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开始了,朋友圈不能开了。人人都奔在路上。
乐于分享是一种美德。
乐于炫耀是一种自卑。
为了自己生活,为了自己旅行。
过于在意别人的态度,注定不会愉悦。
一,
阿姨找我,说她的侄女想认识我。
长辈难违,我硬找了一点时间,约了咖啡。
眼前这个年轻的女孩子,长发及肩,有一对黑白分明的眼睛,素颜,穿着驼色宽大的麻花毛衣,高帮运动鞋,点了双份的意式浓缩,不加糖。
大学毕业近两年了,在一间大公司上班,但是想辞职,背着行囊,走在路上。
世界那么大,再不走,就晚了。
在她兴致勃勃的给我讲她旅行计划的时候,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打断她的话,给子觅擦嘴巴,喝水,去洗手间,制止她赶着猫咪上串下跳,或者拼命按我手机密码,把我手机锁住一万年。
咖啡已经冷掉了,话题也冷掉了。我用事实给她演示了一下,多么琐碎与可怕的中年。
临别的时候我问她,“你有什么打算呢?”
她说,“春节之后我就辞职,从兰州开始,西宁茶卡盐湖,然后由甘南入藏。我五月要呆在西藏,因为我要看着高原的桃花盛开。”
我点头,“七月青海湖门源油菜花不错,八月伊犁的空中草原不可错过,九月坝上草原的秋意就很浓了。不过依我所见,看红叶还是十月中以后,去四川九寨沟。红叶印秋水,晶莹通透,真心的美。”
她整个人都亮了,问我:“这些地方你都去过?”
我点头,“然后你再有什么打算呢?”
太激奋了,她没有听到我的话,看着窗外冬日的斜阳陷入梦想。
二,
每当我有三五分钟的时间碎片,我常会浏览一下朋友圈。
我的个人微信里,现在有很多我不认识的人。看朋友圈的感觉,有点像随身带了一本百科杂志,七嘴八舌,人间百态,热闹得很。
有个挺年轻的女孩子,我已经记不得在什么情况下加了她。从去年夏天开始,一直在旅行。云南,西藏,青海,四川,喀纳斯,呼伦贝尔草原……我跟着她的朋友圈,整个中国都转了个大遍,狂补中国地理,知道了很多没有听说的小镇子。
她的旅行,永远都是火车加长途车,背着背包住青旅。常发吃的照片,也都是一些街头小吃。我想这也就应该所谓的“穷游”吧。
去年年底的时候,从她的朋友圈里看到,她终于回了上海,但是情绪不好一直在吐槽。上海的物价,上海的地铁,上海的天气,上海的污染,连上海的麻辣烫也是难吃的要死,不过这点我到真心赞同。
年初我们度假回来,再看到她的朋友圈,她已经去了福建拜访客家文化,还是背包,青旅,加街头的碗面。
走的太远了,心迷了路,空心人已经不再能够停留在原处。
其实我一直挺想和这个姑娘聊聊,走了这么多路,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但是担心打扰到她,所以我从没有开口。
我还是做那个熟悉头像的陌生人,仅仅在朋友圈里窥探吧。
等她慢慢地走,等她慢慢地体会,等她自己慢慢地昭示出来。
三,
几年前我们去阳朔的时候,住过一次客栈。
当时客栈行业刚刚兴起,无论是看攻略还是看评价,都是好评一片。我网上查了查价格,天下居然有这么省钱的美事儿?又是去阳朔这种小资文艺的镇子,仿佛住酒店是一种罪恶的落伍。
我定了网上评价很高的一间客栈里面的家庭房。
床板很硬,褥子很薄,浴室很小,热水很细。住在二楼,下水道的味道,还是不停飘出来。有扇窗户是关不死的,这是最让卢中瀚烦躁的一点。让客栈修理未果,卢中瀚自己用绳子把窗户系死了。
客栈老板是个年轻的北方男生,颀长腼腆,面色有点苍白。每天都呆在门口的电脑后面忙不停。发布信息,整理预定,清点做账,修理客栈,还要去汽车站接送客人。一个人打理一间客栈,并不件轻松的事情。
我们看“印象,刘三姐”回来的晚上,房间里面热水壶坏了,找老板去换。他一时没有,打电话给朋友的客栈,借了一个。
等送过来的时候,我们聊了一会儿。
他曾经背着行囊,单身单骑从吉林骑到西藏。风餐露宿,千辛万苦,然后却是坚定不移,身心愉悦。
后来,他把他身经百战的自行车留在了拉萨,那感觉就好像他把自己的某个部分留在了天堂。
给我讲这些的时候,他苍白的脸上泛着亮光,写的全是向往。
然后他坐了几天几夜的硬座回去,辞职,变卖了所有的东西,只身来了这里。
生活不应该只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
远方没有苟且,因为我们不生活在远方。
我按照他的请求,给他的客栈写了一份完美的评语。
其实我说的也都是实话,类似老板人超好,性价比绝佳。
从那之后,在国内旅行我再没有住过客栈或者民宿。好是好,但是不是我们要找的东西。
我真心希望,他一切都好,继续向往着他的信仰。
四,
有一年,我都在呆在一个社区论坛。
有一个周末正想去杭州,看到有人发了一个关于西溪的帖子,点赞一片,我就也顺手点了进去。
周六上午上海出发,周日下午两点退房回上海,西溪只去了顶多两个小时而已。
整个游记中,一大半的照片,都在拍那间一千五一天的酒店。其实对于,写的人和点赞的人,西溪根本是个无所谓的过场。
我有点不合群地问,“专门去西溪,却玩的这么赶,为什么不多住一天?”
