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两个别人家的孩子的事。说是别人家的孩子,但只要到我身边的,我了解的,也都视为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我喜欢观察孩子与引导TA们,也感谢孩子们带给我的这个机会,让我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力并奉献自己。
一次同学聚会,与最要好的两个姐妹聊起各自的孩子。其中一个说起自己的孩子在小学里,被老师体罚,老师越来越频繁地用教鞭抽打他的后背。她儿子年龄偏小,有点多动,平日里在家一向很懂事,只要一表扬,他就积极地为妈妈做很多事。说到这里,我看到姐妹有泪在眼眶里旋转,我忽然觉得这才是一一关键的问题。孩子自然需要从小就感受到被爱,被呵护,被鼓励,但小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大人们对事情的态度常常对他们有着潜在而深远的影响。我笑着说,那你可以主动去找老师谈一下,别提孩子年龄小,尽量把他放得和其他孩子一般,被准许同等对待。你也别问老师有没有打孩子,你先接受这些,然后告诉老师,如果孩子确实做得不对,她尽可以管教。另个一姐妹也赞成,她说“告诉她,只要别打我们后背就行,打屁股,哈哈哈!”是啊,让她打,然后再询问原因。这样老师也不逆反你,不会再在背后把暗恨变成损招。我说,首先你要知道,孩子现在是小学生将来是中学生、大学生、员工还有可能自己当老板,这一路上免不了不被认可,我们控制不了这个环境,也呵护不了这么多。但孩子可以做的是,用自己行动赢来认可,这是可控的。对年幼的孩子而言,自尊心虽然重要,心理健康更不容忽视。最后,说深了,所有外界的认可都是浮云,华而不实,孩子终究要走到自己认可自己的道路。你不要把它当为大不了的事,首先要让自己放松平静下来!姐妹听了恢复了点状态,也表示赞同。我接着和她说起我家羲宝的事情。她从小跟着我串门,看到别人家有漂亮的大房子,她虽然也羡慕,但她回到家仍是很开心的,从来没觉得不如人家。她的心态和父母所持的态度是有关系的。一次,我们坐飞机,孩子看坐头等舱好,想去那里玩,我说那是有钱人买的座位,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有钱?咱也有钱啊!”哈哈哈,看着她那纯真的反应,我当时好开心。是啊,孩子这样说也没错。我希望看到她在小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心态。心理健康!就够了!
此外,最近带羲宝和小侄女一起玩儿。小侄女总是开始很喜欢和姐姐玩儿,但后来因各种要求没被满足就嚎啕大哭,而这时候,长辈们总是忙不迭地说羲宝,“你是姐姐,该让你妹妹一下!” 每次听到这句,我就和没听到一样,呵呵,也不完全是因为被要求作出让步的是自己女儿。我只是觉得这并不是解决的办法。事实上,羲宝和谁都能很融洽地相处。我笑嘻嘻地抱起小侄女说,“宝宝,你又水漫金山了啊?让姑姑看一下!宝宝除了这一招,还有别的大招可以发吗?呵呵~ ”然后,她趁机对着姐姐的妈妈抹眼泪。我等她停顿下来,问:“为什么姐姐不和你玩儿了?” 小侄女说:“她想一个人待着,可我想跟着她。” 我慢慢地引导:“那你能和她去商量一下吗?商量她可以自己待多久,剩下时间你们再一起玩儿?” 她愣愣地看着我,刚想去试试,但此时旁边的人又来压羲宝,小侄女听了也又开始哭技配合。有时候,我们以为是在帮孩子们和乐相处,却往往阻碍了孩子心理的健全发展。我告诉老人,这其实是孩子们学习相互沟通、表达自己真实需求的好时机,通过和平谈判,有建设性提议,她们可以按照协商的办法,再次高高兴兴地在一起。大人可以在旁边适当引导,但不要强制干涉,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对TA们的表现给予信任。另外,我还给老爸讲,孩子骑在大人的脖子上,指挥着前行,但前面有个坑,这时候听孩子的,就一起掉进去,听大人的就能安全避险,那么该听大人的。但孩子们具有灵感和创造热情,TA们往往向高处看,将来可以走更远,有时候,在两种可能性都存在的情况下,就敞开了心,尽量先听听孩子们怎么说。
PS:有朋友建议我写育儿题材,最好发系列,我想了一下,太累。第一,我刚好满足现在的生活,忙时就去忙,闲来就享福,哪样都挺好,不需要额外嘉奖。第二,我觉得育儿没有模式化,只有启发式。因为一个大人加一个孩子,那才是完整的一套。我还就现在这样的节奏,借简书这个APP,偶尔给大家分享生活里的发现与感悟吧。今天先说那么多,感谢朋友们的鼓励,简书第一篇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