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
作者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是两名家庭治疗师,他们信奉家庭即微型社会,其规则、结构、语言等自成一个独特的体系,这个系统影响着家庭这的每位成员。看似简单的家庭问题,背后深藏着重重矛盾,只有拨开迷雾,才能看到事实的真相。该书以布莱斯一家为例,如福尔摩斯破案一般,探索出布莱斯一家真实状况以及改善家庭关系的方法。
布莱斯家庭成员:
父亲:大卫(律师);
母亲:卡洛琳(家庭主妇);
大女儿:克罗地亚(16岁);
儿子:丹(11岁);
小女儿:劳拉(6岁)。
表象问题:剑拨弩张的母女矛盾。
促使布莱斯一家走进家庭治疗的因素是母女矛盾。大女儿克罗地亚处于青春期,穿着夸张,爱听摇滚乐,经常夜不归宿,跟母亲吵架后会离家出走,爱思考形而上的哲学问题,说一些父母听不懂的话,有自杀倾向。同时,克罗地亚认为母亲卡洛琳总是挑剔她、管她,却不管教有同样问题的弟弟。而母亲卡洛琳觉得女儿不尊重她,总是违背她的意愿。
实际矛盾:夫妻矛盾、上一代的教育理念矛盾、亲子矛盾。
随着卡尔和奥古斯都的一次次的家庭治疗,不平静水面下更是暗流涌动,有日益冷却的夫妻关系,有原生态家庭带来的伤害,有亲子教育的问题。
父亲大卫有外遇,他的外遇是工作;母亲卡洛琳有外遇,她的外遇是自己的母亲。夫妻俩从一开始的双向依赖到现在的日益冷却,紧紧维持着表面的和平。他们恐惧冲突,害怕戳破很是孱弱的安全感,彼此不正面反馈。卡洛琳内心渴望大卫的关注和支持,不断暗示大卫给予爱和温暖。大卫不愿受制于家庭,努力保持冷静理智的人设。
再推进,发现这样的他们是上一代的婚姻所造就的,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卡洛琳的母亲很强势,在撑起了整个家庭的同时,否定着家中每一个人。长此以往,卡洛琳的内心充满挫败,希望其他人的包容和肯定,特别是自己的丈夫。大卫的父亲爱掌控大卫的人生,即便大卫已脱离原生家庭近二十年,他还要为大卫安排工作,打击大卫的自尊心。大卫怕极了家庭的束缚,不断地漠视卡洛琳的内心需求,只想成为整个家的旁观者。
父亲大卫和母亲卡洛琳既有自己的伤痛,又夹杂着彼此的不坦诚,只能不断用孩子来传递自己的不安和对彼此的不满。如果婚姻没有孩子,他们的处境便是平静的绝望。孩子们维系了他们的婚姻,也成为了冷却夫妻关系的代罪羊。
大女儿克罗地亚便是第一个。克罗地亚总是挑战母亲的威严,像极了母亲心中想要反抗外祖母的少年母亲。母亲不断强调自己是母亲,像极了外祖母对母亲的强势。母女俩轮流上演外祖母和母亲的角色,重演历史或者推翻历史。母亲卡洛琳不想如外祖母一般强势,想赋予女儿表达自我的权利。但她不喜欢被反驳和否定,因为这种感觉像回到少年时代。在妻子和女儿的战争中,大卫扮演的角色是冷静父亲,而这种理智令人窒息,缺少爱的表达。
儿子丹是第二个代罪羊。事情是这样的,有天晚上,丹在睡前想起第二天要借姐姐的自行车。他想让父亲替他写字条,大卫让丹自己下楼写。而母亲喝令丹睡觉,不准下楼。丹在这样反反复复的推搡中崩溃。此外,当家庭治疗师卡尔指出,家庭问题的根源在于夫妻关系后,丹不断膨胀,既看不起同龄人,也看不起父亲大卫。究其原因,厌倦家庭管控的大卫不想当儿子的父亲,也想成为儿子的朋友,以致丹质疑父亲的能力、挑战父亲的权威。
该书庖丁解牛地再现了一个家庭治疗的全过程,也许我们从中看到自己、配偶、父母和孩子,发现或自省带给我们看待家庭问题、解决家庭矛盾的新力量。
思
这本书为我提供了更完整的家庭大局观,不再把一个问题、一个家庭成员局限于单一问题,而是把他们放在更大的系统去谈论家庭幸福和个人成长。相信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大系统中找到原因,这是历史的必然性。
突然想到《都挺好》,同《热锅上的家庭》一样,都在剖析一个家庭。电视剧因为时代和人物设定的改变,没有将小说对家庭矛盾和家庭成员性格的描述展现出来,小说的描述更像家庭治疗的实践版,结合《热锅上的家庭》来看,非常契合。
行
该书写得不错,但于我的实践意义不大。
首先,家庭医疗在中国实现难度高。家庭治疗需要每一个家庭的成员的配合,会出现叫不醒装睡的人的情况;家庭治疗中需要扒开伤口,将问题们矛盾们重新整改,这种过程很痛也很漫长,会容易提前放弃;家庭治疗需要专业的人引导,暂时不具备大行其道的环境。
其次,对原生家庭结论存疑。我相信拨开迷雾能找到所有问题的根源,但是找到根源就可以解开困局吗?原生家庭是原因论,把以前当成原因,把现在当成结果,于我要去的地方很有意义吗?相比,我更相信目的论,把现在当成开始,把未来当成目标,想去何方,并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