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一个地区的发展,是一件特别考验智慧的事情。广西在统筹区内发展方面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01. 桂北(桂林):生态经济区战略
特别说明:桂北生态经济区原是以桂林为核心,包括桂林、贺州及柳州北部县域,但贺州近年来强调东融,为了方便阐述,仅以桂林为蓝本进行分析。
早在2012年的时候,广西就已经在构想桂北(桂林)生态经济区的模式和建设规划。
生态经济,简单来说是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短暂的经济利益。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不做断绝子孙活路的历史罪人。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全都要。这就是“两山”经济的理念和模式。
“两山”发展理念和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接受以后,全国有了“两山”发展百强县的排行。
我想说的是,不是所有的“肉食者”都“鄙”。广西在桂北(桂林)地区的发展问题上早就有了思考和规划。
旅游是桂林的名片。我之前曾说过,桂林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地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桂林境内山山水水独特的旖旎风光,令人如痴如醉,每年吸引着诸多国内外游客观光消费。
靠山吃山,生态就是生产力。旅游经济自然成为了桂林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2019年桂林旅游总消费就有1874.25亿元!
旅游一看景色,二看人文。桂林在自然旅游资源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要看到目前旅游发展的另一种趋势:文化旅游。
文旅的典型代表是迪斯尼乐园、广州珠海的长隆欢乐世界、各类文旅小镇等。
印象刘三姐是桂林最早最成功的文旅项目,但在全国各地网红文旅项目不断涌现的今天,桂林需要打造推出更多类似印象刘三姐这样过硬的文旅项目,才能进一步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创造旅游经济奇迹,增强粉丝粘性!
桂林过去一直是广西省会,因而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桂林的发展规划,除了旅游及旅游衍生的相关产业之外,最重要的是文教、高校科研产业。
桂林是除了南宁之外,广西高校数量最多的城市,特别是本科层次的高校。除了师大,其他都是以桂林命名,而且是理工科、医学为主。
放眼广西,这是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毕竟有的地级市连一所自己的本科院校都没有。
尽管不能发展重工业,但是凭借着全区第二的高校数量,桂林在教育、文化出版和高校科研产业方面,走在广西其他城市的前头,包括南宁。
在文学方面,《南方文坛》、《漓江》等刊物在全国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同时,桂林也曾是众多诗人、作家向往和居住的聚集地。自古风景和文人是绝配!
文化出版方面,漓江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业界都是首屈一指,特别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现在已经是集团化运营的全国知名出版社。
桂林众多的理工科院校,为桂林的高校科研产业奠定了基础,依托于此,生物医学、电子信息产业也是桂林近年重点推进的产业,这些产业对环境的伤害要比重工业小的多。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疫情期间就发挥了其生物医学方面的科研优势,成功研制新型冠状病毒现场快速检测试纸,10分钟出结果!
说明桂林高校科研产业是具备一定的土壤和发展实力的。
自此,广西对桂北(桂林)的定位清晰明了:旅游、文教、高校科研构建桂北(桂林)生态经济区!
这样的规划定位,在桂北(桂林)地区发展起来不是问题,但桂林的经验没法复制,经济辐射带动不了桂北(桂林)地区以外的发展。
这也是我在《广西首府之争:南宁凭借这点完胜!》里说的,桂林做不了新时期的首府的原因。
02. 桂中:柳来河一体化战略
2013年1月,自治区发改委发布《柳州、来宾、河池市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柳来河一体化发展正式启动。
概括来说,柳州作为一体化战略核心,凭借其强大的工业能力和经济辐射力,大雁领头,带领河池、来宾两翼齐飞。
这就是广西寄予柳州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试金石:如果连河池、来宾都带不动,何谈当首府、做大哥!
