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承诺符合义,就能兑现。态度容貌庄矜符合礼,就能避免侮辱。依靠的人中不失可亲的人,也可依若宗主了。
○信:约信,承诺。
○近:符合。
○义:事之所宜,符合天理,符合道德。
○复:践言,实践诺言。
○远: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译作避免。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因,依靠;宗,主也。或说因同姻;宗,亲之如同宗。前说通俗,后说专指,此处用前说。钱穆老师译为:所依不失为可亲之人,则缓急可待,亦可亲为宗主。杨伯峻老师将后一句直译为:也就可靠了。译法虽有不同,但理相通。
[愚悟]
这里先说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承诺只有符合了道义,才可以兑现,如果不符合道义,不兑现也可以。所以这里说到了承诺实现的标准,即诚信的标准:要符合道义。所以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夫子有言曰:要盟也,神不听。春秋有解扬守信。此类皆是以信近于义为标准。当然,对大多数人或时候来说,言必行,行必果就可以了。这里讲的是诚信的第二层次内容,属于变通阶段了,略深,学者需细细体会。
朱子以为本章主要谈到言行二事,教人在交际之时,应当谨言慎行,这样才能善始善终。不然,分秒之间,便会有所失。
信与恭,皆美德也,但只有近义合礼,才可行。自己如此,观人亦如此。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先生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处不求舒适,敏捷地做事,谨慎地说话,又常向有道之人学习,来匡正自己,这样可以称得上好学了。
○君子:此处指有德之人。
○有道:一般解释为有道之人。道,正道,事物自然之理,人所共同遵守的规则。
○正:匡正,端正。
○就:循着。
[愚悟]
什么是好学?
就现在而言,废寝忘食的学习,可以算好学了,可是如果按此章标准,似乎还算不上好学,所以说先生的好学与今时之好学,差别还是很大的,学者当细细揣摩。
还需强调的是,即使做到了本章所述的前面四件事,而不能取正于有道,也只能算志坚力行而已,所学可能会产生偏差失误,正如先生所言:“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所以说就有道而正焉是本章关键。
本章朱子如是解说:不求安饱的人,那是因为有志向,所以无暇顾及安饱;敏于事的人,勉其所不足;慎于言的人,不敢尽其所有余,如此而又能不自以为是,能向有道之人学习,匡正其是非,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