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学会提问: 批判性思维指南》

“只有公众都能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民主制度实行起来才能更加顺利。只有经过关键问题层层考验后形成的决定和看法,才让我们觉得更加理直气壮。”

什么才是关键问题?如何批判性地思考问题?

这就是这本书的主旨:传授批判性的提问技巧。

一、

你愿意成为他人的思想奴隶,还是自己提出一些有力度的问题,以便对自己 所经历的东西到底有多大价值自行做出评判?通往合理结论的道路往往从问题开始,并且一路都有问题相伴。批判性思维需要一整套的技能和态度,这些技能和态度建立在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上。

批判性思维主要涵盖一下几个方面:

1、有一套相互关联的、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

2、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3、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海绵式思维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而淘金式思维则重视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两种思维模式具有互补性,但批判性思维基于淘金式思维之上。

能否找到确定无疑答案取决于困扰我们的问题类型。物质世界的科学难题最有可能找到准确的解答,而问题一旦涉及人类的行为和这些行为的意义,情况就截然不同,人类行为的动因太过复杂。这类问题没有确定无疑的答案,批判性思维围绕这些问题的论争展开。

论题的选择:一寸光阴一寸金,在决定花大把时间去客观评价一个问题之前,最好先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关我什么事?” -- 论题的价值问题,不要为无价值的问题浪费时间。

批判性思维,按照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的区分法分为:

1. 弱势批判性思维: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看法。目的在于抵制和驳倒那些与你意见不合的观点和论述。

2. 强势批判性思维:评估所有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对关键问题一视同仁地质疑一切主张,包括自己的主张,强迫自己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原始主张。

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养成首先依赖于大量的练习。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养成首先依赖于大量的练习。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养成首先依赖于大量的练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关键问题一览表。批判性思维基于我们要问对问题,问题要有所选择。时刻提醒“也许我们根本就问错了问题。”

1、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2、理由是什么?

3、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4、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5、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6、证据的效力如何?

7、有没有替代原因?

8、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9、有没有重要信息被遗漏?

10、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批判性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取长补短。人与人的互动取决于你的价值观。价值观指的是人们认为较有价值而没有明说出来的观点,他们树立一定的行为准则,据此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品质高下。

批判性思维的人拥有的主要价值观:

1、自主性。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形成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寻找和聆听哪些根本不属于我们的观点

2、好奇心。利用好淘金式思维,兼听和博观

3、谦恭有礼。当我们躬自反省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苏格拉底说过的话:“我所唯一所知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4、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

对固有观点的呵护从感情上完全可以理解,正如政治讽刺作家斯蒂芬•科尔伯特(Stephen Colbert)嘲讽的那样:“你知道,我可不是什么事实的‘粉丝’。事实总会不断变化,而我的观点却从来不变,不管事实如何我都无所谓。”但请记住: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崛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理想的做法是,只有在经过分析推理以后还对其笃信不疑才可以加大感情投入的力度。

二、

以下是本书的主要部分,根据关键问题一览表一一加以详述:

一)、关键问题: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抑或争议。它是后续所有讨论的驱动力。结论就是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两类论题:

1)描述性论题是指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的问题。#   “是什么”的问题

2)规定性论题是指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   “应不应该”的问题

#技巧#   如果文章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那么这些线索有助于找到结论:

1)问问论题是什么?结论总是对论题的一个回应

2)寻找指示词,如因此、表明、由此可知、由此得出、因此可以断定、我要说的重点是、显示出、证明、告诉我们、问题的实质是等等

3)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结论一般在特定的位置出现,如文章的开始和结尾

4)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如例句、数据、定义、背景资料、证据等

5)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作家和演说者常在有些论题上持一种可以预见的立场

6)问一问“所以呢?”因为结论常常是含蓄的,所以我们要问问“所以呢?”来得出结论本身。

二)、理由是是什么?