楼主回复,“没有假。”
论坛和公众号不同,天天在坛子里面混,不仅仅混个脸熟。立马有人发私信给我说:“就她那经济条件,住这种酒店纯属硬撑,怎么能住两天?”
一千五的酒店去西溪,不可谓不奢侈。超豪华的酒店自己已经消费了,回来发个帖子,收到众人追捧一片。
一千五消费了两次,也算值。
人人都喜欢奢华,但是苦大仇深地咬着牙去享受,怎么能有神闲气定的悠然?
没有人和奢华过不去,但是花同样的钱,我愿意最大限度的延长我出行的时间。
周末,我们去杭州。为了周五可以早点下班出发,卢中瀚周四加班到晚上十点。七百块的酒店住了两天,周日晚上吃过外婆家,才从杭州出发,到家已过零点。
旅行对我来说,不仅仅是要到了目的地才开始。
旅行是从出家门的那一分钟,到进家门的那一分钟。既然动了,就尽可能的享受每一分钟。
离开家锁门的那分钟和回到家开门的那分钟,同样的怦然心动。
五,
我挺爱看游记,看看别人拍的照片,看看别人不一样的经历。偶然碰到文字和图片俱佳的游记,仿佛跟着作者去了那个地方,身心愉快。
我发现目前国内自由行相对两极分化。
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和敢冲破语言障碍去自由行的老年人,常常喜欢穷游。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儿,每花的一半儿,也都会记下来。
旅行变成了“吝啬”游戏,花钱最少的那个,就是胜利。
大多数结了婚的人,无论是度蜜月还是居家旅行,基本都是奢侈游。飞机要做公务舱,动车要做一等座,五星级的酒店还要分集团,希尔顿太老,索非亚有点破,万丽也就勉强吧,其实W还不错。
旅行变成了壮丽的“花钱”比赛,没有奢侈只有更奢侈。
现在,旅行已经不仅仅是一次旅行。
有的人把旅行当作地图收藏册,说这我去过,这我也去过,那我也去过,我都去过。
有的人把旅行当作摄影练习册。吃个冰糕,看到只麻雀都要拍下来。有片落叶,视频要拍十几个。
有人把旅行当作混水,顺便发财。刷屏代购眼前看到的所有东西,微信支付十五分钟后截止。十分钟后再发一次:“十五分钟止呢。”
有人把旅行当作修行,苦大仇深,惊天动地,豪言壮语,步步莲花,句句哲理。
更多的人把旅行当作走秀,流量买足,全程实况。等着刷屏,谁在点赞,谁在流鼻血?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可是怎么有没有人说,世界再大也有看完了的那一天,看完了怎么办?
可是那些走出去的人,为什么回来的时候,只在说旅行的愉悦,连讨厌的部分都愉悦?
旅行不应该是一场修行。小隐于林,大隐于市,若想修行,随心随地。
旅行更不应该是一场秀。与贫奢无关,与收藏无关,与别人的追捧和唾弃,都无关。
每一场旅行都是自己的,就算有人同行,也必定各人有各自的风景。
每一次旅行走出来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和你无关,和他无关,和任何人都无关。
六,
常常有人问我,你怎么去过那么多地方?你是很有钱吧?你钱从哪里来的?
到还真没有人问我,你们怎么有那么多的假?法国节奏慢,常放假的形象深入人心,不用质疑。
我们去过那么多地方,其实是一种累计。
一年去几个地方,十年就去过一片了。一辈子,世界也就走遍了。
感谢上帝,我没有活在银河星际的时代,还不需要额外计划去火星,土星,还是别的星球。
这是一个挺悲伤的事实:我们去过那么多地方,只是我们年长而已。
走在路上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很多很多的钱,但是我们也没有苛刻自己。
我可以吃路边的小店,我也可以去吃米其林的大餐。
我不会选择最贵的酒店,我也尽量避免最贵的时段,但是我已经不再能够去住,不能让我光着脚走在地板上的酒店,更不要说和别人共用洗手间。
旅行是一种生活状态,就像我们要读书,要上班,要做饭,要收拾房间。
旅行让我兴奋的部分,不仅仅是等待惊喜,欣然鹊喜。而是我知道,什么时候去,去哪里,更重要的是,我知道我什么时候回来,回哪里。
旅行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去一个另外的地方生活一小段时间。
不要为了旅行而旅行,更不要为了别人而旅行。
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但是也真的不需要一次都看完。
一场自己的旅行,就像是一场诱惑迷人的美梦。
倒置沙漏,计时开始,切掉手机,独自消失。
沙漏流尽,返回现实。一切如常,日子继续。
总有那些热心好奇爱打听精力无限的人,其实我们也可以淡淡地说,“这是我的旅行,与你何干?”
文为原创,如需转载到其他平台,请联系我,加白名单。简信必回。
如果是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的话,就不用联系我了,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