上的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才能达到20分钟,这刚好可以完整地吃完一顿饭。

孩子输不起怎么办

要让孩子不过于在乎结果,首先家长、老师就要做到不过于肯定结果,只需要表扬他们做事情的态度就好。只有你表现得不那么看重结果,他才会不看重结果。

在真正遇到孩子“输不起”的情况时,我们应该使出如下“三连招”:1.接纳失败的情绪,不逃避(陪伴)。2.认真地解释过程和结果。3.谈一谈下一步该怎么做(预判)。

为什么孩子打人要这样搞定

改变孩子攻击行为的三个阶段:预防阶段、干预阶段和事后阶段。

预防阶段:杜绝模仿源

干预阶段:三步骤

1.郑重其事地制止。2.让孩子理解攻击的后果与被攻击人的情绪。3.重新模拟这个过程,并且讨论下一次应该怎样做。

当孩子再出现对大人扔东西的行为,大人要学会“演戏”,装作捂着脸,趴在沙发上,一副很伤心或者闷气的表情,嘴上说:“哎哟,哎哟,好疼!”偷偷观察孩子的反应,一直要演到孩子流露出担心或者害怕的表情,主动过来触碰大人,或者主动想和大人交流,再适时地告诉他:之前的行为对大人会造成伤害,促进孩子换位思考。要注意,演戏一定要演得真实,不可以刚刚才捂着脸,下一秒就放开来对着孩子笑,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好玩。

如果孩子打人,或者对着人扔东西。我们最好是在他刚开始有这个企图的时候,就通过语言、行动提前制止,跟孩子说:“这样不可以。”但如果孩子执意要这样做,就要使用行为治疗里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隔离法了,也就是把孩子带到一个房间,让他站着保持安静。原则是1岁1分钟,如果孩子3岁,那就需要隔离3分钟。这个过程绝不是把孩子关小黑屋,而是家长就在旁边陪着他,从他安静的那一刻开始计算时间,到时间就让孩子自由。但如果中途孩子吵闹、挣扎或者逃跑,都需要重新再次计时间。

大部分4岁以下打人的孩子还不太知道,这是在攻击别人。他只是觉得:这样很有力量,所以我们的核心就是要让他理解这种行为是对别人有伤害的,让他慢慢明白了之后,他可能就不会那么随意地去攻击别人了。

如何搞定孩子的拖延

孩子拖拉的第一种可能性是,你家孩子的生活技能不足,你又没有对他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结果你过早地要求他“既快又好”,他根本就做不到!

孩子拖拉的第二种可能性是孩子对时间的概念,在孩子还没有时间概念的时候,他们不知道父母说的1分钟、3分钟到底是多长,穿衣服、吃饭、写作业是快还是慢。于是,孩子在家长要求快一点儿的时候经常表现得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样的动作才叫快。孩子小,不懂得时间的宝贵,总以为时间有的是,他们也不知道把一件事情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所以才会延续以前的行为习惯。

第三种造成拖拉的可能性,是孩子本身就有的不同的气质类型。困难型和慢热型的孩子气质类型是不活跃的,所以天生就比较慢。

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解决孩子拖拉的问题。1.刻意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

2.无论孩子多慢,做家长的只能示范,不能包办。

3.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

看电视是孩子学习还是父母偷懒

所有的心理学家对3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所持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好完全不要看电视,根据我的儿童心理治疗经验,这个年龄完全可以再上升到4岁或者5岁,因为这么大的孩子,他们根本就不理解电视人物做任何一件事情背后的动机,所以,他们只会单纯地去模仿,即便电视内容里包含了有害的成分,他们也会不加辨别地当成自己应当学习的内容。这可能导致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他们会模仿电视里人物的行为,然后在生活中实践,并且觉得这么做很好玩。让不到4岁的孩子看电视的第二个结果是,可能会无意中在他们的心里种下恐怖的种子。孩子在这个时候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弱,一些事情根本无法消化。