所谓理由,就是指用来支撑或证明其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或其他陈述,即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说明或逻辑依据。理由和结论构成“论证”。

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得以成型和修改。

#技巧#   如何找到文章中的理由并有效组织它们的一些线索:

1)圈出指示词,如由于、因为这个原因、因为这个事实、鉴于、由以下材料支撑、因为证据是、研究显示、第一,第二,第三。。。。

2)用不同颜色笔标出理由和结论

3)在页边给理由和结论编上序号

4)读完长篇大论后,在文章结尾处按顺序列出所有理由

三)、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准确辨认关键词或短语的确切含义是决定你是否同意别人观点的必要步骤。

第一步:以表述出来的而论题为线索来确定可能的关键词。

第二步:要找出那些词或短语在决定作者的理由能否支撑其结论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找出推理结构当中的关键词

检查重点关注的每个词或短语有没有产生歧义,需要克服:

1)你自认为和作者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2)认为术语只存在一个明显的定义

要找到并解释清楚歧义,首先必须知道这些词可能的意义。意义通常表现为下列三种方式:同义替换、举例说明、具体标准定义。

四)、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假设就是没有明说出来的想法。

假设的特征:

1)隐藏或没有明说出来;

2)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3)对判断其结论有较大影响;

4)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性。

有两个可以寻找假设的地方:

1)价值观假设:理由需要它们,才能证明结论。

2)  描述性假设:理由需要它们,理由才能成立。

五)、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前面部分讲述将作者或演讲者提供给你的原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结构,从中学会剔除不相干的部分的方法,以及学会如何发现可以将相关部分黏在一起的“隐形黏合剂”,即各种假设。

接下来部分集中讨论组织之后的论证结构能否站住脚。

记住: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判定结论的可接受程度或者价值大小。

评价过程的第一阶段:检查推理结构,判断交流者的推理时不时以错误的或者高度存疑的假设为基础,或者通过逻辑上的错误抑或其他形式的欺骗性的推理来糊弄你。

常见的被称为“谬误”的推理过程中的“诡计花招”:

1). 提供的推理需要明显错误的或者让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因此使推理和结论显得毫无关系;

2)把那些明明和结论无关的信息弄得好像和结论有关,以此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3) 看似为结论照证据,而证据算数的前提则取决于结论本身已经成立

推理中的谬误不计其数,不必要死记硬背正式名称,但了解多点,也值得鼓励。

如:

1)人身攻击谬误:人身攻击谬误指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

2)滑坡谬误: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的发生

3)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应该采用

4)偷换概念谬误:论证中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不同含义之间的转换被认出来,这个论证就讲不通了

5)诉诸公众谬误: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个观点的说法来接力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得假设大部分人喜欢的一切就是有道理的,可以接受的。

6)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但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专门知识

7)诉诸感情谬误:使用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

8)稻草人谬误:指弯曲对方观点,使它容易受到攻击

9)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指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10)乱扣帽子谬误:错误地假设因为你为特定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你也就合情合理地解释了这一事件

11)光环效应谬误: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统一某件事而不去细致检查其理由

12)转移话题谬误

13)循环论证谬误:在推理过程中依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14)一厢情愿谬误

六)、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几乎所有推理认证都包含对这个世界曾经、现在和将来是是什么样的看法,持论者希望我们将这些看法当做“事实”来接受。这些看法可以是结论、理由,或者是假设,我们将这些看法称为“事实断言”。对于事实断言,你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相信它?”;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个断言需不需要证据来加以证实?”,如果需要证据却没看到证据,那么这个断言就是“孤立断言”;如果有证据,那么要问“证据的效力怎么样?”。

我们遇到的事实断言是:

1)描述性结论;2)用来证实描述性或规定性结论的理由;3)描述性假设

在三种情况下我们最倾向于同意它是事实断言

1)当这个断言表现为无可置疑的常识;

2)当这个断言是从无懈可击的论证中得出的结论;

3)当这个断言在同一场交流中被很多过硬的证据合理地加以证实,或者由我们所知道的其他证据来证实。

证据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证据的类型。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均属于证据类型。

本章对这些证据类型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此处略过。

七)有没有替代原因?

所谓替代原因是指一个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可以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发现替代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自己所遇到的有因果关系的结论进行回应,遇到这类结论的情形主要有三种:1)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2)以往或正在发生的世界大事;3)科学研究的结果

得到的教训:

1.、很多类型的时间都可以通过各种相互替代的原因来加以解释;

2、专家可以检查同一个证据而发现不同的原因对其加以解释;

3、大部分持论者只给你那些他们喜欢的结论,独立思考的读者或者听众必须自己找出替代原因;

4、相处替代原因是个创造性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这类证据不会是一目了然的;

5、特定因果断言的确定性和言之成理的替代原因的数量正好成反比

常见的几种谬误: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指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

因果混淆谬误指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相混淆或是认不出两件事之间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忽略常见原因谬误指认不出两件事之间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常见的第三种因素在起作用。事后归因谬误指假设某件事乙是由另一件事甲所造成的,仅仅因为乙在时间上紧随在甲之后。