柳来河一体化是广西最早的区域城市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
柳来河一体化的战略定位是:广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西南地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性新型城市群。
这样的战略定位,规格很高。
“一轴两带三组团”是构建柳来河一体化的蓝本。
一轴:柳州主城区到来宾主城区的经济大通道作为主轴。
两带:柳州~宜州~金城江经济带、柳州~象州~武宣经济带。
三组团:柳来河以各自主城区组团。
区域一体化主要是资源整合,产业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自治区层面也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
宜州“撤市设区”、河池市政府搬迁、河柳贺高铁规划建设等等,进一步打造一小时三角经济圈,支持深化柳来河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柳来河一体化的目标是,2030年基本形成融合发展格局,实现产业同兴、市场同体、社会同建、群众同富。
柳州是广西唯一人口净流入的城市,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周边城市产生的齐聚效应比较明显。
柳来河一体化的前景乐观。
03. 南宁:强首府战略
“强省会”也好,“强首府”也罢,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发明。
建国后,百废待兴。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集中所有资源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是经济立国的迫切需要。
于是,农业喂哺工业,做出了牺牲。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2000年之后,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各地农业税相继取消,不但如此,还给予一定的补贴,让农民享受发展红利。
这个发展建设思路目前依然没变。只是换了个“强省会”的说法。资源有限,不能雨露均沾,不能全面开花,那就只能以点带面式的发展。
你看,“强省会”本质上还是“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共同富裕”的发展策略的传承。
中国人历来有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追求“均贫富”。这也是近年来“强省会”战略屡遭诟病的根源所在。
南宁的区位优势,在《广西首府之争:南宁凭借这点完胜!》已经说了,这里不再累牍详述。
强大省会的必要性和经济辐射效应,大家可以参照这几年的西安、武汉、成都、昆明、合肥等省会城市。
受益于成都的做大做强,周边县市撤县(市)设区后,融入到成都,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而且这个经济辐射的外围还在向外延展。
从区位上看,一个强大的首府南宁,对广西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南宁做大做强,向南,可以助力北部湾的发展;向北,填补柳来河一体化留下的经济荒漠地带;西边的崇左扶绥可以融入南宁都市圈。
南宁越强大,辐射效应越强,带动的地区越多。
武鸣撤县设区,打造南宁北大门的经济增长极,做强了,马山县、大化县、都安县都将受益。
有个强大的南宁在桂中偏南,运筹帷幄,继而统领全区发展,十分必要。
南宁过去没有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契机,如今高铁时代到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广西自贸区等利好政策相继落子,这是南宁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机。
南宁是“坐不住、等不起、慢不来”了。
南宁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产业一直是诟病的对象。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南宁大大小小的产业园(工业园)有134个!每个产业园都有企业入驻,企业数量少则个位数,多则四位数,比如南宁软件园,企业数1654家!
如此多的产业园和企业,居然没能撑起南宁的工业!
这说明南宁缺少规模以上的产业集群,也没有培育出航母级的企业引领工业发展。
如今的形势,南宁已经没有时间去培育自己的工业航母企业了。
于是,南宁只能走“拿来主义”的捷径,组建广西汽车集团等航母企业。这是一条快速见效的途径,它可以短时间内整合优势产业资源。
从大局着眼,“拿来主义”不是坏事。
强首府战略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南宁等不起。
04. 桂南:钦北防一体化(北部湾城市群)战略
这里边涉及两个重要的政策:广西自贸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在这其间,南宁始终是重要的核心城市,是推动钦北防一体化、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力量。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早于桂北生态经济区、柳来河一体化,2006年成立,2008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可能是之前不温不火,近几年才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政策,让很多人误以为北部湾经济区是近来才规划实施的。
北部湾城市群,把玉林、南宁崇左囊括在内,和钦北防一体化同时推进发展,可以作为推动广西南部发展的驱动力。
05. 桂东:东融战略
东融其实就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已经面临再一次的产业转型升级,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制造业就必须要转移。
从发展的角度,人家可能已经是工业4.0版本,你还停留在2.0版本,在没有能力直接跨级升级版本的情况下,除了接收别人淘汰的、甚至是对环境不友好的产业来夯实自己的基础,积累发展的原始资本,进而升级自己的版本,似乎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了。
借力广东,发展广西东部经济,是梧州、贵港、贺州、玉林提升自己的必由之路。
梧州粤桂合作特别实验区的建立,是东融桥头堡。贵港这几年承接了广东不少转移的产业。
东融战略还是要坚定不移地执行。
06. 桂西(百色):强县升级,激活市域经济
崇左在自贸区范围之内,河池是柳来河一体化的成员,那么桂西就只剩百色了。
百色的定位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
随着靖西、平果相继升格为县级市,桂西的发展格局似乎明朗。
靖西在2015年升格县级市后,能力得到释放,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2016年GDP只有158.59亿元,2019年GDP达到了254.27亿元。
同样的,升格后的平果也必然会快速发展,毕竟在资源上平果可要比靖西有优势。
这两个县级市的经济发展壮大,可以辐射和带动周边县的发展,比如靖西周边的那坡、德保,平果周边的田东和南宁的隆安县,加上百东新区,田阳撤县设区,这一片区域连接起来,经济体量还是比较可观的。
靖西、平果升级,是激活百色全域发展的重要策略。
07. 结束语
统筹一个地区的发展必须做好顶层设计,而且要根据每个阶段的“天时”条件作策略上的调整。
没有战略家的眼光断然无法做到。
经济发展绝非一朝一夕的事,但最终共同富裕始终是不忘的初心。
广西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