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字叔德,他是大唐王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身世可以追溯到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hào),但是真正让李渊家族崛起的是李渊的祖父李虎,李虎在南北朝西魏时期担任太尉(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军委主席),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是一个特别厉害的角色。
李渊的父亲李昞(bǐng)呢,则继承李虎的唐国公爵位,并在南北朝北周担任御史大夫、柱国大将军等职位。李渊的母亲则是独孤信的女儿,,也就是隋文帝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的姐姐,因此,李渊还是隋朝的皇亲国戚,李渊算是一枚家世显赫的官二代,他的起点可能就是普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
李渊7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过了,李渊继承了唐国公这个爵位。李渊本人是一个外向型的,他不愁吃穿,所以做人比较洒脱,对待别人也是比较宽容,因此无论贵贱之人都很喜欢他。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由于独孤皇后的原因,李渊受到隋文帝的亲近器重,先是任命李渊为皇帝的禁卫军军官,后来李渊还任职地方刺史、太守。
隋炀帝继位以后,李渊被调入朝中任职,掌管宫廷禁卫事务。之后,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的时候,李渊负责运输粮草。没过多久,杨玄感起兵造反,李渊奉命镇守弘化郡。在地方期间,李渊积极笼络地方豪杰,因此受到隋炀帝的猜忌。李渊听到风声后,为了自保,聪明的他开始酗酒,并学习汉代萧何公开贪污受贿,暂时躲过了一劫。
隋炀帝大业11年,李渊被派到山西担任慰抚大使,他不辱使命,先后镇压了毋端儿起义军、叛军柴保昌,并击败了侵犯边疆的突厥军队,再加上李渊多次上贡鹰犬给隋炀帝,所以隋炀帝不仅放松对他的警惕,还给他升官。
公元617年,李渊担任太原留守,掌握军政大权。这时候正值隋末农民起义高涨,隋朝统治摇摇欲坠。李渊对儿子李世民暗中表示:“唐本就是我的封国,太原就是唐所在之地。如今我来到此处,是为天赐良机,赐予却不取,灾祸将要来临。”,李渊开始有了起兵的打算。恰好这时候突厥进犯,李渊的部下作战失利,喜怒无常的隋炀帝下令要给李渊治罪,虽然很快就赦免了李渊,但是这段插曲坚定了李渊起兵反隋的决心。
史书记载李渊这个人“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他未雨绸缪,早在在太原平定叛乱的时候就不断招兵扩充实力,他还示意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分别在所在地方吸收、招纳人才,为日后起兵奠定了人才基础。
当时,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和晋阳县令刘文静、李渊心腹裴寂暗中策划了起兵事宜,但是李渊并不知道这事。他们三人为了促使李渊下定决心,就让裴寂将李渊灌醉,然后让隋炀帝留在晋阳宫的几个美女陪李渊过夜。这件事可是杀头大罪,事后他们趁机向李渊汇报了起兵计划,李渊本来就有心,就答应了。
隋末形势瞬息万变,地方豪杰刘武周发动兵变,成功干掉了太守王仁恭,占据李渊辖区的马邑并称帝。紧接着,刘武周攻破楼烦郡,同时联合突厥随时准备南下争夺地盘。李渊因为这件事,差点被隋炀帝治罪,再加上部下的鼓动,李渊开始行动了。他以防范刘武周和突厥为理由,派遣底下人四处募兵,同时将河东的两个儿子李建成、李元吉召回太原。
然而,隋炀帝安插在李渊身边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看到李渊大动干戈,他们计划以在晋祠祈雨为由除掉李渊等人,然而这个密谋被人转告了李渊。李渊先下手为强,以王威、高君雅勾结突厥为由,凑巧的是突厥军队还真的在这个时候进攻李渊,李渊趁机将这两个人除掉。李渊为了防范起兵后,突厥在背后捅刀,就派人对突厥首领又是拍马屁又是送贵重礼物的,哄得突厥首领十分开心,表示会全力支持李渊起兵,还给李渊了上千匹良马。大丈夫能屈能伸,李渊还是蛮机智的!
