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性,是由cpu的缓存导致的;有序性,是由编译优化导致的。那么解决可见性、有序性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禁止使用缓存和编译优化。虽然这样解决了问题,但是程序的性能就会出问题。最合理的办法就是按需禁止使用缓存以及编译优化。所以,为了解决可见性和有序性的问题,只需要提供给程序员按需禁用缓存和编译优化的方法即可,即Java内存模型。
Java内存模型
Java内存模型是一种很复杂的规范,站在我们程序员的视角,本质上可以理解为Java内存模型规范了JVM如果提供了按需禁止使用缓存和编译优化的方法。具体来说,这些方法包括volatile、synchronized和final三个关键字,以及六项Happens-Before原则。
volatile关键字
volatile关键字,主要是用来声明变量,用它声明的变量,就是告诉编译器,对这个变量的读写,不能使用CPU缓存,必须从内存中读取或写入。
class VolatileExample {
int x = 0;
volatile boolean v = false;
public void writer() {
x = 42;
v = true;
}
public void reader() {
if(v == true) {
System.out.println("x = " + x);
}
}
}
假设有两个线程A和B,线程A先执行writer()方法,按照volatile的语义,会把变量“v = ture”写入内存;线程B执行reader()方法,同样按照volatile语义,线程B会从内存中读取变量v,如果线程B看到“v == true”时,那么它看到的x是多少呢?从直觉上看,应该是42,那实际应该是多少呢?那就要看Java版本,低于1.5版本,可能是42,也可能是0;高于1.5版本,就是42。原因就是1.5版本之后,利用Happens-Before的规则对volatile的语义进行增强。
Happens-Before规则
Happens-Before规则要表达的是,前面的一个操作的结果对后续操作是可见的。与程序员相关的有如下六项:
- 程序的顺序性原则
该条规则是指在一个线程中,按照程序顺序,前面的操作Happens-Before与后续的任意操作。即上面的示例代码中,在writer()方法中,“x = 42”Happens-Before于“v = true”。 - volatile变量规则
该条规则是指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Happens-Before于后续对这个volatile变量的读操作。 - 传递性
该条规则是指如果A Happens-Before B,且B Happens-Before C,那么A Happens-Before C。
就这三条Happens-Before规则而言,上面的代码有如下的结论:
1.“x = 42”Happens-Before写变量“v = true”,这是根据程序的顺序性规则;
2.写变量“v = true”Happens-Before读变量“v=true”,这是根据volatile变量规则;
3.根据传递性,“x=42”Happens-Before读变量"v=true"。
这也是1.5版本后,利用Happens-Before原则对volatile的语义进行了增强。 - 管程中的锁规则
该条规则是指一个锁的解锁Happens-Before于后续对这个锁的加锁。 - 线程start()规则
该条规则是指主线程A启动子线程B后,子线程B能够看到主线程在启动子线程B之前的操作。 - 线程join()线程
该条规则是指主线程A等待子线程B完成,当子线程B完成后,主线程能够看到子线程的操作。
注意,后两条规则中,所谓的“看到的操作”指的是对共享变量的操作。
final修饰符
final修饰变量时,初衷是告诉编译器:这个变量生而不变。故其他线程能够看到已经初始化的final实例字段,这是安全的。
Java内存模型底层的实现
主要是通过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禁止重排序的,即时编译器根据具体的底层体系架构,将这些内存屏障替换成具体的CPU指令。对于编译器而言,内存屏障将限制它所能做的重排序优化。而对于处理器而言,内存屏障将会导致缓存的刷新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