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很快就收尾了,舍友们也陆续返校了。回到宿舍,大家就叽叽喳喳开始讨论各自的五一生活。其实,无非就是比比谁的五一小长假过的最充实有趣。讨论的过程里大家都在互相强调:“我和我男朋友去了XXX,吃了XXX,玩了XXX,我们很累但很开心啊。”最后还幽幽地神补一刀:“感觉三天时间太短了,还没怎么玩就匆忙忙回来了。”
大家口径统一都是以“我和我男友或我男友带我怎么怎么样”开头,这模板堪比小学生课堂上的典范啊!
大半小时过后,“最高品的假期得主”新鲜出炉。必是那些“男友陪伴,佳人有约”的女同学啊。大家一致认可的获奖理由就是“有男朋友真好,贴身陪伴,游山玩水,每天都是幸福,沿途都是风景.....,"之类的满满羡慕与嫉妒。
获奖佳人们一脸幸福地继续煽情,敢情这三天是在男友的陪伴下是出国访问了还是咋的,就差回句:“你们咋还没上天呢?”
没有男朋友的姑娘,回家陪父母的是无聊乏味;和朋友逛街看电影的是单一枯燥;放松去听场音乐会在她们看来也只是在打发时间。这还算好的,还有人陪吧,三天总不至于孤家寡人一个暗无天日地度过。
要是告诉她们,你三天没和人出去旅行,愣生生把三天过完了,她们集体惊讶:“天啦,你是怎么做到的,你不觉得无聊孤单吗?”她们眼里,单身,没男朋友陪伴,也没主动陪别人,这样的三天假期不仅毫无意义,甚至是可怜的。
我就纳闷了,若没男朋友,一个人过假期,生活的所有质量都是打折的,甚至可以无视,直接扼杀?
什么是有质量的生活?难道是三天吃过几条街,看了多少景,拍了多少照片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的?一个人就不能创造快乐,发现意义,非要两个人或几个人捆绑在一起度过假期,才算是有意义,有质量的吗 ?你没有体验我的生活,你怎么就断定我这三天就是孤独无趣的?
或许,我一个人的自由时光,是你和男友的嘻嘻哈哈,吃吃喝喝,拍拍照照不能理解的。一个人的假期,有一个人的乐趣。我可以安静地放空,专注地思考,午后认真地读书写作,夜晚深度地睡眠。每一件事都是我发自内心的欢喜和享受,每一刻我都体验到了那份来自心灵的愉悦,灵魂的轻松。我的读书,我的思考不是充实的吗?也许,就连我的沉默都比平时有质量啊。
给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营造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国度,趁着这几天,我圈在这个舒适窝里,或喜或悲,都是我能掌控的生活,自得其乐。
之所以产生“单身,一个人过假期,生活就是无聊孤独”的想法,源自害怕“孤独”。这是一个缺乏存在感和安全感的世界,所以我们每天都通过各种途径和外界保持联系。换言之,如果有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存在感,那么他就认为他没能融入外界,这种生活就是无聊,毫无质感可言的。由此,就定义别人“一个人在假期独处,是在对付生活,浪费假期。
将“和男朋友一起度过的假期”定义为幸福品质生活的人,或许从未真正享受过独处的时光,某种层面上,也未认识过真正的自己。
说到底,你害怕一个人的假期,害怕生活无趣,就是在害怕孤独,害怕迷茫的自己,所以你内心强烈渴望假期要有人陪或主动陪人,努力去融入生活。宁愿两个人一路吃喝玩过假期,也不要尝试一个人的快乐时光。
你要知道朋友圈里的九张照片展示的只是你这三天的行程,它证明不了这就是有质量的生活。
我生活的质量取决于我是否认真度过了这每一天,是否觉得自己对得起生命,对得起时光。如果做到了,那么这三天的我就是幸福的,生活就是有质量的。
生活真正的质量都不是由别人来认可的,应该由你来定义,取决于你的内心感受。每一天无论是独处还是群居,我都认真生活,每一天都是活力四射的自己,这样的生活就是有质感的,无须炫耀,别人都能看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