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俄罗斯圣彼得堡)
明天就是周末,一周又一周,时间过得飞快。前面几期写了一些个人对于“时间”的感悟,那么,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在成长的路上摆正姿势,不断精进的个人感悟。
近期回想了一下之前所读过的书籍中,哪些对我的认知提升、学习方法、自我管理有重大影响的书籍,减到最少数量就是三本:1、《刻意练习》;2、《精力管理》;3、《清醒思考的艺术》。其实,准确地来说,不仅仅只有这三本,还有很多牛人写的经济学类的书籍,对我的思维模式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何定义影响?在我看来有三点:一是能够改变自我认知模式;二是能够产生积极反馈,进而采取实际行动;三是能够通过持续行动,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成长。这三本书,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满足条件。如果各位朋友想详细了解这三本书具体讲了什么,可以翻阅我在公众号里之前发布的文章。
如果各位朋友有读过我的其它文章,那么应该了解我喜欢把自己当做一个“实验品”来进行周期性的测试。比如,在自己身上测试通过一个学习周期,去学习一种知识,或者改变一个习惯,或者做一件在别人看来很反常的事情。很多朋友都不理解,觉得我干嘛这么折腾,老跟自己过不去,好像非“地球人”。其实,我理解朋友们有时候也是善意的建议,我只能表示感谢。但是,只要自己认为是对长期成长有利,能够学习技能,能够保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就算再有挑战,也得奋力搏一搏。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自己,而非他人眼中的“自己”。
每个人都渴望赚钱,甚至不用工作、不用学习就能坐等赚钱,估计地球上有这样的人也没有几个吧!就算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比尔盖茨,当年他创业的时候也是拼命学习、拼命工作。即使到现在,像这些“大神级”的人物们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精进。又何况我们芸芸众生呢?哪能想着天上掉大馅饼呢?
谈到关于个人“精进指南”,其实,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适合所有人的万能方法。因为,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的追求都不尽相同,所以无法统一。但是,我们可以从牛人们的身上找到一些特质,学到一些方法,拿来借鉴,这些是可以有的!在这里,我分享一些从牛人们哪里学来的方法,以及用自己的经历作为参考,看看我犯了哪些错误,又学到了哪些教训。
一、时间记录真的有用吗?
长期以来记录自己的工作时间(学习=工作),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记录时间消耗,在一天时间当中,到底有多少是用在了工作上,不同工作内容的时间投入比例各占多少。然后,通过月末的数据汇总,就能够一目了然,每项任务的时间占比多少,每一周的时间消耗如何等等。通过这些数据分析,确实能够发现问题,进而查找具体原因并改之,同时,也能够不断激励自己,持续行动。那么,你会不会认为这就是有效的呢?!非也,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完全有效,仍然有巨大的改进空间。在这里我抛出几个问题:
1、时间记录的意义是什么?
2、时间记录要起到什么作用?
3、哪些时间记录才算有效?
如果,不把这几个问题想清楚,直接就记录时间,如同记录流水账,这对于自身成长益处并不大,反而,会让我们不够谦卑,盲目自大。相信很多人跟我有一样的经历,以前仅仅是记录时间,甚至还会为了让数据好看,有意无意的增加时间,造成“时间泡沫”效果。除了能够向朋友显示自己很“认真、努力”外,其实,对于自身没有任何意义。
刚才抛出的三个问题,希望我们都应该认真思考,想清楚。这些答案可能会变,这无关紧要,关键我们要想清楚,才能够采取有效行动。在这里,有三点建议:
第一,不要为了记录时间而记录,终极目标是为了长期成长;
第二,时间记录不是流水账形式,而是,记录那些真正投入到学习上的时间,精确一点表达就是:刻意练习的时间;
第三,各项数据记录后,一定要及时分析,发现问题,找到对症下药的良方。
只有我们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才能够在成长之路上不断精进。不要问这个过程是不是很难,是不是真的那么有效,是不是能够让你受益。这就像是一个人还没有登上山顶,他就在不停地问登山难不难,登山累不累,登上山顶后能不能看到风景。对,有人会给你这些答案。但是,别忘了,你是你,他是他,每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是不同的。这就是我刚才开篇强调的:做你自己,而非他人眼中的自己。
二、拼命学习真的有效吗?
首先,我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拼命学习确实有效!不过,只是短暂的有效!怎么说呢?以前,有过一段时间拼命工作,经常熬夜,经常透支身体。最后,一个人无精打采,体质变差,工作量上去了,质量却下来了。记得有一次生病,卧床好几天才恢复,其实,就是身体在发出各种强烈的信号,你需要休息,需要储备精力,需要暂缓前进的脚步。我非常欣赏那些拼命工作的人的态度,他/她们都是非常认真,非常努力,非常向上的人。但是,真正能够持续行动,持续高效率工作的人,都是那些定期锻炼,注意作息时间,注意饮食,少抱怨,保持好心情的一类人。我读了一些牛人的传记,发现他/她们虽然拼命工作,但是,有一个非常好的生活习惯,简单一点理解就是:劳逸结合。比如,日本的村上春树,几乎每年一本畅销书的高产,他有一个一辈子的习惯:跑步。不能肯定一定是跑步这个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跑步一直让村上春树保持健康的体魄,甚至有助于他长期写作。
因此,我们欣赏那些拼命工作的人,但是,我们更应该欣赏那些即拼命工作,又能够保持健康体魄和好心情的一类人。因为,他/她们才能够持续地创造更高的价值!所以,我们要懂得精力管理,建议大家认真读一读《精力管理》这本书,有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我算是比较严于律己的人,现在坚持两个习惯:一是每天写反思日记和每周两篇的写作;二是每天六点起床开始工作和定期健身。至少现在,我很享受习惯带给我的收获。
三、认知提升真的至关重要吗?
毫无疑问的回答你,认知提升是最重要的!很多人不理解什么是认知?这里附上维基百科的一段介绍:认知(英语:cognition)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心理功能。这里提到了“概念”一词,这个很重要!即我们的大脑里存在哪些概念,我们就会依据这些概念采取相应的行为。比如,你的大脑里存在“飞机”这个概念,那么,你看到飞机是不会害怕。要是两千年前的古人突然看见飞机,估计容易吓得魂飞魄散,这是什么玩意儿,这么吓人!因为,古人大脑里从来没有“飞机”这个概念。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大脑里有哪些正确的、有益的概念,那么我们就会采取相对应的行为。我们身边很多人是:明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知道。因此,不断拓展认知边界,是我们一辈子都需要做的事情!
像《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本书,就详细的罗列了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认知偏差。希望大家好好读一读,等到我们遇到类似的场景,就可以立马知道其中的奥秘,降低我们再次掉进“认知偏差”陷阱的频率。很多朋友们认为学数学、学经济学没用,那是,因为我们都没有去了解 、没有去学习,没有去应用所学知识,且没有从中收获益处。真要是哪天通过学习一些概率论、经济学常识获得认知提升,一定会在生活和工作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甚至对于财富创造大有益处。如果我们是:永远追求不断成长,不断精进的一类人,那么,我们就应该敢于尝试、敢于学习很多人不敢学、怕学的一些知识。因为,这正是我们与其他人拉开差距,不断进步、不断收获的唯一方式。认知提升,是我们一辈子都要时刻重视的一件事!
最后,我希望我们这样一个部落:就是不断精进的一类人,能够相互鼓励、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我们的原则是永远要做自己,终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