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哲学家培根说: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可见,比外貌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的教养。教养,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崇高品质,那究竟什么是教养呢?我想“教养”指的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和品格。正如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所说:“教养是人的第二个太阳。”能在温暖自己的同时,照亮别人。有教养的人有一种向上生长的姿态,如同身姿绰约的芭蕾舞者,踮起脚尖,气质尽显。
拥有教养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让人从生活的历练和沉淀中,获得一种浅笑嫣然的从容。当你有了下面3个迹象,你就具备了教养和它无形中带给你的所有财富。
02
懂得把握麻烦别人的分寸感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美德吗?蔡康永主张:“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有分寸感的体现。”因为有很多事情,对于关系好的人和关系不好的人来说,区分标准是截然不同的。蔡康永举例说:最好的朋友出了事却不肯麻烦我帮忙,我会觉得ta不够意思,没把我当朋友。
但若是一个点头之交让我帮忙介绍工作,我就会觉得逾越了彼此之间的界限,ta就是在给我添麻烦。我有个朋友小美,在研究生毕业前就已经找好了工作,在一家教育机构当老师。有个关系一般、一年都说不了几句话的同学说也想进那个教育机构,请她帮忙介绍。小美出于好心,便从中牵线周旋。奈何同学人很不靠谱,前一秒还让小美联系她的主管问什么时候能面试,后一秒就自己在家乡找了个工作,还“忘记了”通知小美一声。
直到小美跑前跑后终于搞定面试的事情,同学才说不来了。最后的结果是,小美的主任觉得自己被人涮了,大发雷霆,连连指责小美办事不靠谱,惹得小美也是满腹委屈,在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揽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不得不说,这位同学为人处事很缺乏“教养”。通俗点说,就是这事儿办得“不地道”。你给别人添了大麻烦,别人帮你忙前忙后,没有分毫对你不起,你却在关键时刻撂挑子,把好心帮你的人置于“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毁了别人的前途和信用。
《红楼梦》里,林黛玉初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她的“恐被人耻笑”,就源于一位大家闺秀从小习得的“教养”。即使是来到自己外祖母家,她仍事事小心,惟恐给人添了麻烦,遭人耻笑,破坏林贾两家的情分。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教养,恰当麻烦别人则是一种社交技巧。当你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麻烦”别人时,最能体现个人教养的方式,就是懂得“善后”,将恩情记在心里,寻找合适的回报时机。
你当然可以借人衣服穿,但归还时,请记得先洗干净;你当然可以请别人帮你垫钱,但请记得主动还钱,不要等着别人开口要;你当然可以麻烦别人,但麻烦过后请说“谢谢”,无论这事成与不成,都请记在心里,懂得回报。《影响力》一书中提到了一个词叫“互惠原理”,意思是,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这是一种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的隐藏机制,也就是《诗经》所说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别人帮你,这是情分,该当“投桃报李”。一个麻烦了别人却不懂回报的人,不仅会伤了他人的心,也会失了个人的教养。真正有教养的人,向来懂得把握麻烦别人的分寸感:关系不到,便不轻易给他人添麻烦;添了麻烦,便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03
留心生活中的小细节
陈丹青说过:“所谓教养,就是细节。”比如别人给你倒水时用手扶一下,最后一个进门时随手关门,递刀具给别人要把刀尖冲着自己,洗了手不要随意甩,不揭别人的短处。陈丹青讲过一个小故事。有一年,他在罗马旅游时,进了一家卖古董的小店,问了几件小文物的价钱后,店主老先生都说不卖。
陈丹青很纳闷,问道:“为什么不卖呢?”老先生回答:“这是我的店,你进来了,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里看,然后问我卖不卖,我不卖。”可见细节最能暴露教养,彰显美德和人品。之前有位空姐爆料,说演员刘诗诗下飞机前,会整理好她用过的毯子、读过的书籍,将垃圾整整齐齐地收入垃圾袋。
这样的明星毫无架子,只有为人的自觉,不仅做了,还做的顺手无比。见面打招呼、离开前收拾垃圾本都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多少人因其“简单”而选择性的忽视了?
