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天哪,都8点20了。”看到手表的一刹那,我才意识到已是晚上了。于是匆匆拿上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至前台付款、盖章,独自离开了书城,城市灯光中分明飘着若有若无的毛毛雨。
下午4:30业务培训完后,我问了宾馆服务员哪里有类似书城、书店的地方,结果说博库书城就在不远处,公交车两站的路程,再步行几百米就到了。于是,毫不多想,搭乘公交前往便是。是的,对于一个不太熟悉的城市,我总认为有书的地方是比较熟悉的。由于几年前曾到过杭州的博库书城,想着那感觉是好的,这次又怎能错过?
曾经年少时,每逢坐车都会捧书读,近些年或许年纪大了点,在车上少读书了,也不喜把玩手机,倒是越来越喜欢看人、看车窗外的风景了。因此,到一个地方,一般不再带书,但回去时,是应该要带书的,只要可能,就权当作个礼物与纪念,于是前往书店、书城便成了习惯。
很快,按图索骥,在百度地图的指引下,当然,在街道拐角处也问了三两个路人,于是看到了“博库书城”几个大字,结果全然不是当年的那个样子,纯粹以为只是广告牌,结果又到处找寻。终于有位大伯告之我说,这里的博库书城是在地下的,哎,原来是另一个点。多年前进的那个点在城市的另一边,可见,我对方向、地名全然是没有什么感觉的。
其实,我也想约几位熟悉的人一起走走逛逛,因为读万卷书,也还要行万里路,这已被公认为提升个人见识的两大法宝。可是,一想到他人都在忙于生活、忙于工作、忙于学习,我也就只能作罢,不去打扰了。况且据我所知相距也不是那么近、又这次培训安排得也很紧。
带着一丝疑惑步入西湖文化广场这边的地下博库书城,“喔,这里还是不错的嘛!”在我不算太广的书城见识当中,宁波的一家书城(大概是天一广场那边,记得不是十分清晰了)、上海福州路的书城以及这杭州的博库书城,其书类之丰富、活动之多、服务之好都留给了我极好的感觉。
不过书城之于我,若是书类过于丰富一则会让我欣喜,同时又会让我迷惘。因为就算是一点儿书,也足以能让我止步不前,多了有时侯又不好取舍。进书店或书城购书,我向来都没有带着目的的,基本上都不会是因为要买特定的书而去。正如女人逛街进店买衣服,在乎过程,偶尔淘到喜欢的则什么都值得。当然,这也不完全一样,我进店看书,似乎什么书都能吸引我,最后只买一两本,实在是因为第一,不买感觉对不起店家,不知这种心理是不是有问题;第二,不买很多是窘迫于经济的考虑,只能点滴积累。
这次进博库书城,首先我就看到了打折的讯息,围着打折处的各种书,我想我最后是应该要在这买一本折扣书的。我总是认为,好书,其内容永远都是不打折扣的。随后看名著栏、又看畅销书栏、再看心理学、传记、社会学、历史、职场类、经济学、宗教类、社会学、玄幻类、当代小说等等。既然书城书类丰富,那我干脆沉浸其中,什么类别的书都翻翻。看书名与作者、了解作者、查看目录、查看价格、读序言等等。当然,每一处,我都要翻看一两本(好在这书城几乎每系列都会有特意供试读的一本)读其具体内容,或多或少。
有时候,真羡慕以书为工作的人,比如书店的、出版社的、图书馆的,阅览室的,当然,还有自由作家。因为在我看来,只要愿意,他们都可以尽情地阅读了。一个以书为乐趣的人,不仅志趣良好,而且更容易感到幸福。如果可以,我也想去找一份那样的工作,整天以书为伴。哦,对了,作为教师,似乎也可以与书为伴,但其实更多的是,至少在中小学,只是把书当作工具而已。书如果只是工具,其意义必大减,至少于精神就没多大的价值可言了。在我看来,书籍更应该是思想、是精神、是不朽。
在书城,看罢这本,赶快放下;又看那本,又赶快放下。当然,从没在书店里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因为总有诸多的理由,下次一定要体验下这样的感觉。每捧起或放下一本书,都有足够多的理由,无论怎样,感觉到营养的汲取便是够了。
旁边的人已经不多了,本来也没注意到有多少人。偶然看那身旁的人,也是拿起又放下的,偶然看看那男女老少的表情,似乎都比较平静,但我知道,只要在书面前,无论是捧起还是放下,他们的心里一定是有思想的。不知怎地,我忽然看见手表,“哟,天哪,都8点20了。”思绪从书中回到现实。
匆匆拿着两本书至前台付款,其实在心里想要买入的书太多了,每一回都说这本是要买的,那一本是要买的。放下之后我都清楚地记得在哪儿,在出店前,总是要快速决断,拿起一两本,同时与其他的书say goodbye。至前台付款,之后一定当场拆封盖纪念章。书籍是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当然,朋友馈赠,我也认为是最好的礼物与纪念。书籍,会在心灵上留下永恒的印记,这是我所喜欢的。
出了书城,看见广场外诸多的人群,他们或走或跑,发出了高兴的声响。我手里拿着两本书也跟着高兴了起来。只是,在若有若无的毛毛雨中,我忽然感到口干舌燥,哦,背包里还有一瓶水呢,赶快拿出来大喝一口。在水进入肚子后,忽然又一咕噜响,哦,原来晚饭还没吃哟。罢了,街边随处可找一个饭店,吃好之后,又赶上了最后一趟的45路公交车。
公交车上连司机总共才四人,在拥挤的城市道路上显得特别清净,如同我在书城获得的清净感觉,真好。尽管窗外毛毛雨变大了些,视线有点儿模糊不清,但那又怎样?此时心里的清晰不是最重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