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pite knowing the journey, and where it leads, I embrace it.
And I welcome every moment of it.
——Louise 《Arrival》
上面这句英文并不同于罗曼罗兰的名句:“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虽然会有不少人把他们放到一起来说。
如果只看这句话,到也没有那么神奇,而神奇就神奇在这句话是电影《Arrival》(《降临》)临近末尾的结语,而我始终不相信,会有多少人有勇气做出这样的选择,在真正的生活中。
今天是2018年高考的第一天,无论高考离自己过去了多少年,大多数参加过高考人还是会忆起当年的场景。
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人生中第一次在周围的人可能也是自己眼中这么重大的转折点。
我们高考那年是2003年,应该是开始实行6月份高考的第二年(之前都是7月份高考),西安的天也像今天早上这样阴着,好像还飘过几滴雨。
也许是因为年代久远,那时的温室效应还没有这么严重,6月份的天也还没有那么热,晚上住在宿舍连电风扇都不用开,那时也没有空调。
第一天考完数学,我们聚集在教室外面,开着玩笑或者沮丧着或者没有表情地说“我们去补习(复读)吧”,那年的数学题莫名的难做,后来才知道是因为试卷泄露,临时拿出了另一套试卷来给我们考。
这套试卷的数学卷应该是改变了很多人至少后来四年的生活环境吧。
接下来是估分、报志愿、分数线出台、拿到录取通知书准备上大学或者复读或者终止学业。
15年后来看,读书的确并不是通向美好未来的唯一途径,可能也不是想要获得理想生活最快的途径,但不可否认是的,对于大多数老百姓家的孩子,读书是最短、也相对容易的途径。
吴军老师在《见识》里给到的关于大学有如下建议:
如果不能进入一流的大学,或者不能进入它们的好专业怎么办?
这时我觉得地点最重要,优先挑选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
可能有人会问,随着西部大开发,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助力,等我毕业的时候,中小城市是否会慢慢赶上来?
从历史上看,这种可能性极小。
美国至今好的大学和工业的引擎依然集中在加州和东北部地区。
在地区之后,选择学校比专业更重要。
我经常讲,本科教育最重要的是通才教育,研究生教育才是专才教育。
如果分数不够,与其去挤所谓的热门专业而选择一个相对差的学校,还不如选择一个好一点的大学排名靠后的专业,当然前提是不反感这个专业。
身处底层的人要完成到中产阶层的进阶,需要先掌握技能,就是这个道理。
而中产阶层到精英阶层的进阶,则需要很多博雅教育。
选择专业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应该是国家层面的大机会,其次才是个人的特长和兴趣。
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需要什么人才呢?
不再是只能在国内窝里横的人了,而是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为国家开拓海外市场的人。
国际化的能力依然很重要。
选专业时——
1 要优先考虑高势能的专业。
所谓高势能的专业,就是指那些相对难学,而又是其他专业的基础的专业。
2 不要一窝蜂地挤进那些过热的新兴专业,尤其是学校为了跟风刚刚开设的专业。
3 如果将来从事数学和物理学研究,是需要极高的天赋的。
如果你的未来靠不上爹妈,那么从踏进学校大门的那天起,就要努力和同学搞好关系,建立起一个好的朋友圈,这将受益终生。
一场考试对于人的一生可能不会有多么致命的影响。
毕竟一生很长,不只是上学这一件事,而以后的工作如何也不仅仅和学历相关。
只要在这个还算重要的时刻,尽心了,也就无悔了。
而在此,有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果再回到从前,回到高考时(或其他时间点),你会选择怎样的专业,怎样的学校,怎样的地区呢?”
无论你的回答如何,时间对于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来说终归是不可逆的,因为,不存在“如果”这件事。
我们的生命也是因为有了无限的可能性才存在不同的希望与失望,因为有了遗憾和不完美才会更懂得珍惜。
而这,恰恰是《降临》中Louise最痛苦的地方,她随时可以活在“如果”里,她随时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因为她学会了外星的语言,在这种水墨画般美丽的图片符号中,她的思维模式发生了改变,她对于时间的理解变得非线性,她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尽管忧伤,她依然循着这条轨迹走了下去,她是一位拥有两种时空认知的勇士。
现在的高中毕业生早已比十几年前的我们更加成熟,更加博学,对于各种知识和技能了解的更多,掌握的也更好,对于未来的规划也更加理性。
这一刻的你们也活在一个“如果”里,那就是未来四年甚至更久的生活环境,这是可能想象而选择的。
愿你们也做自己的勇士,降临在你们的未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