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青子衿
昨天,我观看了来自@共青团中央微博转发的一个视频,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广告片。
这个短视频里面提到“他人眼中的女孩”的认知有:
“女孩子应该趁年轻赶紧嫁人。”
“女孩子一个人出门在外打拼事业真的太难了。”
“女孩子学艺术有什么用,学文科才有用。”
……
视频的末尾倡导青年女性不盲从、不嫉妒、不抱怨、不等待,听内心的声音,成为最初的自己更是引发大量网友的共鸣和思考。
虽然仅是2分多钟的短视频,却让我感受到了正能量,倍感暖心。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一位姑娘,我称呼她为S。
S的父母经商,她从小衣食无忧,生活优渥。虽然父母工作忙碌,但是,对于S的学习和生活并不疏于关注。只是,S的学习成绩一般。高考填报志愿,固执己见的父母要求她填报会计专业,S无可奈何,顺从了一贯专制的父母的意愿。并且,在其父母的坚持下,选择了本省的院校就读。
大学毕业,父母已经利用了自己的人脉关系,在朋友的工厂里为S安排了一份轻松悠闲的文职工作。S唯命是从,一如既往地听从了父母的安排。
三年以后,父母出于对S未来婚事的考量,又重新着力为她寻得了一份编制内的工作。从此,S开始了她朝九晚五的生活,得过且过。
与此同时,S的七大姑和八大姨受她父母所托,热心地为她牵桥搭线,纷纷期盼着她能够在适婚的年龄早日结婚生子。
S半推半就,数次相亲,最后都是无果而终。对此,S自己却不以为然。然而,她的父母却愁上心头。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父母的不断敦促下,S开始了越来越多次的相亲。
前段时间,S经同事介绍认识了一位年纪相仿的男生。男生的家境良好,有车有房,从事销售工作。
S和男生吃过几次饭后,终于,她对父母吐露心声说,自己对男生实在没有产生恋人的感觉,不想和对方继续相处。
父母听说S的想法之后,沉默片刻,语重心长地告诉她:“还是应该接着相处,再看一看。毕竟,你现在年龄大了,如果太挑剔的话,那么就更不好找对象了。”
尽管S不情不愿,却仍然忽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遵从了父母的意愿,继续和男生不冷不热地相处着……
N是我亲戚家的一个孩子,她自小便是一个有主见的女孩。
N的父母经营着私营企业,早出晚归。从小,她跟随外公外婆长大,学习成绩良好。对于生活品质,N有自己的一番坚持。无论是学生生涯还是走出校门以后,她对自己的人生道路都有自己清醒的认知。
N大学学习财务管理专业,原因是考虑到自己未来的另一半可能是经营家族企业,所以,无论日后自己是否负责管理家里的财政大权,自己目前的要务都是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大学毕业,N在C市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便回家帮助母亲打理门店的生意。
通常,白天N会到门店安排相关的工作事宜。空闲时间,她会去练习瑜伽、跳操,或者学习烘焙,亦或在家烹饪、看书,出门会友、旅行。
几年以来,她让自己的生活尽量的精致悦己。在同龄人都已经或者开始结婚生子的年岁里,N按照自己的意愿不慌不乱地生活。
工作两三年以后,N对自己的父母坦诚相告:“往后,我不想做大女人,我只想做小女人。”
N的父母对于女儿未来的人生抉择,表示理解和赞同。
三十而立之年,N嫁给了比她小两岁的男生。婚前,N和先生商量婚后两人生活的家庭分工:男主外,女主内。对于她的选择,N的先生表示理解和赞同。
婚后的第一个年末,N生下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我去探望她时,N面露浅笑,温柔地说:“每天的生活,即使琐碎繁杂,但却温馨恬淡。”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对于普通的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自己。”
在S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学业、职业还是婚恋,她都曾和视频里“他人眼中的女孩”一样被家人贴上标签,左右人生。同时,S自己无视内心的声音,以致做出了违心的选择。
与S相比,N则不同。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她更加注重关爱自己,倾听内心,从心出发,成全自己。N懂得,要过自己的生活,为自己做主,追求自己的幸福。
作家晚情曾在书中写到:“一个女人失去自我,她就会失去一切。”
深以为然。
犹如视频最后,唤醒青年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所言:“一生所寻,不过是最初的自己。”,因此,我们应该懂得:终其一生,切勿心不甘,情不愿,满身戾气又怨声载道地让自己成为他人眼中名副其实的标签;而是学会随时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呵护自己的梦想,做自己最坚定的支持者,不疾不徐,尽善尽美,用心尽力地去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亲爱的姑娘,请记住,你才是自己的人生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