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春游兴奋整整一周。
小时候的日子是活在期盼里的——期盼下课、期盼放学、期盼周末的郊游、期盼寒假可以睡一个月的懒觉......
小时候的快乐也是很容易得到的——我曾经为即将到来的春游兴奋地一周睡不着觉,精心准备各种食材,挑选当天要穿的衣服,幻想春游当天的所有场景。
和快乐比起来,小小的不开心简直不值一提。不知不觉日子就被期盼填满,记忆也被快乐塞满。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遗忘了这种期盼的本能和容易快乐的天性。一顿好吃的、一次有趣的活动不过是日常生活的小小调味,就连节日婚假也不过是人生路上本该有的驿站,经历的多了,也就不足为奇、不足为盼。
于是,我再也没办法为一次春游提前兴奋一周了。
2. 被噩梦吓哭
小时候的梦总是出奇地逼真,如果是噩梦,则格外恐怖。
我梦到过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被人追杀,那诡异的氛围、身后的脚步声异常真实,以致我连续一个月不敢独自睡觉;还梦到过亲人死亡,在梦里我哭得声嘶力竭,醒来后枕头已湿透。
长大后也做梦,但很奇怪,极少再出现现实生活的场景,故事的背景永远是 3 岁时住的老房子、或小学的校园......梦的逼真程度也大大降低,就算在梦中再害怕,醒来也能马上调整过来。
被一个梦吓哭这种事,怕是再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了。
3. 起床气和情绪化
小时候,我的绰号是「起床气小姐」,但凡入睡,午休也好小寐也罢,醒来后总是要闹一阵子起床气。
可能是小女生敏感多愁的天性,少女的我是个情绪化完全不受控制的人:老师训斥几句就放声大哭,拌几句嘴就扬言和人绝交......不少小情绪自己都记不起前因后果,现在想来,也会觉得甚是可笑。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越来越能够理性客观的分析问题、能够顶住压力调节心态,意气用事、冲动脆弱的时候越来越少。大学毕业 6、7 年,没发过一次脾气,和人闹别扭更是不可能。
Byebye啦,我的起床气和小情绪!
4. 「偷吃」的快感
很多事情本身没那么大乐趣,但因为激发了人本性里某种隐秘的恐惧与渴望,也会带来极大的快感——比如「偷吃」。
上小学时最开心的是放学路上,偷偷用攒的零花钱买小零食吃。那时候还没有鸡排这种「高级」零食,买的主要是烧饼、顶顶糕、桂花糊这类小玩意儿。吃完了一定要记得把嘴擦干净,回到家就装作什么也没有吃过,继续吃晚饭。
现在想来,那些小吃也没有那么惊艳,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自由不受拘束」地「偷吃」的欢愉和快感。
5. 舞台恐惧
恐怕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有过舞台恐惧的经历:课堂上被老师点到起立发言、国旗下讲话演讲、上台竞选班委......
我属于「怵台」特别严重的,即使日常上课的发言都让我畏惧三分:看似镇定,其实手心早就出了细细一层汗,课桌底下的双腿也开始哆嗦不听使唤。
毕业多年,上过不少的舞台,年少时的「舞台恐惧」不觉消失无踪,上再大的舞台也面不改色心中不慌。只是在公众发言时,偶尔还是会怀念当年那个捏紧拳头、声音颤抖在课堂上发言的小姑娘。
6. 好好打扮一番后照镜子的惊喜
上学时最喜欢参加合唱队、舞蹈队这类艺术类社团,只因为每年有机会上台演出。女孩子多的团队,自然有人来帮忙化妆。穿上演出服,化上艳丽的腮红、口红,再照镜子是件特别妙的体验——看着镜子里陌生又熟悉的脸,小小自恋下,想象自己若干年后的样子,感觉特别棒。
可惜长大后,在变女神的道路上探索,学化妆、学打扮,早就摸清了自己适合的妆容、服饰,也大抵清楚了自己颜值的上限。因为化个妆就惊喜万分的事情,恐怕是不会发生了。
7. 发自内心地欣赏音乐和艺术品
特别怕听交响乐,因为听不懂;特别怕进美术馆,因为看不懂。
艺术有无数种解读方法,然而最本质的还是用「心」解读。音乐的乐理固然可以后天学习,画作的隐喻也可以通过学习历史、符号学等来解构,但初次看到/听到一件艺术品时的怦然心动,是这些理论、逻辑统统解释不了的。
归根结底,是小时候没有培养艺术方面的审美。有些事,小时候最有悟性的时候没有学,一辈子都难以再深入。
8. 什么也不顾的表白
年少时觉得全世界都应该喜欢自己,如果有人没有,那一定是自己还不够努力。
少女时代的爱情也特别简单——喜欢,一定是忠贞不渝,一定是一辈子,一定是非你不可。备胎、脚踏两只船都是长大后才有的词汇。
见得多了,爱的多了,才知道世上弱水三千,并不只有一瓢可以饮;才知道单方面的付出不是没有成本的行为,它需要消耗时间、精力、自信还有爱的能量。
所以,仍会暗恋,但不愿再表白。
9. 完全出于兴趣做一件事
小时候,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完全基于兴趣、基于喜欢做的。喜欢吉他,就去学一个假期;喜欢电影,就没日没夜地下电影看。没有目标、没有利弊权衡、没有方法论。
长大后,兴趣依然很多,但要考虑的事情更多——这项兴趣和自己的职业及人生计划是否吻合;需要耗费的成本(时间成本、经历成本)与收获(达成水平、变现能力)相比是否划算;是否有比较好的学习渠道和训练方法......
于是,兴趣也变成一件郑重其事的事情,不知是好还是坏。
10. 幻想「长大后会成为怎样的人」
小时候的口头禅就是:长大了我要成为......有一阵子迷恋辩论,就说要成为律师;后来喜欢了电影,便说要做导演。
好在也没人嫌弃我们朝三暮四,因为孩子嘛,就是有无数的未来可以想象,有整个宇宙的空间任你选择。
只是长大后,再不敢轻易说出这句话。因为知道摆在面前的可以走的路是越来越少,也知道想要的越多相应的就要有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