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指出: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自2019年开始,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职业院校在10个左右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促进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职业培训,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并履行好监管职责,相关下属机构要优化服务,对于违规收取费用的要严肃处理。畅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其持续获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培训证书,引导和支持企业等用人单位落实相关待遇。对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1.开展培训是职业院校的分内之事
其一,开展培训是法定职责。《职业教育法》第二章“职业教育体系”中明确规定,“职业培训分别由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实施。其他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办学能力,开展面向社会的、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更是开宗明义地强调,要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可见,开展社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法定内容,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
其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其中社会服务中,培训工作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有文件指出,高职院校每年培训的人次应不少于在校生数。
2.在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据人社部最新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就业需求情况是:从供求对比看,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629.2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565.3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为1.11,环比和同比均上升了0.01。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7年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新材料、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专业领域,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会达到750万人,新材料、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也将分别达到300万人。
据国家有关部门对未来10年人才需求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和2020年我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分别增加约540万人和990万人,其中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求缺口更是突出。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才需求也将随之而变,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将大幅攀升。
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今后几年我国将大力发展6大技术领域: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
6大技术可形成9大高科技产业:生物工程、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智能机械、软件、超导体、太阳能、空间产业和海洋产业。按照国家人事部的有关统计预测,我国今后几年内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8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
3.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提出要用约10年时间,总体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解决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使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
职业教育是特别注重实践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作为职业教育基本的办学模式,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点,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职业学校的观念要转变,行政部门的思想观念也需要解放,政府职能要积极转变。
4.政府要积极支持职业培训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指出:要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建立以职业院校、企业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载体的职业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贯通技能劳动者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
目前各省都在建立终身培训体系,部分有政府买单,特别是对于失业、转岗、退役、困难人员和农民等,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