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问:“知至善即吾性,吾性具吾心。吾心乃至善所止之地,则不为向时之纷然外求,而志定矣。定则不扰扰而静,静而不妄动则安,安则一心一意只在此处。千思万想,务求必得此至善,是‘能虑而得’矣。如此说是否?”
先生曰:“大略亦是。”
注
【能虑而得】,见《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邓艾民注,参见《大学问》:“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说何也?
曰:人惟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求之于其外,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也,而求至善于事事物物之中,是以支离决裂,错杂纷纭,而莫知有一定之向。今焉既知至善之在吾心,而不假于外求,则志有定向,而无支离决裂、错杂纷纭之患矣。无支离决裂、错杂纷纭之患,则心不妄动而能静矣。心不妄动而能静,则其日用之间,从容闲暇而能安矣。能安,则凡一念之发,一事之感,其为至善乎?其非至善乎?吾心之良知自有以详审精察之,而能虑矣。能虑则择之无不精,处之无不当,而至善于是乎可得矣。”(《全书》卷二十六)
笔记
明白至善在吾心,则不假外求,然后心不妄动、从容闲暇,然后能祥审精察,则择之无不精,处之无不当。至善至矣。
良知虚灵明觉,只需让良知自然发挥,就可以事事通达,无入而不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