延迟满足与预防成瘾

训练延迟满足能力有三大原则

第一个原则叫“等一等”,当孩子需要一个他喜欢的东西时,你一定不能马上满足他。你可以跟他说:“我们等一等,过几天如果你还想要,那么我们再来看,好不好?”如果孩子对于有些东西的爱好是瞬间和暂时的,他不一定是真心想要,等一等就能够让他抽身出来,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我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它?”如果确实一段时间以后,他还是很想要这个物品,你就可以满足他。

第二个原则叫“要努力”,就是孩子每产生一个愿望和需求的时候,一定不能让他很容易就得到。这样很容易就得到了,他一定会觉得没有价值,所以任何他向往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努力来得到。

第三个原则叫“猜不透”,就是在孩子提出让你奖励他的要求时,不能每次他做得好你都奖励。这种奖励,会降低孩子的动力。

延迟满足的训练有两种情况需要区别对待。孩子两岁以下的时候,对安全感和温暖的需要,你不能延迟满足。另外一点是,“延迟满足”不是“不满足”。你尽量延迟一段时间,以后还是要满足孩子的。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信守了诺言,你就应该满足他。

孩子为什么撒谎

儿童撒谎的四种常见类型分别是:微不足道型;吹嘘型;解释感受型;分离型。

4~7岁这个年龄段是孩子微不足道型谎言的高发时期。撒些小谎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对拥有自己秘密的尝试和挑战。

首先,你需要了解,它确实是孩子的一种智力进步。在这样的条件下,再去采取行为。你可以选择对有的谎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另外一些认真对待。这种单纯的隐瞒需求在得到一定满足以后,其实他们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骗人欲望了。

有些7岁以上的孩子很容易开始“吹牛皮”,我们称之为“吹嘘型谎言。对待这种谎言,你更加不能粗暴责备,因为你才是始作俑者。所以,你需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太过于强调结果和优秀程度,对孩子没有做到无条件地爱他们。

第三种谎言是解释感受型。遇到这种情况,首先不要把这个故事解释成谎言。你可以帮助孩子重新定义这件事情:虽然这个故事不是真的,但我们知道你是在表达你的感受,你的心情不太好对吗,可以跟爸爸妈妈说一说吗?这样的问法会为你们接下来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分离型谎言的儿童,这些孩子一般都会有很多问题行为,比如说偷东西、搞破坏,但是他们做完坏事以后,其实心里非常明白这很不好,他们内心很希望把那个做坏事的自己和好的自己分开。那么说谎话,就是分离的一种方法。他们极力地否认自己做过的坏事,以此来维护好形象,久而久之,自己也觉得那些错误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对于这一类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恢复他们内心的安全感。只有他们感觉到不会被伤害,才可能慢慢不需要用撒谎来保护自己。一般遇到这样的孩子,我建议找专业的心理机构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

怎么惩罚孩子才有效

从长远来说,内部激励的作用要比外部惩罚的效果更有张力。

惩罚危险行为要有四个原则:惩罚及时;针对性强;情绪平稳;说理简短。

如果你想要儿童接受父母的规则,通常最有效的方法是诱导技术。因为在诱导劝说的过程中,容易引起儿童的同理心和愧疚感,让他们自己产生内部改善的动力。而强制命令法效果最差;至于“收回爱”的方法,效果很短暂,而且容易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同样也不建议使用。

还取决于儿童的气质类型。比如说温柔地诱导,更适合胆小焦虑的儿童,他们天生就容易不安,你只需要很小的刺激就可以让他接收信息,强硬的方式反而会让他更加焦虑,从而变得胆小懦弱,而对于活泼顽皮的孩子,惩罚的方法有时也可以相对强硬一些,重点是把握惩罚的尺度,不要让一个有针对性的惩罚升级为诅咒、侮辱或者赶出家门。

最安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与孩子制定详细的规则(可以一起讨论),坚决执行且不断地强调这个规则,解释清楚限制他这么做的原因,直到他自己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规则的限制。

表扬孩子的正确姿势,你做对了吗

我们可以明确以下三个表扬法则:

1.不要过分地强调孩子具有某种天分。更恰当的表扬方式则是告诉他,“这是你认真努力和耐心的结果,所以你要保持这样的好习惯。”

