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碎碎念——8-12月朋友圈


八月

无漏秋山,清凉世界。

知堂先生说“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今天山中呆了一天,约略可以消减未来十天半月的暑热了。

元代倪瓒诗曰:“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大雨封门,我且附庸一下古人风雅,宅家卧游吧。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持续着的这一场雨,象夏天的终极叩问、疯狂告白,来势如此汹汹,迅猛激烈,让土地毫无喘息机会,叫苦不迭。

自然面前,人是多么地渺小!

愿山河无恙,生灵平安!

是一无所有却一意孤行的少年憧憬

是客舟听雨欲诉还休的中年惆怅

是叶子独舞的一个瞬间

是笔酣墨饱也画不周全的圆

抑或是安详地游过眼角的那尾鱼


近来总觉得时间消逝得很快,回过头去看总有很多感慨。长长的夏日燥热难耐,大雨滂沱数日,那一晚雨后走在绿道上,风好大,心里想该会有很多树会被吹倒了。没走几步就看见一棵倾颓的桃树,春天里它也曾开着美丽的花,夏日里桃子满枝,却难以经受这暴雨的鞭挞,狂风的肆虐。第二天经过时,那棵树已经被挪走了。“此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所有生命都曾经是那棵开花的桃树,怀着秘而不宣的心事。

个体是如此渺小,世界却永远生生不息。这秋天的河畔,木芙蓉刚刚打开粉蕊,雨后的葱兰开满了河畔,那绿丛中散布着的明亮璀璨的白色花朵,如同夜空中的星星把世界点亮,每一个微小的生命,也都这般努力地要开出这勃勃生机。人生多么值得被铭记,因为每一段往事都偶一不再。

都市红尘滚滚,雨过,又晴了。

那些消逝的一个个瞬间,都成为我心里的一粒粒星月菩提。


沿着绿道走到店里,雨后新晴,风烟俱净,人如乘扁舟一叶,饱览云天水色,谁知脚下一滑,膝盖跪地,瞬间就悲剧了。(膝盖磕破了皮)


好像天气不够凉,还难以适应这无处不在的桂花香,花香袭人啊,真的是带着攻击性地,直闯入人的鼻孔,让人想躲。不象兰香或是梅香,悠悠远远地,香过来,飘过去,象美人惊鸿一瞥,让人神飘物外,心随香远。


几波热浪,几番云聚,几场暴雨,夏天渐次隐退,秋天降临。

秋天真是一个让人喜爱的季节,似乎是最可以自在任性的时节。

“谁此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

秋日如诗,万事万物都庄谐有致,连孤独都让人如此沉醉。

此时的衣衫可厚可单,笑容可溢可掬,云朵可行可藏,远山可居可望。连窗台的朝颜也动静相宜,或开得温婉娴静,或可着劲往外探头,茎叶纤垂,娇羞动人。江岸的芙蓉花一天天柔媚起来,草木葳蕤,黄叶偶尔翻飞,桂香袭人,日光和月光都不求回报地抚慰着红尘。

风还这么地年轻,雁语初来,芦花未老,我们都走在充满期许的路上。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在这之前几天,是家家户户祭祖的时间,今天回家烧佛纸,我边烧着纸,心里默念着祖爷爷祖奶奶、爷爷奶奶还有爸爸过来拿钱,心里突然惊觉,五年了,我才终于把爸爸看作是和爷爷奶奶一样,是过世的人了。

      《寻梦环游记》里,墨西哥人迎接亡灵回家会搭设万寿菊做成的桥,有引领灵魂回家的狗。我发现,我妈只点上了一柱香一对蜡,没有河灯,也没有孔明灯,不知道他们能否找得到回家的路?

九月

一起看照片的时候,大家七嘴八舌——花拍得好,桂圆拍得好,菩萨拍得好……

——呃,人是怎么也拍不好了。


秋分时节,清晨或许还在零星落雨,近午却突现久违的晴天,天蓝得透明,白云在空中仙游。车行驶在公路上,两侧的行道树一掠而过,前几天无意中知道,那种枝繁叶茂,树冠大而葱茏,枝条长而广阔,树上顶着一簇簇红色灯笼的树,叫栾树。我先前认为绿色的树塔上那些层叠的、必须仰视才可见的、嫣红的粉红的颜色,是类似三角梅那样的,是栾树另类的叶子,却没想到那竟然是它的果,形状很象一种叫阳桃的热带水果,它们不象别的果实悬垂树梢,而是一个个充满生气往上生长着的三棱蒴果,在枝桠上绚烂着,玲珑可爱,让人看不见凋零,只有满眼的丰硕,在渐渐萧瑟的秋色里,真的是一道昂扬的风景。

