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知道李笑来老师得益于罗辑思维的推荐,罗辑思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知识运营者,他们也是在与各行各业的大咖们的不断交流和学习中不断成长的,李笑来老师便是其中之一。对于我们来说通过学习他们的著作来了解那些大咖们的成功历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而《把时间当做朋友》是李笑来老师非常出名的一部著作。
初次接触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我先是把序言仔细阅读了一遍,对李笑来老师的思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李笑来老师先是强调了“概念”在人的大脑思维的作用,他将“概念”比作人体大脑的“操作系统”,在他看来人的大脑项计算机一样,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像计算机一样人体大脑之间也有差异性,比如有的人的“硬盘”容量大,有的容量小,有的人在互连网上,有的人在局域网里………
像计算机一样,人的大脑有自己的bug,在变幻莫测的互联网世界中,计算机需要不断的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而得以生存,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人脑操作系统的升级体现在“概念”的不断升级和转变。为此李笑来老师重点讲述了对“朋友”认知的变化,从“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让我们心甘情愿的付出的人”到“朋友就是那些愿意与我交往,并且我也钦佩的人”再到“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时间与精力与之做成至少一件事的人”为此颇有感触。
李笑来老师对“朋友”认知的变化起因于“概念”在成长的历程中不断改变,从中可以看出,这三种概念的的转变是一个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程,简而言之,对“朋友”认知的“升级”体现在和朋友间的利益交集不断增加的过程中。
所谓“心甘情愿的付出”的确过于理想化,这种“朋友”往往年幼的时候出现的比较多,就像李笑来老师说的所谓的“够意思”、“义气”来做道德绑架,像年幼的时候经常因为这个做一些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比如说明明不想去上厕所,却因为“义气”不得不陪朋友去一趟。后来随着自己的成长,“概念”也随之升级,谁都想和那些品德好,学习能力强的人交朋友,而那类人也一样会有同样的诉求,为此我们自身也要有“等价交换”的资本,所以为了维护这段友谊不得不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再到后来,李笑来老师讲了和李路、冯晓东等大咖合作创业,为此相互之间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本,并成为朋友,在这种模式下事业之间的交流足以维系友谊,所以不再需要额外的“投入”而且这样更有利于双方的共同成长。
中国有句老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着共同理想,共同的利益需求,并且自己在这一领域有一定的资本愿意为此付出的人往往更容易聚到一起而且这样的友谊更长久,比如说像巴菲特和查理.芒格.这一对堪称完美的搭档。当然,想得到这样的“朋友”要比前两者困难得多,他需要你变得更“值钱”有足够的“资本”与“朋友”之间建立合作关系,而且要有足够的“情商”按李笑来老师的话说就是要擅长创造共赢的局面。这不光需要有足够的实力,还需要有更多的思考和研究,还要有不断试错的勇气和足够的耐心。 归根结底,在我看来李笑来老师所强调的主要有两点,一是让自己不断“升级”,让自己更“值钱”这样才有资本交到更高层次的“朋友”,二是李笑来老师强调的新形势下互联网思维——相互协作的工作关系,这就需要李笑来老师强调的“情商”,创造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