八)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统计数据就是用数字表达的证据。这样的证据可能看起来非常动人,因为数字让证据显得非常具有科学性,非常精确,似乎它就代表了“事实”。但是,统计数据能,而且经常会,撒谎!它们并不必然就证明了它们想要证明的一切。

任何统计数据都要求将发生在某地的某些事件界定并准确识别出来,这常常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要找出欺骗性的数据,第一个策略就是尽量找到足够多的关于这些数据是如何采集的信息。不知来历的统计数据最常见的一个用处就是用大量的数字给别人加深印象或让别人肃然起敬,这些呈现出来的数字的精确性常常会让人怀疑。

如何评估数据的问题,比如使用“平均”这个词。但是实际上却有3种不同的方法来测定平均值,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每种方法都会给出不同的数值。 第一种方法是把所有数值相加然后用总数除以相加的数值个数。这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就是平均数(mean)。第二种方法是将所有数值从高到低排列,然后找到位于最中间的数值,这个中间数值就是中位数(median)。有一半的数值在中位数之上,另一半在中位数之下。第三种方法是将所有数值排列好,计算每个不同数值出现的次数或每个不同数值范围出现的次数,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就叫作众数(mode),这是第三种平均值。

不仅判断一个平均值是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非常重要,判定最小数值和最大数值之间的差距(即全距(range))以及每个数值出现的频率(数值分布),常常也显得异常重要。

有些数据确实能证明一件事,而持论者往往宣称这些数据证明了另一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这时候他们往往在欺骗我们。这些数据压根儿就证明不了它们用来证明的一切!我们有两种策略可以帮你找出这类欺骗。

一个策略就是对持论者提供的数据视而不见,然后问自己:“什么样的统计数据作为证据在证明他的结论方面会有帮助?”然后,将“所需”的数据和所给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难以吻合,你可能就发现了一个数据上的欺骗。(#得出这个结论需要什么数据?#)

知道什么样的数据证据应该用于支持一个结论是很难的。因此,另一个策略就是不急于去看作者的结论而是先非常细心地检查作者的数据,然后问自己:“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合适的结论?”然后拿你的结论和作者的结论相比较。(#这些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

统计数据经常因为不完整而欺骗我们。因此,另一个在数据推理中找到缺陷非常有用的策略就是问一问:“在你判断数据的影响力之前还需要哪些进一步的信息?” 另一个重要的有可能缺失掉的信息类型是相对比较(relevant comparisons)。问一下这个问题常常很管用:“这是和……相比较?”

表述方式的不同,产生的的效果也不同。当你遇到使用这样的统计数字的论证,(绝对方式或相对方式)一定要判断这些风险降低是怎样判定的,如果用绝对方式进行表达这些结果会有怎样的不同,会变得更加动人还是褪色不少。

要想小心对待带有数据的论证,你可能要从论证中专门拿出点时间来解释这些数据是怎么产生的,数据的含义,以及数据存在的局限。这样做会增加你在读者中的可信度。

评估数据的一些线索 (1)尽量找出如何获得数据的相关信息,越多越好。(2)要对描述的平均值的类型感到好奇,分析一下知道事件的全距和数值分布是不是会对数据多了一个有用的视角。(3)数据使用者拿一件事的结论来证明另一件事时你要特别当心。(4)先不去看作者或演说者使用的数据,把所需的数据证据和实际提供的数据做比较。 (5)从数据中得出你自己的结论。如果这结论和作者或演说者的结论不一致,那么很可能其中有什么地方出错了。 (6)判断有什么信息缺失了。对于误导性的数字和百分比以及缺失的比较,你要特别当心。

九)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真正的自主思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寻找作者到底隐瞒了什么信息,不论其是无心省略还是有意隐瞒。

你应该记住几乎任何一个你所遇到的信息都有一个目的。换句话说,这个信息的组织结构是由别人精心挑选和呈现的,目的就是希望它能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你的思维方式。因此你的任务就是判断你自己是否想成为这一目的的傀儡。这个选定的目的常常就是为了说服你。

重要的省略信息就是那些影响到推理过程的信息。

不完整的推理在所难免,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由于时空的限制。论证不完整是因为持论者并不需要常常去组织这些论证,他们也没有不受限制的空间或时间来展现他们的理由。第二,我们大部分人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都很有限,如果信息长得没完没了我们就会觉得厌倦。因此,持论者常觉得有必要让他们的信息尽快传达给目标受众。人们难免要省略信息的第三个原因是进行论证的人所拥有的知识总是不完全的。第四个原因是因为作者直截了当地想要欺骗你。为什么省略信息变得这样肆无忌惮?第五个原因就是那些尽量给你提建议或想要说服你的人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常常和你的并不相同。