《周礼》云:“天子树松,诸侯柏,大夫栾,士槐,庶人杨”。意思是:松树栽植在皇帝陵寝旁,王公贵族陵前种柏树,而士大夫陵前种栾树,因而栾树也被称为大夫树。这种树夏天开花,秋天结果,到了冬天果实凋萎干枯之后,里面会有圆圆的乌黑油亮的种子,可以做佛珠,也可以孕育新的生命。

无意中去关注一种树,却发现了一个这么有意义的生命。

人如果活得象栾树也很好啊!一生是这么地值得等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天太阴沉,很想去登高一望。


家中囤积的书多,所以随便取一本也够打发几天的了。

这本废名的《如切如磋》买了很久了。

之所以买这本书,是因为读废名的诗,初读就让人无法自拔地喜欢,随处都能让人不明所以地怅惘又莫名其妙地深陷。

比如《妆台》,“因为此地是妆台,不可有悲哀”。

比如《掐花》,“我学一个摘花高处赌身轻,跑到桃花源岸攀手掐一瓣花儿,于是我把他一口饮了。我害怕我将是一个仙人,大概就跳在水里淹死了。明月出来吊我,我欣喜我还是一个凡人,此水不见尸首,一天好月照彻一溪哀意。”

还有他的《星》,“满天的星, 颗颗说是永远的春花。 东墙上影, 簇簇说是永远的秋月。 清晨醒来是冬夜梦中的事了。 昨夜夜半的星, 清洁明丽的网, 疏而不失, 也都是的, 安知鱼。”

最喜欢的是这首《海》,“我立在池岸/望那一朵好花/亭亭玉立/出水妙善,‘我将永不爱海了。‘荷花微笑道:‘善男子,花将长在你的海里。‘ ”

——说不尽这世间的一切生与死,哀与美……

这些诗,不是都能读懂,却总是被吸引,让人交感共鸣,如同雾里看花,朦胧中更有美意。仿佛国画留白,淡淡地几句,却有着空灵开阔的诗境。

记得丰子恺有一幅画,一女子在花廊下静静地站立,左上角两行字:“昨日豆花棚下过,忽然迎面好风吹,独自立多时”,读废名的诗,也便是这“忽然迎面好风吹”的感觉。

作为读者,喜欢一个作家的文字很难说不欣赏写文字的人,因他的诗,也很想看看他的文。所以买了废名的《桥》,还有这本《如切如磋》。

废名的老师是周作人,沈从文是废名的弟子,汪曾祺又是沈从文的弟子,这样的传承关系颇有意思,而且也看得出从周作人到废名到沈从文再到汪曾祺,是一脉相承的文学风格,充满了平淡质朴的乡土田园气息,朴素淡远,旷达超然。

这本书读了很久,是因为需要相对完整的时间,也需要很安静的心思。还因为,好书不厌千回读,书中很多东西,有着很深的典故,没有和废名相称的知识量,读起来也是很有些费劲的,但是读不懂是一回事,兴致高又是另一回事,象一个你仰慕多时的人,因为不懂,倒格外有一种神秘的力量。

文字颇有些晦涩,耐下心来安静又细致地读,方从他的字里行间里读出他的好来。作者的性格,才情,分明地渗透在文字里面,对某些典故的解读,写人,记事,对待朋友的直,对待老师的真,对待知识的专注,深耕细作,在书里一一体现。

      人生如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上周末和朋友吃饭,说到文艺,他说现在文艺都是骂人的话了——“你文艺‘’,“你们一家都文艺”。时代语境下词意的变化着实令人错愕。

诗人林白说,希望每个人都有点“文艺”气质,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对人生、命运、浮沉有思考,才能对人和事有超出世俗算计的理解。

我还是喜欢这种对人事超出世俗算计的理解。文艺,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是照进现实世界里的那点诗意的光芒。


“近来我特别感到时间消逝之快,寒咝咝的。”张爱玲在给夏志清的信里这样说。

从六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三十年来,张爱玲在美国的日子里,在每年和夏志清来往的三两封信里,她除了关于写作和书籍出版事宜之外,常常提到的是时间的紧迫、长期反复的感冒以及虫患(实际应该是一种皮肤病)的困扰。

