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来看,一切 “不良的成瘾行为” 都是 “多巴胺系统被劫持” 的结果…… 而如果 “多巴胺系统长时间被劫持”,那么,进而引发的 “多巴胺失调” 所产生的,不仅仅是 “心理变化”,更多的其实是 “不可逆的生理变化” —— 这个格外严峻的事实被大多数人想轻了、想浅了,甚至干脆就没当回事儿……
多巴胺分泌失调引发的大脑损伤,不仅仅是 “心理层面” 或者 “精神层面” 的东西,它完全是 “结构性损伤” —— 跟肢体残损或者瘫痪没区别,甚至更严重,因为大脑是你的 “中枢器官”,它坏了,你四肢健全又怎样呢?
这些结构性损伤,包括但不限于:
白质组织不良
灰质体积萎缩
大脑皮层厚度减少
认知功能区域受损
请仔细看看下面这张图,这两组大脑横截面扫描图是不是看起来很像?
左面一组,是一张著名的对照图。1989 年齐奥塞斯库被枪杀之后,“罗马尼亚孤儿” 引发了全球的关注 —— 在罗马尼亚,有大量的孩童被抛弃在孤儿院,几乎无人照料。左面那一组中,左边是正常三岁孩童的大脑,而右边是三岁罗马尼亚孤儿的大脑,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长期无人照料的他们,大脑发育严重不良,与正常的同龄儿童差别很大。
右面一组,是同一个人的大脑横切 面扫描图,是一个短视频成瘾者每天刷短视频超过六个小时连续三年之后的对照 —— 请注意,每天刷六个小时,并不是罕见的,相反,是今天很常见的短视频平台使用时长(人们通常在若干个短视频平台之间反复切换)。
右面一组看着非常惊人,仅仅三年时间,虽然表面上还是同一个人,没有缺胳膊少腿,但,大脑结构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乃至于,看起来都和 “一个正常人仅仅三年之后就变成了罗马尼亚孤儿” 似的……
核心就在于这里,我们自己的 “大脑” 是一个 “内部器官”,是自己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无从体验或者观察的东西,它要是受伤了,我们自己并不知道,甚至无从知晓 —— 这跟我们摔倒了骨折不一样,不会一身冷汗,不会疼到晕厥,不会惊慌失措,甚至不知道如何应对,也没有什么 “医生” 帮忙诊断或者提供治疗方案。
可怕的地方在于,这不是什么 “坏习惯而已” 的东西,这是 “重症”,并且还是 “绝症” ———— 虽然大脑有一定的 “可塑性”,但,过了一定程度,就只能是 “不可逆” 的了。没办法,这不是表面问题,这是大脑结构发生了变化,受到了损伤,没有任何办法可逆…… 只不过是绝大多数对此无知的人无论如何都分辨不出差异而已。
你仔细想想看吧,哪一个 “多巴胺系统被劫持” 的人竟然会觉得自己已经 “残疾” 了呢?能吃能睡能说话,不疼不痒不难受,这怎么可能是所谓的 “病” 了呢,是不是?与此同时,他们用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已经发生了 “结构变化” 或者其实应该称为 “结构损伤” 的大脑去感知自己和周遭的世界,于是,进而引发了很多 “精神层面”、“心理层面” 上的相关扭曲。
我们之前提到过,“多巴胺系统被劫持” 不是因为最近几年的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才出现的,历史上,电视的崛起、数字媒体的崛起、社交网络的崛起、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带来的是一浪又高过一浪的 “多巴胺劫持”…… 它们比黄赌毒更为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们更加隐蔽,人们对它们的认知更加肤浅,甚至干脆无知,所以也全无防备。
而受害者不仅包括成年人,也包括更容易受伤的幼童和青少年,更包括广大中老年人 —— 你只要稍微留意一下你自己的 “亲戚群”,看看那些老年人整天在看什么,在转什么,就知道个大概了 —— 如果你之前没听说过,不妨到网上搜两个网红的名称,一个叫做 “秀才”,一个叫做 “一笑倾城”,前者是中老年女性杀手,后者是中老年男性杀手……
