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冷的天气,给我们前往敔山湾实验学校的路增加了很多的困难。南方的冬天都是阴湿的,没有暖气,这里的孩子在这个季节上学总是穿的特别棉实,虽是几天里没有过太阳,但是树叶依旧是青翠浓茂,这让我突然觉得,这挺拔的梧桐树何尝不是我们的象征呢?来自遥远的大西北,心怀一颗诚挚的求学心,虽是被冻的瑟瑟发抖,但是初心不改,一定要在这寒冷的冬日里保持自己的风姿,即便是没有阳光的照射,我依旧挺拔坚持在这里。
初到敔山湾实验学校,觉得这所学校好是气派,映入眼帘的校门,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不敢接近但又很想一探究竟的感觉,于是,我和几位老师们纷纷在这里拍起照来,大伙玩起来如同小孩一般都是很俏皮可爱。爱上这里,就喜欢去一探它的真容,我想美丽的敔山湾实验学校定会敞开它宽广的胸怀欢迎我们进入。
步入校园,正对着校门的一块大扁吸引了我, “师法自然”“合群乐思”“知行合一”这几个字眼让我驻足思考了许久,这是敔山湾学校的办学理念。这师法自然甚是奇怪,这话好似道观中的“修炼秘诀”。但是,细细品味它的解释,才让我对它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师发自然”说的是:近自然,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一种途径。这里,不仅指走近绿色大自然,更是指学校教师遵循学生自然成长规律教书育人,学生在自然的状态的下自由成长。全校师生以行走自然的方式诗意地栖居校园。我似乎间对美丽的敔山湾实验学校有了一个整体的映像,且这映像来自心底深处。美丽的校园被两侧的耙齿山环抱,这里秀美的风光,将校园映衬的格外光彩夺目,自然风光、美丽校园,就是孩子们茁壮成长的乐园。这里的孩子如同自然风光中的一个因子,也在静静的呼吸着,慢慢的长大。所以,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悄无声息的发生着,正是验证着教育就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生命就应该在自然中成长。教育就是在遵循孩子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下,静等花开!想想,生命的诞生和成长何尝不是与自然融为一体,闭上双眼,你仿佛都能听到孩子成长时如翠竹拔节般爽脆的声音。
敔山湾实验学校,也是一所非常年轻的学校,始建于2013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离江阴主城区23公里的耙齿山山脚下,服务于周边原农村居民和进车务工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和我育才学校颇有几分相似,所以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不免带有几分心底的亲近。我主要对这所学校学科组教研活动和备课组集体备课想一探究竟。想去了解他们在集体备课和讨论中使用的方法和老师们的做法。(学校简介略)
26日下午,参加了他们的四年级组语文老师的集体备课活动,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集体备课。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老师们一所讨论下周所授课程的教学设计,分工协作,在原有(之前的教学设计)基础上,已经有一位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改写添加,备课组集体备课时就针对这位老师的改写和添加进行有效的讨论和改进。让我惊叹的是老师们对一个问题的处理争论不休,完全是处于学术的争辩状态,对于一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大家都会各抒己见,讨论之后拿出最优的处理方案。固然他们一个年级的一科老师就有7--8人,在集体备课这样的活动中有很好的优势,但是,他们对于教材的研究确实我们都不及的。集体背好一个单元的内容,大家共同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之中有问题随手记录,及时反思,再予以改进。27日下午,有幸参加了该校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此次教研活动,是对本周五年级数学课堂的一个反思汇总,有五年级组的数学老师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涉及单元教学内容梳理及反思,探讨数学核心素养在本单元教学中的渗透总结。让我映像深刻的是一位教龄2年的男老师,他早晨上了一节汇报课,教态大方自然,语言亲切温和,问题精准,引导逻辑顺畅,完全看不出出自一位刚踏讲台人之手。了解中才知道,为了上好这一节课,他主动邀请同组老师听课,提意见、找方法,一节课他已经熟悉了五遍了,但是在他的回报中,他对每一个环节方案的设计、实施都进行了大篇的反思。从这位老师的行动中我们看出,一个老师的成长,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对教材的研究,对课堂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方方面面都在思考,再加上学校提供的好平台,他的迅速成长那是必然的。从这所学校的教研活动也足以看出,老师每天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别无它事,虽然一个老师只有一个班的课个别老师两个班的课,但是老师们每天都忙碌的风风火火,走路的节奏已经完全处于奔跑的状态,吃饭完全是虎吞的速度。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更多的努力才不会被他人抛弃的更远。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老师工作的主阵地也是课堂,只有在课堂上才能碰撞出生命对生命的火花。聊天探寻中问及学生那么多作业怎么可能完成时,一位主任斩钉截铁的告诉我,课堂是干什么的呀,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在课堂上精讲、腾出时间练会,这就高效了,要不这么多题目什么时候练习,都是为课堂准备的。我突然明白,老师向课堂要效果,学生问课堂要效率,这就是高效。讲的精准,练习的单位,思维谈何不佳,成绩怎能不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