2.所有表扬都要非常清晰具体,要明确让孩子知道他到底哪里做得好。具体而清晰的表扬能指明孩子的努力方向,会真正增强他的内部动力。

3.表扬孩子的时候,一定是你真正觉得他有进步的时候。

学会正确的奖励方法

有人会问,我让孩子弹钢琴,他不愿意弹怎么办呢?这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你对他弹琴有要求,他必须弹得怎样好,才能过关;而且,他如果不好好弹,随时可能受到惩罚。这一下就打击了弹琴的积极性。第二,有可能他真的不爱弹钢琴,你凭什么就判断他一定适合学钢琴呢?你只需要在孩子开始弹钢琴的时候,保持足够的好奇心,陪他们去探索就可以了,而且,你还可以尝试帮孩子树立对弹钢琴本身的荣誉感,比如说带他去看钢琴演奏会,特别是让他们感受一下谢幕时观众对钢琴家报以的赞赏和掌声,让他觉得弹钢琴是很牛、很有范儿的一件事,我想孩子自然会慢慢地爱上弹钢琴。如果这样孩子都没有多喜欢,那就证明你该给他换个兴趣班。

代币法的高效性与局限性

代币法有几个注意事项:第一,代币法不能用于负面的强化。第二,你对孩子的期望应该具体而详细。第三,对孩子的期望数需要控制在五条以内,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坚持。第四,对于金钱的奖励需要控制额度。

我们不主张对8岁以下的孩子实施金钱奖励,当然3岁以下的孩子不太适用代币法,因为他们还没有达到了解“金钱”这一类概念的年龄。

这种奖励机制背后的暗示就是,按时完成作业是辛苦的、无趣的,只有奖励的内容(看电视、玩游戏)才是有趣的。在这样的奖励逻辑下,很难让孩子对完成作业或者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他们努力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取其他的奖励,一旦奖励不足,他们的动力就会下降。所以,从长远来看,代币法并不是一种能够激发孩子内部动力的最好方法,我们只能用代币法来进行短期的激励以及问题行为的改善。要想激发孩子持续的兴趣与动力,还需要父母的亲身示范,营造良好的氛围,孩子在耳濡目染下才会爱上你所设置的规则,做出相应的积极行为。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行为

想要完成自我调节,必须达到两方面的条件:第一,孩子能够听懂你的意思。你说的“不要”是什么意思?第二,他还需要读懂你的情感。他知道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达的。

心理学里有一个称呼“约束性的顺从”。就是说孩子在做错事情以后,他的不安情绪以及避免下次再犯的能力,其实就是他能够抑制内心冲动的能力。

能否培养一个自律的孩子,首先取决于你能否清楚地表达你的每一个要求,这个要求是否合理;其次,你需要在平时不断训练孩子的约束性顺从的能力,可以通过给他们安全感和持续的交互式回应训练来实现。最后要注意的一点是:儿童的自律能力从一岁半就可以慢慢开始训练,但要真正形成基本的自律,需要超过4岁甚至5岁。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即使他还不能自律,你也应该认为这是完全正常的现象,你可以继续坚持以上的训练,同时耐心地等待他慢慢成长。

第5章 儿童社交: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儿童同伴交往关系会自然地呈现四种类型: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

受欢迎型儿童的特点:积极主动,在交往中表现出积极友好的交往行为,愿意分享,能被大多数的同伴接纳、喜爱。这类儿童约占14%。

被拒绝型儿童的特点:在交往中活跃、主动,但是经常表现出不友好的行为,如强行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抢夺玩具、大声喊叫、喜欢推打等,攻击性强,总是制造分裂,所以他们在同伴关系中总是被抵制的那一类。

被忽视型儿童的特点:不喜欢交往,常常独处或一个人活动,在交往活动中表现出退缩或畏惧,徘徊在同伴关系的边缘

一般型儿童的特点:既不特别主动、友好,也不特别不主动与不友好。

对于“被拒绝型”孩子的干预核心就是“共情能力”,也就是为别人着想的能力。“角色转换法”(移情训练法)是一个让孩子和父母相互转换角色、相互扮演的小游戏。

构建游戏可以让那些被忽视型的孩子,不必一开始就面对直接的人际交往,而是和其他孩子共同面对一个游戏场景,循序渐进地适应。孩子在家里能和其他小朋友完成构建游戏后,就可以从家里走向户外,进行更多的构建游戏了。