所谓的“教养”,就藏在这一个个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里,藏在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举手投足间。公厕里的卫生纸,第一个人若用了很多,第二个人、第三个人也就不会节约,一卷刚打开的纸,很快就会被用完。
过马路时,绿灯未亮,有一个人闯红灯,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人跟从,最后演化成一群人的“中国式过马路”。干净的花园一角,一个人往地下扔了垃圾,就会有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照做,花园一角很快就变成了垃圾场。这种行为很常见,但做出这些事的人通常不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为什么?
犯罪学上有个很有名的词叫“破窗效应”,意思是,窗户一旦破了,没有人去修补,久而久之,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这种现象之所以会一再发生,就是因为人们不以自己是第一个打破窗户的人而心虚。就像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但人毕竟是有良知的,良知之光的闪现,就在于与众不同的行为出现时。比如在大多数人浪费卫生纸时,有人坚持只抽两格。
在大多数人闯红灯时,有人坚持原地等待。在大多数人乱扔垃圾时,有人不仅不跟风,反而将垃圾默默拾起。这个时候,相信人们对于“教养”这两个字,自有是非定论。一个人出门在外,重要的不是穿着有多精致,妆容有多靓丽,而是举手投足间、细枝末节里散发出来的教养和气质,是对待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表现出的耐心和自觉。
那才是能让一个人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的最重要的东西。
04
适当回避他人的难堪
记得大学里有一次集体爬山活动,室友刚好来了大姨妈却不自知,她当时还穿着一条浅颜色的裤子。就在这时,班里一个文质彬彬、说话不多的男生走过来,把他身上穿的冲锋衣递给室友,说了句“围起来吧”。后来,那位男生和室友成了男女朋友,如今俩人二宝刚出生,生活幸福美满。生活就是这么狗血,一段由大姨妈引发的恋情,将二人送上了幸福的云端。
后来我们调侃室友时,她还故作娇羞地说:对啊,当时就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好这么有教养的男生啊,多亏了他,不然我真是要尴尬死。可见,真正的教养,就是懂得合理规避他人的难堪。在别人又羞又恼、无地自容之际,你一个不在意的眼光,一句不在乎的话语,都能在不经意间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喂人一颗定心丸。
第四季《中国好声音》时,周杰伦和一个16岁的小姑娘同台演唱《千里之外》。因为是女生唱男生的歌,声音高了八度,姑娘明显唱得有点吃力。高潮时,在“你听不出来,风声不存在”这一句后面有个陡然升高的调,本该轮到女生唱,周杰伦却无比自然地接过唱起来——“是我在感慨。”因为这一个小小的善意的举动,本来可能会出现的破音、尴尬统统不见。而这件救场如救火的事,从录制开始到采访结束,周杰伦只字未提。
恐怕只有那位无形中被偶像保全了面子和骄傲的小姑娘,会在心里默默感激周董的救场,感慨他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教养吧。不动声色地帮人规避可能会发生的难堪,并不以此自夸,根本不往心里去,这便是教养的极致。或许有一天,当这个小姑娘成了大红大紫的明星,在采访中或许会提到周董的此次善举。
我想那时候,周董只怕早就忘记了这件事。因为“教养”二字早已流淌于他的血脉之中,习以为常,自无须言说。《欢乐颂2》里,小包总的妈妈带着安迪去捉奸。当她看到自己的丈夫抱着“小三”亲昵无比、春风得意时,当场崩溃,痛哭流涕。这时候安迪在做什么呢?她什么也没有做。
没有打抱不平,没有出言安慰,只是默默守候在一旁,把自己变成一个隐形人。当小包总的妈妈发泄完后,对安迪连连夸赞:“你真是个有教养的好孩子。”原来,“无视”有时候也是一种教养。当身有残疾之人从你身边走过,你的不刻意就是教养;当一位穿着超短裤的美女在你面前摔倒,你的目不斜视就是教养;当朋友背着高仿的名牌包包小得意时,你的看破不说破就是教养。
05
毕淑敏说:教养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养是细水长流的。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X光片,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说一千,道一万,教养是一场人生的自我修行。
它能让你于浮华三千中,始终保留一分温柔的姿态,一瞥善意的眼光,去拥抱最好的自己,迎接更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