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什么是精神分析性治疗
我们必须牢记分析性关系是以对真理的热爱一一即承认现实为基础的这种关系容不得半点虛假和欺骗。
——Sigmund Freud(193, p.248)
精神分析性治疗,包括精神分析,是以弗洛伊德及其合作者和跟随者的思想观点为源头的助人方法。由于这一谱系中绝大多数类型的治疗境遇( therapeutic encounter)--甚至那些与弗洛伊德的工作方式大相径庭的治疗流派一一都至少与弗洛伊德的影响有着细微的关系,因此这一谱系中所有类型的治疗可能都可以被称为“谈话治疗”。
对我而言,精神动力性助人方法的首要主题乃是:我们对自己越诚实,我们就越有机会过上一种更为满意和有益的生活。此外,精神分析的敏感性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对自己的动机保持诚实对我们而言并不容易。在精神分析的殿堂里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拥有一个相同的目标,即培养且日益增强一种能够承认我们意识不到的东西的能力,也就是培养承认我们自己身上一些东西的能力,那些东西对我们而言是困难或者痛苦的。这些无意识现象可能包含脆弱感(精神代偿失调、破碎以及毁灭的风险)、空虚感(对羞耻的易感、对完美的渴望、对全能的幻想、对特殊性和特权的幻想)、矛盾感(愿望和抑制之间的张力、相互矛盾的情绪、或是追求相悖的目标)道德缺陷(自我欺骗、伪善的诱感、无视行为的不良后果)、或者性欲、贪梦、竞争以及攻击性这些都是由早期经典弗洛伊德理论“热情地”揭示出的现象,当时的社会氛围比我们所处的当今社会要高雅得多。
精神分析的临床和理论著作总是专门致力于揭示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动机,其前提为:逐渐意识到我们心理上否认的内容将减少我们将它们保持在无意识中所需的时间和努力。因此,我们更多的注意力和能量便得以解放来更现实、更富有成效、更快乐地效力于复杂的生活任务。那些倾向于进入无意识的动机因个体和文化而异,也因所处时代而不同。在当代西方文化中,人们认为人口更具有流动性、扩大家庭乃至核心家庭成员在地理位置上都分处各地、解决大部分关系问题的办法乃是分离一一换句话说即想要粘在一起的愿望不受欢迎、而依赖的表现会招致鄙视。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可能精神分析的研究者与理论家们强调依恋、关系、相互性以及主体间性就并非偶然了。
从实践经验上来讲,那些被称为心理动力性治疗的方法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叠之处,至少在短程治疗的文献中如此。心理动力性治疗具有以下特征:(1)聚焦于情感和情绪的表达,(2)探索病人回避特定话题或阻碍治疗进程之活动的意图(如对阻抗的工作):(3)识别病人动作、思维、情绪、体验以及关系(客体关系)的模式;(4)强调过去的经历;(5)聚焦于人际体验;(6)强调治疗关系(移情和治疗联盟),(7)探索欲望、梦以及幻想(内心心理动力)。研究者指出,这些差异并非是类别上的一一并不是“出现”对“不出现”的关系;相反,它们是量上的差异。 某些特征(如第3条)也被认知行为治疗师所共享,而另外一些特征(如第2条)则并不总是心理动力性实践的特征一一如,自体心理学取向或持传统自我心理学观点的治疗师对那些他们认为需要支持性治疗而非探索性治疗的病人的治疗工作中就不具备这一特点。
当代精神分析学者越来越坦率地关注了人类的内心需求以及努力。精神分析从业者们共同拥有一种本质“信仰( theology)如前所述,在精神分析领域有关信仰的文章里,人们认为,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将会带来更为复杂微妙的积极疗效;诚实(坦诚地放弃防御,或者以真实替代虚假自体)对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具有关键作用;为从事分析性治疗而做的最佳准备工作乃是亲身经历分析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