让我们继续讲下去…… 先看看一组数据。目前,人群中的 ADHD 患者(即,所谓的 “多动症”,一种注意力缺乏的典型病症)越来越多,比例不断提高。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比例从 2003 年的近 8% 上升到了 2011 年的 11% —— 从时段上来看,这就是 “互联网崛起” 和 “移动互联网崛起” 的过程期间。这意味着 ADHD 病例平均每年增加 0.5%…… 另一项分析表明,美国 5-9 岁儿童的多动症发病率增加了 33%,10-14 岁儿童增加了 47%,而 15-17 岁青少年的多动症发病率更是惊人地增加了 52%。
ADHD、抑郁症、甚至帕金斯症,这类疾病再往下深入,从大脑的本质来看,都有同样的一个特征或者说同样的根源,都是 “注意力功能受损” 或者 “注意力功能缺失”。心理学家们现在用 “注意广度”(Attention Span)衡量一个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更为可怕的是日益增加的屏幕(都是 “永远在线” 的)。我自己现在有一大一小两个苹果手机,家里还有一个用来当作遥控器和门卡的安卓手机(因为苹果手机不支持红外、不支持NFC),一个 iPad,一个苹果笔记本电脑,两个苹果台式机,其中一个台式机还外接了第二块显示器,然后,客厅、卧室、工作室里都各有一台大屏幕索尼电视…… 这就总计 11 块屏幕了,如果出门,开车的时候,那特斯拉的中控还是个大屏幕……
实际上,这并不是我自己一个人的特殊情况,今天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不知不觉之间,也几乎是瞬间,我们面对的屏幕数量弄不好一下子增加了几倍,甚至可能是十倍或者十倍以上……
更严峻的是,未成年人正在面临和经历的情况 —— 全球都一样。你别看短视频平台是从中国崛起的,可实际上,中国还的确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立法限制未成年人 “屏幕时间” 的国家。继两年前中国立法限制未成年人的屏幕时间之后,2023 年 8 月 2 日,中国再次公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这多少引发了全球知识界的广泛羡慕。(参见 MIT 科技要闻回顾的报道)
连成年人的多巴胺系统都很容易被永远在线的设备劫持,那么未成年人的多巴胺系统呢?未成年人的多巴胺系统甚至不用被劫持 —— 因为他们的大脑皮层(前额叶皮层)压根就没发育完整,所以,那些永远在线的设备甚至不用 “炸毁控制回路”,而是直接接管了 “欲望回路” 之后就可以无限制地抑制 “控制回路” 的发展。
对成年人来说,多巴胺系统被劫持的结果,完全是 “器质性损伤”(或 “结构性损伤),即,相当于是 “物理设备损坏”,而不仅仅是 “心理损伤”。对未成年人来说呢?用 “器质性损伤” 这个词无法描述得足够准确,因为 “损伤” 毕竟有个前提,那就是 “之前还是完好的”,于是对应着 “之后破损了” —— 运气好的话,也许还可以修复。
对未成年人来说,相当于是一栋楼还没建好呢,在建设过程中就一直被破坏了,甚至还在打地基的过程中就已经被破坏了,还是 “在不知不觉中被破坏得非常彻底” 的那种…… 虽然身体还在长大,毕竟,现代社会很难有饿死谁的情况;但,无论身体长成什么样,大脑却早就变成了 “烂尾楼” —— 把这称为 “损伤” 实在不恰当,因为这和 “天生残疾” 干脆没多大区别。
另外,还记得那些实验室里被累死的小老鼠吗?一切多巴胺系统被劫持的人都一样,“爽感” 开始的时候比较强烈,但,很快就会逐步递减,直至很难再有什么爽感。也就是说,做了并不爽,但,不做就会难受死。比如,吸毒者刚开始的时候,会有很强烈的爽感,但,没多久就不再爽了,可不能吸的话就越来越难受…… 到最后,所谓的 “爽” 只是 “因为摆脱了难受才有的瞬间解脱” 而已 —— 临终的时候,可比那些累死的小老鼠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