孩子害羞、不爱跟人打招呼,其实是自我意识在发展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对3~6岁儿童自我意识情绪有显著影响,到7~8岁时儿童的自我意识情绪才慢慢内化为自我评价。

举个例子:当父母让儿童跟其他大人打招呼时,儿童如果因为害羞没有及时打招呼,父母责怪他:你真是个不懂事、不懂礼貌的孩子。当父母因为儿童的表现结果而轻视他,儿童就会更多地体验到害羞,下次更不愿意跟人打招呼。如果父母这样说:“当他人向我们微笑并且打招呼时,我们不回应是不礼貌的行为,你回应一下叔叔,别让人家不高兴。”当父母让儿童明白他们不当行为的错误,同时又鼓励他们尽量去补救错误时,儿童可能会感受到内疚,并且下次遇到类似行为时有可能改善。

原则一:多积极关注,少消极关注。原则二:少评价特质,多关注事实。原则三:少在乎结果,多在乎过程。

我们只需描述事实,目的则应是为了引发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如果我们过于关注结果,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有条件”的积极自我评价。但如果我们淡化结果、关注过程、看到力量,孩子就会形成我们希望的品质,形成一种“发展性”的思维模式,他会相信任何失败都是暂时的,也一定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如何帮助孩子解决冲突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如果你能够让他学会正确的社交方法,那么就可以帮助他提高面对困难时抵抗挫折的能力。即使困难没有完全解决,他也可以用正确的方式去面对。这种能力是心理学里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叫作心理弹性。所以遇到孩子社交问题的时候,首先你不能着急,应该先帮助他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然后让他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

CBST儿童社交训练的五个维度

核心思想是:再想一个新的办法!

CBST模式中有五个维度的训练方法可以帮助你解决问题。第一,知道“是非”观念。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这个是什么,这个不是什么”。如果孩子从小就善于分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很强。

第二,让孩子学会“选择”。“我要这个还是要那个?”目的是让他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要立刻接受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冲动的想法,做决定要学会三思。

第三,了解事情的先后顺序。“是之前发生的还是之后发生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事物之间存在先后顺序,而先后顺序其实暗藏了某些事情的因果联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了“之前”“之后”的表达,就会更加有时间先后的意识,可以更好地遵循规则,懂得轮流的概念。

第四,知道相同和不同。“这两个东西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这两个词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一样的感受,相同的问题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第五,知道部分和整体。“我是要一部分还是全部都要?”这可以让孩子理解两个问题。第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在某些时候管用,但并非在任何时间都管用;第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意识到人有多样性,从而学会换位思考。

如何面对大宝对小宝的嫉妒

首先,我们应该接受大宝的这种“嫉妒”情绪,并且做好这种情绪会长期存在的心理准备。你并不需要跟孩子解释很多,或者说生一个小弟弟、小妹妹其实也是为了你。你只需要在他们发出“嫉妒”信号的时候,非常坦诚地告诉你家大宝:“宝宝,我知道这段时间因为小宝的出生,妈妈陪你更少了,我也知道你心里会有些委屈,感谢你的宽容,要知道爸爸妈妈一直都是爱你的!”不要期望你说一次马上就会有效果,但至少你的语气能让孩子感到你是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的,他们也会从你的思维中慢慢学会体谅父母。其次,我们不需要过于追求大宝和二宝间的平衡,所有东西都一人一半,包括时间也是。

面对孩子之间的“嫉妒”,理解和接纳是真正的解脱之道。用你的实际行动去理解大宝,也会让孩子模仿你的行为,从而接受家庭中这位新的成员。作为父母,不断地强调你对大宝的爱,给他一些小特权,等孩子更大了,懂得适时放手,让他们自己来适应新的环境。但即使这样,吃醋、争宠、不愉快依然会继续存在,与其抗拒,倒不如好好感受,毕竟这是我们家庭中某个阶段的一道独特风景,以后回忆起来也许会更加难忘。记住,接纳才是面对孩子们的嫉妒时最好的良药!

