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葑溪横街•光景与流年》,苏州市沧浪区政协文史委编,201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长长的编委会名单中,只有策划颜燕华,顾问徐刚毅,统稿秦兆基,文字撰稿秦兆基、卢群、朱红、孙骏毅、吴眉眉等名字比较熟悉。
第一章《巷桥旧事》中有《七公明王:诗人的华丽转身》一文,很短,写七公堂弄,及弄内的张七公堂。文中写道:
庙里祭祀的是“七公明王”,俗称“张七公”。张七公是怎样一个人?弄里人都不明白,好在《娄葑镇志》上有:“葑门路七公堂弄北端,建有张翰祠,俗称七公堂,又称张步兵庙。后人奉张翰为吴乡下土谷神,每年要去祭祀他。”
编者也同样认为,张七公即张翰。但从现有史料来看,这一说法证据不足。个人看法,张七公应是另有其人。
网上找到一篇《麻城:鲜为人知的“乡土神”张七》的文章,文中写道:
七相公据东晋史学家干宝《搜神记》卷五载“相公姓张,行七,宋时麻城县人也。尝就异人学道术,得其要领,能呼役鬼神知幽冥事,故以毁沿江诸庙击狱。这城束南隅有火灾蔓延什百家,一城骚动,相公出自狱中骑白马执短棍,指东束灭,指西西灭,南北各然,火患立息。遂长行至城西北五脑山,人马俱化。闻于官,检狱吏视之,则狱护密肩如故咸惊异之,乃即其化所为建庙。”
最早记载帝主庙是明天顺五年(1461年)李贤、彭时等纂修《大明一统志》卷61《黄州府.祠庙》云:张相公庙,在麻城县治东,宋时县人张行七,毁沿江诸庙(即有伤风化的淫祠)系狱。邑有火灾,释行七捍之,立止。至城西北五脑山,人马俱化,后人建祠祀焉。”稍后明弘治年间《黄州府志》卷四《祠庙》、嘉靖《湖广图今志书》、万历《湖广总志》42卷及清康熙《麻城县志》均有相同的记载。此外,清同治十一年《安陆县志补》卷下《庙祀》云:“张七相公者,相传为麻城县人。”
但更多的志书称其为四川璧山人。
据清乾隆《湖广通志》卷七十四《仙释》载:“土主,世传宋西蜀人张姓,行七,称张七相公。”光绪《麻城县志》载:“旧志福主神,宋时西蜀壁山县张氏,行七,世称张七相公。......於楚年十七历游至麻城,见民间多 淫祠,尽毁之。祠主诉官,系狱三年。值狱中火灾,神自知厄满当出,使自邑令,以能襄解释之。跨乌骓(马),执朱梃(红色的棍棒)指火,火灭。遂西行至相公桥,人马飞升,望者见其止于五脑山,遂立庙山麓以祀之。.....宋封紫微候,明封助国顺天王。国朝嘉庆敕加封灵感二字。凡麻城之都门会馆,暨渝城、宜昌、沙市、汉口等所在城镇,会馆皆以福主为祀。”民国《大竹县志•祠祀志•群祀》)云:“帝主张公名七。相传为初唐时四川壁山人。七岁好道,弱冠弃家至楚经商,以毁淫祠事,系麻城三年。梦受紫微法。岁旱,通霖,大灾熄火。明万历加威灵显化封号,清同治加灵感普救封号。麻城人尊为帝主,迁蜀者亦崇祀之。”
民间相传张七扶危济厄,有求必应,特别灵验,据明麻城人梅国祯《募修五脑山墙垣序》(见康熙《麻城县志》卷9《艺文志上》)云:“土主,邑福神。.....民有水火、疾病、盗贼之警,辄呼神求福,神辄随所呼应之。”诚如今保存在五脑山帝主庙大殿里毛凤韶《紫微张侯灵应碑》所称“诚万民之倚庇,一方之主宰也,故人称为福主神云”。
麻城属湖北省。与苏州的距离较远。文中的张七,与葑溪张七公是否同一人?仅凭以上文字,显然也没有充分的说服力。要查清此张七公即张翰,或不是诗人张翰,还有待相关资料的发现。如能找到七公堂的更多史料及相关文字,这一疑问也许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