大业十三年,李渊带着手下三万士兵,在晋阳誓师出征,并定下夺取关中作为根据地的计划。隋朝方面也做出了应对措施,分别派遣宋老生和屈突通防守霍邑、河东,再加上连续雨天,道路难行,李渊的起义大军被困途中,军粮也十分紧张,军中还传言突厥要偷袭晋阳后方。李渊马上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军队中分为两种意见,一种是撤兵回晋阳,再图后举,另一种则主张按照原定计划继续进兵,李渊经过深思熟虑后,最终拍板了后一种方案。
随后,李渊时来运转,先是天气开始转晴,军粮也开始陆续从后方运来。李渊趁势用计攻下霍邑,并留下部分兵力围困不易攻克的河东,自己则带领主力大军继续向关中前进。李渊的女儿李氏、弟弟李神通、女婿段纶都分别在关中聚众割据,李渊在他们的配合下陆续拿下长安周围的城池,并最终发起总攻拿下隋都长安。
李渊进入长安后,学习汉高祖刘邦废除隋朝的苛政,并拒绝了部下让他称帝的请求。大概因为此时隋炀帝还在世,他不想成为众矢之的,他将隋炀帝的孙子杨侑(yòu)立为皇帝,自己则学曹操当了掌握实权的丞相。
第二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所害,李渊便逼迫傀儡皇帝杨侑禅位给自己。就这样,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唐王朝。就这样,李渊成了秦朝以后建国时间最短的人,他从起兵到称帝,只用了一年时间。
随后,李渊跟历史上的萧何一样坐镇长安,而让自己的几个儿子特别是李世民开始开疆拓土。李渊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他先是让李世民出兵平定了割据陇西的薛举父子势力。随后割据凉州的李轨发生内乱,也被唐朝征服了,唐朝开始确立了在西北的统治。
没过多久,刘武周派宋金刚进攻太原,唐军大败,但是李渊派李世民北上救援。李世民在经过与宋金刚长达五个月的对峙后,终于等到刘武周军队缺粮撤兵的机会打败了宋金刚,刘武周被迫和宋金刚一起逃到突厥被杀。
在巩固了后方之后,李渊继续派李世民东出进攻洛阳的王世充,战败的王世充一边固守洛阳,一边向另一个枭雄窦建德求援,窦建德权衡再三最终还是出兵相救。然而,李世民仿佛开挂一般,一挑二,竟然还完胜,成功活捉隋末两大枭雄回长安。
然而因为唐朝一开始对待窦建德部下的措施不得当,窦建德部下刘黑闼在突厥兵借兵,趁着唐朝在山东未得人心,再次割据山东,同时唐朝的地方大员徐圆朗等也叛变了。李渊这次让太子李建成带兵出征,李建成不辱使命顺利击败了刘黑闼、徐圆朗,河北重新纳入唐朝版图。
随后,李渊通过派大臣招降、出征等方式陆续将巴蜀、荆湖、岭南纳入大唐的版图中,最终统一了全国。
然而李渊在统一了全国以后,并没能过上安稳的晚年生活,因为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杠上了。李建成在唐朝建立前期就被立为太子,他这个人性情宽厚,也有能力,在长安协助李渊管理朝政事务,稳定后方。然而秦王李世民却经常领兵在外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威望不断提高,李世民身边也聚集了一群能臣武将,形成自己的一股势力,威胁到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双方开始明争暗斗。
然而优柔寡断的李渊却不去处理这些矛盾,而是一味采取和稀泥的态度,最终酿成了玄武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取得最终的胜利,李建成、李元吉以及他们的孩子被杀。玄武门事件发生后,李渊眼见自己的后代自相残杀,心灰意冷,他先是立李世民为太子,然后将政务交由他处理,后来他干脆让位给李世民,自己当太上皇。从此,李渊退居太极宫安享晚年,不再干预政事。
在这期间,李世民在贞观四年消灭了东突厥,俘获突厥首领颉利可汗。同年3月,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共聚长安,为李世民上尊号为“天可汗”。李渊听说颉利可汗被擒后,感叹道:“当年汉高祖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城,不能报仇;现在我的儿子能灭突厥,证明我托付的人是对的,我还有什么忧虑呢!”于是李渊召集李世民、朝中显贵大臣,以及宗亲,在自己居住的太极宫摆宴庆祝。喝到高兴处,李渊亲自取来琵琶弹奏,李世民也亲自起身舞蹈,公卿大臣纷纷向李渊祝寿,这也算是李渊晚年最大的欣慰。
贞观八年,李渊因病去世,终年70岁。
李渊算得上是历史上少有的倒霉的开国皇帝,他是开国皇帝,但是却被逼退位,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也很弱。其他的开国皇帝往往都被自己的子孙描述得英明盖世、威震天下,然而李渊却是例外。为了突出儿子李世民的英明,他只好受委屈了。在儿子的光芒之下,李渊留在历史中的身影,显然被平庸化了。
《剑桥中国隋唐史》认为他的名气之所以比较小,第一是因为他在位时间比较短,而且他之前的隋炀帝和他之后的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一个是争议很大的皇帝,一个是超水平发挥的皇帝,这两个人就相当于现在的流量王,平均水准的李渊成了背景。第二点就是他在开国前期的作为被继任的李世民有心给掩盖了。我个人认为还有一点就是李渊开国太顺了,一路走来别说没有非常大的磨难,连磕磕绊绊都不曾遇到过几次,没有话题性。
然而李渊还是有所作为的,他举兵反隋时尽管已年过50,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仍然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谨慎而又干练的领袖人物。特别是开国初期,他主导太原起兵,对突厥人、李密采取正确的外交攻势,并胜利地引导唐军夺取长安。唐朝建立以后他一直在后方全力支持前线战争,他的大赦、大赐、封官的政策,有助于使唐朝取得很多必要的支援,最终促成了全国的重新统一。李渊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坚实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基础。
不管历史如何书写,在我看来,他依旧是一代风云人物!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