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考完试,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哎呀,我这题算错了,真的是太粗心了”、“我不是不会做,就是粗心”等等。
这样的对话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考试时,我们也经常会有所谓“看错题”、“审错题”、”算错题“的情况,不少人将之称为粗心大意,事实上呢?
不排除有真正的粗心大意,但如果这种”粗心大意“屡犯不爽的话,那真正的原因其实是自己本身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有关,具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熟练度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成年人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成年人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
如果平时工作和这类的计算有关系,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对于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刷题有人成绩大幅提高,有人却成效了了的原因了。
二.基本概念
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
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素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所以考试订正时,这类题目,不妨再变形或者深究一下,这时会发现同学们又疑惑或者糊涂了。所以,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融会贯通。
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三.准确度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发短信时,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
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 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投入和沉稳,还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
但凡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的事情,常常是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水准。
除此之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所以如果平时单元的作业100题总要错3-5题,考试的出错率基本会翻2-3倍。
而概率因素导致平时错误率越高,考试时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为考试时题目的类型更加宽泛和变化多端,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确保正确率。
所以放弃“粗心”这样的说法吧!放弃这个观点之后我们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获得真正提升。
考试小提示:
要想在考试中避免“粗心”的习惯,平时一定要不断练习,同时要保证正确率。大家在平时做题时不要一看会做就不写了,我们要一步步写出解题步骤,这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为考试攒时间。
学在家 ——此文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