今年是张爱玲百年诞辰,她出生于一百年前的9月30日。我已经好多年未读张爱玲的新作了,今年特意买了夏志清编注的《张爱玲给我的信件》,以及《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还有《纸短情长》(皇冠版一直未到货),为这纪念我最喜欢的这位作家。庄信正与张爱玲的的通信也是从1966年6月开始,直到张爱玲去世前不到一年的时间,即1994年的12月,两本通信集断断续续读下来,张爱玲的措辞都是矜持而礼貌,简洁克制,却又显得温和恳切,不似她作品中的凉薄与孤傲。却正因此,让人感到格外的悲凉和难过。

出生于簪缨世家的张爱玲,曾有煊赫家声,她的父亲和母亲皆出身名门,一个是御史之后,一个是军门千金。但他们的结合毫无感情可言,最后也以失败告终,如果要探讨这段婚姻最大的意义,也许就是成就了一个天才作家。

四十年代初,张爱玲二十岁,便崭露头角,蜚声文坛,应了她的那一句,“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迟,就不那么痛快了”。六七十年代,身在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家夏志清在1961年发表英文著作《中国现代文学史》,里面给了张爱玲42页篇幅,并将她排到鲁迅之前,甚至称她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华语文坛一时轰动,开始了关于她的第二波文学热潮。直到今天以至于将来,张爱玲,终将是一个华语文坛绕不开的名字。

小时候,她曾立志“八岁要梳爱司头,十岁要穿高跟鞋”,十二岁拿稿费就买了当时最风靡的丹祺口红。年轻时候的她特立独行,穿奇装异服,神采飞扬——“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自己有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

然而中年以后她却选择退隐于美国繁华都市,过着深居简出,简单朴素的生活,因为怕虫患,不断搬家,有时甚至一天换一个汽车旅馆,经常感冒,牙疼,因为没有医疗保险,每有病痛必奔波于公立医院看病,花费了特别多的时间。四十岁以后她的作品明显减少,除了《赤地之恋》、《对照记》等,主要专注于《红楼梦魇》的写作和出版,《海上花》的翻译,以及自己旧作的翻译改编,还有为了生存所接其他的教学或者翻译等工作。因为身体的原因,有时一冬天的伤风感冒,使她的工作效率很低,在给庄信正的信里她很苦恼自己,写三封信有时就是一天的工作,也正因此时间的流逝也成为她精神上的压迫,但只要身体许可,她还是一直工作的。我想,无论她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那都是她的选择,即使是写好遗嘱,清冷寂寞地告别人世,也是她愿意的。


这两本通信集语言是平实的,不似她文学作品中的涉笔成趣,文采斐然。但是读到了张爱玲在现世的人生里,与朋友交道中的谦逊、恳切和信任。那该是在她后半生“寒咝咝”的人间里,感受到的最温暖的情谊吧。

十月

瞻仰云冈皇家工程,北魏皇朝佛造像改梵为夏之流变。


《又见平遥》,第一次体验这种情景剧,眼泪流了几次,为英勇赴死的两百多条人命,为难产而死的赵家媳妇。中国人,两千年来一直这样活着,为忠孝仁义礼智信,为三纲五常,唯独不为自己。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有“西北紫禁城”之称的王家大院,完全是一个绝版的建筑遗迹,历经300多年,依然完好无损。它不是一般的民居,不是一个平凡的院落,而是建在黄土高坡上的一座古堡,一座气势恢宏的城。漫步其间,除了震撼,还有敬畏。庭院错落有致,装饰的木雕石雕,楹联匾额,除了富丽精致,也看得出这个家族的文气绵延。突然就理解了宋霭龄初次到孔祥熙家,被婆家不凡的气度格局惊到了的感觉。


王家大院的石雕木刻,通身都是大户人家的气派,融艺术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处处显示着古代匠人技艺的娴熟和不俗的品味,精致典雅里有活泼晓畅,富丽华贵中有深情绵延。

每一次旅途都是一次追寻,最迷人的正是那些从未经验过的,调动了全部感官去感受的点点滴滴……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说一声晚安呢?


睁开眼睛犹记着昨夜的残梦,每一个梦境都是一个无厘头的故事,这些梦糅合着旧人旧事,一个个画面模糊又清晰,个中曲折缘由,却实在难解难分。

早上泡茶,打翻水杯数次。想起虚云老和尚因打碎杯子突然开悟的故事——“杯子扑落地,响声明历历。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歇。”人生现实和虚妄难辨,象我这么愚钝的人,难以企及这顿悟的一刻。


一周前我妈急诊入院,到今天接她出院,结果虽然有惊无险,过程就是五味杂陈了。今天在熙攘嘈杂如菜市场的医院,来来回回,楼上楼下地办完出院手续,走出医院,看到外面晴朗的天空,感觉完全是两个世界。


