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一件事情需要你“坚持”“努力”才能去做完,多半是因为你根本不想做。
之前抗拒学数学,每次开始之前,都要先催眠自己这件事情必须做,数学的世界很奇妙……才能进入状态。耗时耗力,还学不好。如果一件事情,是你真正想做的,根本不需要如此费劲。就像列宁同志说的那样: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时候扑在面包上。谁不让你做,你跟谁急,你又何必苦哈哈的坚持呢。之所以有“努力”“坚持”这样的概念,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把很多事情想得很痛苦。比如早起,有些人就是喜欢早起,睡得多了反而心情不好,他又怎么会觉得起床是件痛苦的事呢?有些你眼中的工作狂,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你觉得他对自己太狠了,可是你又怎么知道,人家不是乐在其中呢?人家其实是足够爱惜自己,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已。学渣总是觉得学霸很努力,很勤奋,学习一定很痛苦。可是在学霸眼里,说不定人家正愉快的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啊!
所以,一旦有努力,坚持”的想法,一定要提醒自己,这件事情可能是你把它想象的太痛苦了,或者违背你的心。如果是你把它想错了,就要及时寻找它的乐趣,用正常的心态看待它,而不是把它当作洪水猛兽。
2.知道上面这个知识点,并不是给你逃避现实的借口。如果一件事你不愿意做,但又不得不做。那么方法一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这个事情赋予重大意义,甚至是多重重大意义。关键时刻,别掉链子。
比如背单词,你可以告诉自己背一个单词50块钱,或者向自己的梦想又靠近一步,总共有5500步……(这是考研大纲词汇总数)。比如写文章,不仅可以梳理自己的思绪,学习消化更多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我现在学习的可是通往财务自由的知识啊!赚钱的乐趣谁没有呢?
3.方法二:你还可以为你想做成的这件事赋予如果没有做成所带来的负面意义。
在我初中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一定要上学。不然我的人生再无翻盘之日,我只能被动的接受结婚、生一堆孩子,围着锅台转,还要动不动看别人脸色的日子。而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会渐渐失去自己,可悲的沦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每次一想到那些为了蝇头小利就要撕破脸皮,勾心斗角的人,都觉得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归根结底不还是自己没能力么……
最新的恐惧是,如果我没有很强的元认知能力,我可能永远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了,我再也无法得到我想要东西,爱护我想爱的人。
另一个恐惧,如果我今年再考不上研,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这不是工作找不找得到的问题,而是我认识到了我自己,我认识到我必须要成功,我必须要做出一些事情来,否则我就不是我自己。如果失败,我不知道我还能做成什么,我没有退路了,我会沦为我讨厌的那种人,生不如死。
4.方法三: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拥有这项技能的人或者人群(买房,学车……都是社交学习),尽量与他们共度大量的时间,如果实在没办法一对一的交流,起码也要时刻关注他们……
这也从侧面说明,要想获得尊重,自己就得有过人之处啊。贵人有时候就是这么被吸引过来的(爱学习的人,说不定哪天就是你的贵人了)。
举个例子:之前喜欢王福重老师,于是微博,微信,他的书我都一直关注着,几乎每一条消息都没放过,有时候还要想想他为啥说出这样的话……对于其它喜欢的人也是如此,喜欢高晓松就看《晓松奇谈》,关注微博。喜欢周星驰就把他的电影一遍一遍的看,不光看电影还看影评,不光看影评,还看他的人物专访……总之,我就是想了解你是什么样的人,你都做了什么,你是怎么做到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而我也在其中,慢慢找寻我自己。
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学习必然是一种社交活动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的镜像神经元,需要我们去看到,感知到,才能更好的模仿、学习。我们不光要跟书本学,还要跟人学,接近他们,跟他们多呆在一起,学习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