你怎么才能识别那些省略的信息?首先你得提醒自己,不管支撑特定的判断或者观点的理由乍一看是多么吸引人,你都必须要再看一眼以便寻找那些省略掉的信息。

你怎么去找,你又到底希望自己找到些什么?首先你得提出一些问题来帮你判断自己还需要哪些额外的信息,然后再提一些准备的问题来找出那些信息。

找到常见类型的重要信息的一些提示 :

1.常见的反驳论证 a.反对的人会提供什么样的理由? b.有没有研究和所说的研究相冲突? c.有没有备受尊敬的权威人士提供的例子、证词和观点被省略掉,或者支持论证的对立面的类比被省略? 

2.遗漏掉的定义 如果关键词用另一种方式定义,这个论证会有怎样的不同? 

3.遗漏的价值观偏向或者视角 a.不同的价值观会不会产生处理这一论题的不同方法? b.从与说话者或作者不同的价值观出发会产生怎样的论证? 4.论证中所指的“事实”的来源 a.这些“事实”的来源是什么? b.事实断言是不是由出色的研究或者可靠的来源支撑?

 5.用来获得事实的程序细节 a.有多少人完成这个问卷调查? b.调查的问题是怎样措辞的? c.调查对象有没有大量的机会来提供与问卷选项不同的答案? 

6.收集或组织证据的其他技巧 a.访谈研究得来的结果和书面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可能有怎样的不同? b.实验室试验会不会产生更可靠更丰富的结果? 

7.遗漏掉的或者不完整的数字、图表、表格或者数据 a.如果数据包含早期或者后来的证据看起来会不会不一样? b.作者有没有故意“拉长”数字让差距显得更大一些? 

8.省略的结果,不管是正面反面结果,短期长期结果,还是提倡和反对的结果 a.论证有没有遗漏了提议的行动所带来的重要的正面或反面结果?代价是什么?好处又是什么? b.我们需不需要知道行动对下列任何一个领域的影响: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生物的、精神的、健康的或环境的? 

9.当为特殊的预测技巧进行辩护时省略掉预测的失败,或者预测的失误 a.当“通灵巫师”或者“直觉主义者”推销他们的特异能力时,我们需要追问他们的预测被证明不真实的概率有多少。 b.我们需要知道经济学家、理财顾问、体育运动赌博人士和政治权威人士预测失败的概率,如同要知道他们成功的概率一样,然后我们才能得出结论说他们拥有特殊的才干。

还有一种类型的省略信息识别起来异常重要而又常常被人忽视,我们想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在考虑省略掉的信息时要记住问一句:“这个行动潜在的长期的负面效果是什么?”

十)能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

多种假设和多种结论:由于人们具有不同水平的认知准确度、不同的参照体系和先验知识,如果你对理由的含义进行不同的推测,那你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当人们习惯用非黑即白、非是即否、非对即错、非正即误式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的时候,他们就是在应用二分式思维方法(dichotomous thinking)。这种类型的思维方式往往将一个可能存在多种答案的问题假设成只有两个可能的答案。

寻找多个结论 本部分主要包括一个论证指向多个结论,这些结论都可以从论证的理由当中推断出来。这部分的目的是为了在你寻找多个结论时为你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型。我们先给你提供论证的结构,然后再指出多个备选的结论。你先要研究这些理由,不要急于去看结论,尝试从这些理由中推断出尽可能多的结论。

辨认备选结论的一些提示 (1)努力找出从理由当中可以推导出的尽可能多的结论。 (2)使用条件句来限定备选的结论。 (3)重新将论题表述为“我们该怎样来处理乙问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19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0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567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5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19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0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66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8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2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2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8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6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愿相爱的人都有未来 愿努力的人不会失败 愿追寻的人都有应答 愿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愿孤单的人不必永远逞强 愿逞强的...
    艾荷阳光石头画阅读 767评论 8 13
  • (根据壹玖免费系统袁国顺老师课程整理生发) 2015年4月16日,恒大宣布对旗下所有楼盘住宅实施无理由退房,被称之...
    胡文斌V阅读 707评论 0 0
  • 我觉得生活特别特别困难,要过好更难,被人爱很难,爱人就更困难了。感觉一直在黑暗中前行,看不到路的尽头。像溺水的人,...
    梁老湿阅读 17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