十一月


今天立冬,难得的晴。成灌路上的梧桐正是缤纷之时,树干依然挺拔,硕大的树冠五彩斑斓,夹杂着明黄墨绿,深咖浅褐,橘红灿金,在车上由远而近看过去,别有一种秋天的壮美。

我眼前犹有它在夏天里郁郁苍苍的样子,它此时仍旧这样的美,而转瞬秋天也将过去了。再过几天,当梧桐叶凋尽之时,也就只剩下它历历分明的枝干了。


“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这是梧桐的归宿。我们芸芸众生,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上,见过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况,也必将目睹红消翠减,荒草寒烟之萧条。这也是人生必然的经过。


辅正昕馆依然是秋日盛景,不见枫柿之红,却有橙红橘绿,苇莆苍苍。


寻常的日子要是有阳光,就仿佛从现实中抽离,身旁即是远方,随便取一本书捧手上,便即刻神游物外。


十二月

[庚子大雪天祭父]

一夜霜风惊岁晚,老父辞世恰五年。

漠漠寒雨冷卮酒,幽幽心事付纸钱。

梦里对面不相识,天上人间何茫然。

深知天命难相违,惟将憾恨强自宽。

愿这冬日迟来的阳光驱散周遭的病毒和心上的雾霾,也愿我们在这样的考验中获得智慧和力量!

上周日郫都区突然出现的新冠病例,当时以为只是个插曲,谁料想那是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敲门声,然后第二乐章才逐渐拉开,让人感觉到周遭隐隐的白色恐怖。联想到年少轻狂时说过五十岁如果不死就自杀的话,现在眼看就要到期了,可我现在怎么那么怕死呢?


守着一窗落叶自我消遣,“家里蹲”的生活别有一番滋味。蹭了一节网课,感受一下碑林帖雨,篆法书意。有时候我们真是要经过长途的跋涉才能找到自己的钟爱,内心的激动恍然可触,热爱的世界近在咫尺却又似乎迢迢万里。


金色的落叶映着苍白的面颊

瑟瑟发抖地站在正午的日光下

明知道躲不过这季节的肃杀

只埋怨这么冷的天雪怎么还不下


昨晚上看刘亦菲版《花木兰》看睡着了,这么难看始料未及,看得内心象有个洞没填满,今天又把赵薇版和迪斯尼动画版翻来看,又睡着了[捂脸]相比较而言,觉得动画版的倒还好一点,娱乐性还比较强。迪斯尼真人版这么解读花木兰,充满了对东方文化低劣的意淫,破绽百出,匪夷所思,看着尴尬至极。这样解读中国经典,到还不如留白的好。字幕才雷人,“四两拨千斤”成了“四盎司可以移动一千磅”。


素来冷漠刻薄眼高于顶的张爱玲,在她的文章里赞过两个女人。一个当然是炎樱,辑有炎樱语录,毫不掩饰对这位闺蜜由衷的欣赏。第二个是苏青,在《我看苏青》里,她说“只有把我和苏青并提,我倒是情愿的。”以她当时的盛名和骄傲,那真是相当看得起苏青的了。苏青的小说最有名的当然是《结婚十年》,但我一直没有看过,也没看过她写的任何文字。最近在张爱玲书信往来集《纸短情长》里,看她写给邝文美的几封信里再三提到,搬家的时候遗失了苏青的一本书《歧途佳人》,叮咛宋琪看能否给她再找一本,她想以这个故事为蓝本构思一篇小说。这就又引发了我的兴趣,马上在当当网上书店找了找。恰好有这本,就买下了,连同她的另外两本散文杂文,第二天到货马上就先看了《歧途佳人》,故事的主题不过就是鲁迅表达的“娜拉出走以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佳人回是回不去了,所以只能落入歧途,甘于堕落。但是无论讲故事的能力,文笔的魅力,苏青和张爱玲远不是同一个级别的。而张爱玲为何对苏青那样地赞许?也许木心的这段话才是答案:“此话可以说是言出由衷,也可以释为语带反讽,意思是“五四”以来,论女作家, 阿谁可比,候在机锋上,便用苏青这个“老实人”来压压她们。苏青自有一股戆气, 论文字功夫、性情境界,哪里抵得上张爱玲,然而这种恣肆无忌的傻劲,张爱玲要发也发不出,所以她喜欢苏青,与之交往安全实惠,后来呢,一个出国,一个入牢,人生如梦倒好了,人生不如梦,是醒不过来的现实。”这是木心在《同情中断录》里一篇纪念张爱玲的文字,说十五岁初次读到张爱玲的作品是她的散文,在一九四二年的上海,当时的反应是:鲁迅之后感觉敏锐表呈精准的是她了。

木心说张爱玲总是一语中的,《素履之往》中说,张爱玲是乱世的佳人,乱世不乱了,人也不佳了。

这两个人,都生于乱世,流亡他乡,都有大家族的背景,饱读诗书,才气纵横。有时候我会想,1927年杭州出生的木心,1920年上海出生的张爱玲,在张爱玲1955-1995年在美国的四十年里,木心应该也有二十年和她同在美国的时间交集,这两个骄傲的人见面,是相谈甚欢?还是不欢而散?

