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到儿童节了
尽管对于很多人来说
早已不属于“儿童”这个范畴
但这并不妨碍大朋友们
在六一当天
去追寻自己曾经的童心
同样的童年
不同的儿时回忆
你知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时候是什么样吗?
不妨通过以下这13张老照片
来寻找每代人专属的童年记忆!
50后
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孩子
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第一代
因为物质匮乏
他们的童年并没有什么像样的玩具
小朋友们聚在一起
只能想着法子玩
斗鸡
所谓“斗鸡”,又叫“斗拐”
就是一腿独立,另一条腿盘屈胯前
双手或单手握脚,膝盖向前突出以攻击对方
先失去平衡或双脚落地的一方为输
绣花
男孩子们常聚在一起“斗鸡”
而女孩子们则喜欢拿针线活当平时的乐趣
和现在小姑娘们爱玩的十字绣不一样
那时候多是绣枕巾、绣手帕、绣门帘什么的
图的也是好玩
60后
60年代的孩子
在物质溃泛和精神富足中成长
他们唱着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在这个“玩具不多,但游戏丰富”的年代
推铁环、打秋千、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等游戏
陪伴着他们成长
滚铁环
滚铁环可以说是项玩具
也可以说是体育活动
用扁铁或钢筋弯成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圆圈
或是直接找一个桶箍
另用钢筋做一支有弯钩的把手就行
操作时
用铁钩推动铁环向前滚动
以铁钩控制其方向
可直走、拐弯
70后
70年代开始
小朋友们可以玩的东西逐渐丰富起来
虽然还是比不上现在的高档玩具
但土玩具也有土玩法
而且能玩得不亦乐乎
打玻璃球
男孩子玩的比较多
在土地上
用弹子镶个洞
然后各自将弹子向这个洞弹去
谁先打到别人的珠子
然后再打进洞里
就算赢了
铁皮玩具
除了这些“土”玩法外
那时候最热门的要属铁皮玩具了
一般市场上都可以买到这些铁皮制的发条小玩意
机器人啦、大公鸡啦、小兔子啦
也有小汽车、小火车之类
其中属铁皮小青蛙最“大众脸”了
80后
相比先辈们
80后的童年简直泡在蜜罐里
那些继承来的游戏
比如打玻璃球、跳皮筋、丢沙包等
在孩子们中间依然热度不减
一些更新先的如洋画、游戏机等开始风靡
拍洋画
在北方部分地区也叫“扇洋片”
孩子们拿出一些洋画
合在一起,摆在地上
轮流用巴掌去拍
或者用洋画去拍洋画
能拍翻即可拿走
小霸王学习机
如果你是80后
说起小霸王学习机
一定会眼睛一亮
“魂斗罗”、“超级玛丽”、“坦克大战”……
是不是如数家珍?
街机游戏厅
由于色彩绚丽、操作逼真
这种游戏曾经让不少孩子沉迷其中
当电脑和“网吧”等事物普及后
这种游戏厅也逐渐式微
掌上游戏机
相比前面两种
掌上游戏机开始“移动化”
虽然屏幕不是彩色的
游戏也比较简单
但并不妨碍
贪吃蛇、俄罗斯方块
成为80后打发时间的好伙伴
90后
从90后开始
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可以玩的东西更高级
每家每户也开始普及电脑
电脑游戏
互联网的接入
使电脑游戏具有更高的可玩性
丰富的选择、多样的玩法
将孩子们课余时间的质量提升到另一个维度
但那种新鲜劲也让不少孩子沉迷其中
芭比娃娃
相比爱玩电脑游戏的男孩子们
90后小女孩们的最爱可能要算芭比娃娃了
给娃娃做衣服
把她们穿成小小的自己
盼望着能早早长大
穿上跟妈妈一样的高跟鞋
00后
出生于21世纪的00后
既不缺少物质条件又不缺少长辈的疼爱
他们有各种新奇的玩具
从小就能接触到网络
也能收到各种电子科技产品作为礼物
手机/平板游戏
00后小盆友们的娱乐完全是向家长看齐
大人玩啥我玩啥
iPhone、iPad、各种平板电脑
成了他们最好的玩具
玩得比大人溜,玩得比大人们利索
撕名牌
由于综艺的火热
“撕名牌”也成为00后较为流行的游戏之一
操场上、公园里,甚至马路上
都可以看到他们奔跑的身影
但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
也让一些家长深表担忧
10后
10后的宝宝们
更是在全家人的宠爱中成长
妈妈总是想给他们最好的
因此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颇多讲究
零食要吃健康的
玩具要玩安全无毒的
吃花纤菇菌菇脆
喜爱零食是孩子的天性
与其食用一些高温油炸或添加剂超标的不健康零食
不如选择花纤菇菌菇脆
拥有和薯片一样酥脆的口感
但采用的为低温脆化工艺
非高温油炸、非膨化
从零食开始,就给孩子最好的呵护
画比得兔
拆开花纤菇菌菇脆包装盒
内里就是超萌比得兔填色图
比起手机游戏
与孩子合力完成一幅画作
既增进了母子或父子间的感情
又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性
岂不更好?
每一代人都有着不同的童年记忆
但那份儿时的欢乐却是相同的
你是属于哪个年代
小时候都有哪些好玩而又印象深刻的游戏?
欢迎大家回忆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