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读书,我首先想到了这幅图
不读书的人,
看到的只是别人画给他看的美好世界;
读了书之后,
你认识了黑暗和丑陋;
只有读了更多的书之后,
你就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看到了希望和光明。
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朗读者》第二季顺利收官。喧嚣俗世中,《朗读者》第二季低调又从容地走进我们内心。来自各行各业的朗读者将文人墨客笔下的优秀作品娓娓道来,声声入耳。在这方群贤毕至的舞台上,凝聚了多少厚重而真实的力量。这档节目就如同深巷中用匠心酿造的一坛好酒,越走近,就越能闻到扑鼻的酒香。这是文化的力量,也是文化的魅力,朗读者的热播掀起了全民阅读的浪潮。那怎么能够成为专业的阅读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认真思考!
今天有幸听到郑桂华教授讲《做一个专业的阅读者》,从一年级的语文教材文章《比尾巴》切入,分析到这个儿歌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是会启发智慧的。又比如说四大名著到底适不适合我们的孩子读?其实这是需要阅读能力的的。那怎样成为专业的阅读者,郑教授从以下三点开始探讨,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一、理解阅读活动
首先要“学会阅读”,我们要通过阅读能从材料中获得意义。其次是“从阅读中学习”我们能从阅读中获取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解决了我们的困难,间接也就提升了我们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我们才会真正爱上阅读。第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教会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阅读目的,并通过阅读去体味自己的观点。比如读红楼梦,通过文字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再反观自己的生活环境,从而改进生活的体验。
二、反思自己的阅读经验
一个好的读者应该清楚自己读书的理由用心吸收书中的概念、以批判的眼光读书,广泛阅读各种读物、并享受阅读的乐趣。记得自己上大学期间,阅读最多的书是专业相关的,毕业之后,自己阅读书籍的数量越来越少,总是感觉自己没有时间读书,趁假期读的书也是关于教育学方面的书籍,虽然我们学校举办了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但是自己的收获并没有很大,只是完成了阅读任务,而没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没有将所读的知识付诸于实践。其次是突破自己的阅读局限,专业的阅读者要善于进行专题阅读,比较阅读,更要善于进行批判性阅读。自己现在读书的书目范围太狭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拥有广博的知识,所以我们应该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这样针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我们才能提供更好的阅读建议。
三、建构高品质的阅读趣味
什么是高品质的阅读趣味?首先要考虑我们的阅读动力与阅读目标,我们不能仅仅为了完成任务去读书,这样的动机是疲惫的,不长久的。我们要扩展我们的人生经验,要丰富我们的知识,让我们的心变得丰富,所以我们期待越高,我们才能保持较高的阅读兴趣。其次是要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遇到好的想法要及时的记下来,而且还要想我不同的阅读方式。
最后郑老师从阅读的四个层次讲述如何阅读一本书。反思自己读书的经历,离专业还差的很远。最近我在读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一》,北京十一学校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校,给他们搭建舞台,提供空间,创造条件。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挖掘了孩子们的潜能,孩子们的各种能力都最大限度地得到提高。推动着孩子们能够慢慢地脱离家长和老师去自己做事情,让孩子们的作为不断地超越自己。除了关注学生,十一学校更尊重老师,因为“一个单位或组织的合影照片文字说明,通常只标注主要领导、重要人物的名字,对一般人往往忽略”,李希贵校长就要求,无论什么场合的合影中都应该把所有人的名字加以标注。无论是媒体发表的活动照片还是校内报纸、宣传栏上的展览的照片,哪怕四五十人的合影,照片下面一定是密密麻麻所有人的名字。而凡是有校长参加的合影中,李希贵所站的位置总是在边边角角的地方,他说要善于让出“重要位置”,让每个老师(或学生)都感到自己站在重要的位置上……
读了这本书,我真正感受到学生第一的责任感,学生的发展空间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教育者要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开拓创新。
最后郑教授还告诫我们青椒,一定要有自己的阅读规划,2018已临近末尾,2019的脚步正在驶来,让我们从此刻开始,重拾起我们的书籍,让书籍为伴,让阅读成为习惯。吴虹老师说今年我们要体验不同的跨年方式,这将会是一场很美好的记忆,期待和所有青椒学员们,以及爱阅读的同胞们共同迎接2019的到来。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让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