冬至,冰霜附着在车窗玻璃上顽固不化,冒着寒风去市场买鸡,准备好各种药膳炖汤。这个冬天真冷啊!单曲循环着张国荣的《最冷一天》,感受着他凄寒里的深情果敢,越听越暖。四季必然轮回,人若是依着时令节序走,遵守自己的秩序如常生活,内心就不会混乱,始终如一地温柔坚定。

上完课就感受到天气的晴朗,很想在车上晒晒,无奈到处打围,居然没有一处清净地好停车,还是回来舒舒服服地坐在三楼阳台上,隔着窗户,感到今天的阳光有力得多,照得心明如华堂。

茶有四德,慈悲喜舍。

慈,令众生快乐。

悲,解众生痛苦。

喜,让众生欢喜。

舍,除众生分别妄想。

慈悲喜舍,本为一体,茶以此四德度人,体验真、善、美,照见身、语、意。

在一杯茶中成长,终得一颗清净菩提心。

看了一部老片子,法国导演侯麦的《慕德家的一夜》。片子是黑白片,有大段关于哲学与宗教的对话,让故事的推进显得沉闷,看到最后却又感到耐人寻味。一男一女在宗教道德和感情的探讨中一起呆了整整一夜相安无事,电影里,对待感情,一男一女各有各的认知和坚持,女主慕德坦白调笑的眼神对应着男主路易斯一本正经的冷漠,路易斯信仰天主教,不断阐述着他对哲学与宗教的理解,坚持要留自己的贞洁给未来妻子,慕德不断抛出质疑,路易斯竭力抗拒慕德的诱惑,慕德家的一夜颇让人感到路易斯的滑稽与狼狈,两人天明后分道扬镳此后并无交集,然而有意思的是导演安排了五年后慕德与路易斯一家人在沙滩的会面,慕德再婚后坦言并不幸福,她依然是那个慕德,自信而且满不在乎,路易斯如愿以偿与自己喜欢的天主教徒金发美女结婚生子,而慕德认出那个金发美女曾是介入自己婚姻里的,前夫的情人。路易斯这时心知肚明,然而他已无意说穿,并且不得不已谎言来安慰她妻子良心的不安,也以此安慰自己。不管曾有什么样的坚持和信仰,他们还是在生活的现实面前低头,各怀心事,维持着婚姻表面的宁静和祥和。

男主和女主五年后相见的一幕让我想起了《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振保和娇蕊多年后电车上遇见的一幕,振保也曾经是个柳下惠,然而他最终还是睡了朋友的妻子王娇蕊又害怕身败名裂辜负了她。这相遇的一幕真是让人回味无穷,过去的事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她胖了,憔悴了,连艳丽都显得是俗艳了,然而她到底学懂了爱,她说:“爱到底是好的,虽然吃了苦,以后还是要爱的。”而振保心头的感觉竟是难堪的妒忌,在公共汽车的小镜子里看见自己的泪滔滔流下来。他搞不懂自己是怎么回事。他觉得该哭的是她。王娇蕊分手的这八年是老了,然而那是生命实实在在地老去,振保这么多年却是一直踏在虚空里。

两部电影里,振保与路易斯的不同在于路易斯是由于坚持自己的信仰,虽然这信仰的坚持很难经得起世俗的考验,而振保是为了在人前做个好人,为了自己的虚荣和面子,他舍弃了自己,做了个假人。

人生很难定论对与错,感情如此错综复杂,然而覆水难收,走过之后就真的再也回不去了。

2020年不易,这热腾腾的一锅当能温暖这冬日最后一晚。

每一个旧年的尾巴,想说的话都飘散在风中,欲说还休,好比花雕见底,却似有未尽之意。从前读白居易的《琵琶行》,读来读去都是沧桑,只有那一句“添酒回灯重开宴”让人心上一喜。

那么此刻,且以这喜乐之心,且待来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684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14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14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8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9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6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7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346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66评论 1 33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2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7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