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读《红楼梦》,心中始终有一个症结不能释怀,那就是书中第一回就出场的贾雨村这个人物。
当年贾雨村落魄居住在葫芦庙时,穷困潦倒,每天只能以卖字作文为生,想考取功名,却连路费都凑不齐。甄士隐欣赏贾雨村的才华和抱负,为人慷慨大方,在中秋之夜便送给贾雨村五十两银子和两套冬衣来帮助贾雨村考取功名。贾雨村也不负期望,考取功名后做了知府大人。然而当后来故事发展到甄士隐的女儿被拐卖,贾雨村在处理这个案子时,他却不顾念甄士隐的旧情,只为了一己私欲,为了巴结贾家而胡乱判了案子,使得甄士隐的女儿落入狼人之手。
先前每每读到此处,我心中总是愤懑不已,想着一个人在穷困潦倒之际有人拉他一把,祝他一臂之力那必当是会以涌泉相报的,所以始终弄不懂贾雨村这个人为什么能如此忘恩负义。
但是近段时间又反复揣摩之后,或许是因为个人的人生经历有所丰富,我竟突然能明白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了。
说到底,其实贾雨村骨子里本就是一个势利小人,曹雪芹对此其实也早有暗示。在第一回介绍贾雨村时,就说他姓贾名化,便是暗指他“假话”连篇,原系湖州人氏,也暗指他喜欢“胡诌”。因此这样一个唯利是图之人,他能做出忘恩负义之事便也不难理解。包括后来曹雪芹写到他上任之后生性狡猾,滋生事端,使得民命不堪,得罪了皇帝被贬职,这些都是佐证。可尽管如此这个人却也仍旧丝毫都没有半丝悔改之心,后来到金陵做了应天府,也是舞权弄弊,看到贾赦喜欢石呆子的扇子,便利用官权污蔑石呆子拖欠官银,对原本就穷困潦倒的石呆子抄了家,便把扇子抄了来巴结给贾赦,这一恶劣行为连贾琏都看不过去,说他“为这点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便可见这人品性之恶劣,因此早年我以常人之心态思量贾雨村的忘恩负义之事是极其不妥当的。
转换角度思考问题,抛去个人的思想和理念,学会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看问题有些疑惑自然迎刃而解。且先不说贾雨村这个人如何,当带着这种思考方式去揣摩《红楼梦》中其他人物的性格特色时,我发现自己慢慢摒除了前几年那些固执的偏见,才发现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其实并不是单一的形象,他们是丰满的,他们有喜有悲,有嗔有怒,一个个都是生灵活现的人物,切不可以只言片语而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拘泥于个人情感之中,而要学会全面、细致的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