两个宝宝抢资源怎么办

面对两个孩子争夺资源的情况,核心并不只是“出面调停”他们每一次的争执。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平衡孩子们内心中“有爱的一面”和“自私的一面”出现的比例和场合,具体怎么平衡呢?有两套思路,一种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而另外一种是长远的思路。对于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一点就是先把问题交给孩子们自己解决,看看他们会怎么去处理。

而如果大宝还是不愿意分享的话,我们再采用第二招:交流法。“宝贝,妈妈知道这个玩具是你的,借不借给弟弟你来决定,我们不会抢的。但是,弟弟的新玩具以后你也不可以抢,你要玩也要经过他的同意噢!”这样是在尊重哥哥的物权,同样也是在划清界限,弟弟的物权同样不可以侵犯。

第6章 父母修炼:养育孩子也是疗愈自己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脾气不好,很容易忍不住做出伤害孩子的举动,你可以做三个动作。第一,表达自己的情绪:“妈妈现在很生气,我需要冷静一下。”第二,自己先迅速离开,尽量避免针锋相对。第三,可以想一下,到底是孩子真的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还是你自己受到童年经历的影响,而不自觉地学习了自己父母的错误方式?反思一下,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孩子是不是还得重新遭受你的经历?经过这三步思考,我想你的情绪基本会平静一半。

父亲角色在女孩成长中的意义

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其实妈妈和爸爸在女孩生命中的作用是互补的。妈妈负责提供安全感,我们之前讲到的安全依恋大部分是由妈妈提供的;而爸爸决定了女儿的自信心,也提高了我们之前讲过的自我效能感。妈妈决定了基础,爸爸提升了高度。有爸爸长期陪伴的女儿,她们在今后升学、找工作、恋爱方面都不太容易焦虑。

父亲角色在男孩成长中的意义

一个父亲能够影响男孩的第一项心理特征就是情绪。

父亲能够影响男孩的第二项心理特征是如何去爱别人,特别是女人。

忍不住不住在孩子面前和爱人吵架了怎么办?如果发生了,就要在你情绪平复以后,和爱人一起告诉孩子:“爸爸和妈妈因为在有些事情上意见不同,所以发生了争论。但是爸爸和妈妈还是相爱的,我们也是爱你的。”这个解释很重要,可以保证孩子不对你们的冲突胡思乱想。经过这个过程,他的情商会继续提高。父亲能够影响男孩的第三项心理特征,就是男孩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如何控制我们带娃时的愤怒情绪

面对孩子时,第一个不发怒的方法就是,不带做父母的优越感去看待他们,而是平等地面对孩子的一切需求。能够主动调整看法的父母会很快平静下来,然后做出正确的决定。

可以说,几乎所有人都在童年受过伤,这也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决定个人情绪的因素。如果你觉得自己是这一类型的父母,就需要对自己说:“孩子是不会故意和我们作对的,他们只是表达他们自己的需求而已。我们的愤怒和焦虑来自我们自身,它在提醒我们,小时候的问题还没解决哦!

第三个让我们发怒的因素是压力。为了不把你的压力和愤怒传递到孩子身上,你需要做三个动作:停止、放下以及腹式呼吸。

最后,还有一个可以改善我们情绪的保护因素,就是学习

如何成为更沉着的父母

要让自己成为更沉着的家长:第一,我们需要放弃追求完美。这里面又有三层意思,首先,你自己做不到的没必要自责,因为你也受自己的条件和知识水平所限。其次,你自己做不到的也不要要求孩子做到,最后,在养育过程中,找到自己最想要的那个点,并坚决地执行下去。第二,不要大包大揽,要用身边所有的资源来帮助自己养育孩子,把一部分成长的权利交给儿童自己。第三,接纳自己的焦虑情绪,允许自己做一个70分的家长。接纳不沉着的那一刻,就是你迎接更沉着的时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