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本书,是通过日常生活中“我能解决问题”字词游戏的方式训练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会跟随一个家庭经历学习“我能解决问题”的每一个阶段,她们告诉我们:家长是帮助孩子思考问题,而不是教给孩子自己思考的结果。
“我能解决问题”是以帮助孩子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的方式与孩子谈话。
一个完整的“我能解决问题”对话,分为四部分:一是明确问题所在,二是理解自己及他人感受,三是思考解决问题的的办法,四是预估解决办法的后果。
书的开篇讲了“我能解决问题”对话法的六对基础字词:是/不(没)、和/或者(还是)、一些/所有、之前/之后、现在/所有(稍后)、相同/不同。
首先我们要掌握灵活性,可以在任何非正式的场合,随意玩耍或讲故事的时间,用对话让孩子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我们可以把这些字词写出来贴在墙上,吃饭、逛超市、看电视、穿衣服时都进行游戏。
图画书、杂质、玩偶、布娃娃、涂色本、电视节目、自己编排的游戏,只要孩子喜欢、有趣都可以用来练习“我能解决问题”字词。
作者认为:“当孩子们学会把一些特殊的词与玩耍联系起来后,在解决与其他孩子的争端时,他们使用这些字词的可能性会更大。”这些词语都各有用处。比如,“一些/所有”,就会帮助孩子理解,一个解决办法可能某些时候管用,但并非在所有的时候都管用;“现在/以后”这两个词,能帮助孩子处理无法立刻得到想要的东西时候的失望情绪,能够帮助孩子等待。如“我现在不能玩那个玩具,我可以以后再玩。”“相同/不同”,这两个解决问题的字词能够帮助孩子思考:“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感受。”而且他们会明白,相同的问题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其次,我们要帮助孩子在解决日常问题时养成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看图游戏、讲故事、电视里人物、玩偶等让孩子感觉字词、理解情绪,什么是生气、伤心、开心、骄傲、兴奋、沮丧、愤怒,并且可以表演一些游戏角色,让他自己感受角色中人物的情绪,可以花点时间和孩子探讨每个角色的感受。 只有理解了这些情绪,遇到问题时,他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当熟练掌握了这些字词游戏,到达了“我能解决问题”的进阶阶段,我们尽可能多的让他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没有考虑方法可能带来的后果。在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要让他们思考如何用合理的、负责任的方式来处理日常冲突。
这一阶段又加入了五对字词: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时间、如果/那么、可能/也许、为什么/因为、公平/不公平。
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时间帮助孩子了解时机是成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那么,是对行为的后果进行思考的第一步;可能/或许与如果/那么合用,使孩子对行为后果的思考有更好的理解;为什么/因为帮助孩子理解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公平/不公平帮助孩子在做出决定时尊重他人和自己的权利。
这是一本可以直接用于实践的好书。
记得自己小时候,父母总教育我“吃亏是福”,为了不引起冲突,他们让我一味忍让,现在儿子去淘气堡玩,孩子们互相抢玩具,他很委屈的哭着找我,我告诉他可以玩别的,可他还是执着于孩子抢他的了,为了不引起冲突我依旧用父母教给我的方式处理问题。
而孩子的奶奶看不下去,教育孩子抢过来,抢不过来就打他,不能吃亏。
无论哪种方法都是直接告诉了孩子怎么办,没有考虑他的感受、想法。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尝试与孩子进行“我能解决问题”的字词游戏。
宝宝:他抢我玩具了
妈妈:是你先玩的玩具还是他先玩的玩具啊?
宝宝:他在玩,我抢过来了
妈妈:他在玩时你去抢,他是什么感受呢
宝宝:他很生气
妈妈:然后他怎么做了呢?
宝宝:过来和我抢
妈妈:你能不能想一个可以玩玩具的办法呢?
宝宝:我们可以一起分享
妈妈:还可以怎样呢?
宝宝:让他先玩,我再玩
妈妈:其它的办法呢?
宝宝:我去和他商量,拿我的球与他换
宝宝:他都不同意了,那么妈妈你帮我抢过来……
不管怎么样他想了很多办法,他去尝试和小朋友们友好的一起玩。
但一次两次的训练并不能达到目的,有时孩子也会因心情不好而不愿参与进来只是哭闹,只能先安抚他,等心情不错时再进行。
我们还尝试了如果不吃药,可能病会严重到去医院扎针;为什么他咬你呢,因为我抢了他的玩具……这类行为引起的后果游戏。
简单的小游戏,却可以锻炼孩子日后进入社会的大能力,建议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孩子会感谢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