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羊效应: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其他好人却坐视不管的诡谲现象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解读的书是《黑羊效应》。黑羊效应是一种心理陷阱,指的是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而其他好人却坐视不理。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目睹过或者经历过黑羊效应的情况。在公司里,性格较为内向或相貌不出众的员工容易受到排挤;在学校里,那些体型较胖、矮小或学习较差的同学常常成为嘲笑的对象。对于这种排挤和嘲笑,旁观者常常坐视不理。最初可能只是两个人之间微不足道的矛盾,但潜在的攻击却在不知不觉中波及到整个群体。那些排挤和嘲笑别人的人未必是恶意的,旁观者也可能并非心怀恶意。可是这些事件往往给受害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而事后却难以说清欺凌是如何发生的。
作者陈俊清是台湾著名的精神科主任医师,对黑羊效应有着20多年的研究经验。在本书中,陈俊钦深入全面地分析了黑羊效应的发生机制,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摆脱其影响,避免伤害他人或者成为受害者。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为你解读这本书。首先是什么是黑羊效应,其次是为什么好人会欺负好人,最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黑羊效应。首先让我们来探讨第一个方面,什么是黑羊效应?
一开始我们提到,黑羊效应是一种心理陷阱,即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而其他好人却旁观的现象。其起因通常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以小李在新公司的例子来说,他在一些小事上和老同事发生了意见不合,导致了一些摩擦。起初,小李认为这些问题会迅速过去,但他慢慢发现,不仅是这位老同事,其他同事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冷漠,甚至开始对他进行针对。与此同时,其他同事只是冷眼旁观,小李成了大家忽视的对象,找不到帮助和支持的人。这时,小李就成了黑羊效应的牺牲品。
黑羊效应牵涉到三个参与者,分别是黑羊、白羊和屠夫。黑羊是受害者,也就是被大家欺负的那个人;屠夫是对黑羊进行攻击的加害者;而白羊是那些冷漠的旁观者,他们可能亲眼目睹整个过程,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些参与者本质上并非罪大恶极的坏人,但在最终,他们伤害了无辜的人。
黑羊效应在生活中非常普遍,那么如何辨别自己是否成为黑羊效应的受害者呢?有三个判断标准值得关注。首先,受害者必须是群体中的一员,而非团体以外的人。比如,在与客户发生冲突并遭到排挤的工作场合,不符合黑羊效应的定义,因为你和客户并非同一关系紧密的群体。第二个标准是,黑羊效应并非坏人欺负好人,而是好人欺负好人,它是霸凌的一种表现形式,可能出于恶意,也可能不是。比如在公司中,新人提出的意见与老同事发生冲突。尽管最终证明老同事错了,老同事为了保护自尊,却开始寻找各种理由证明自己能力不受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新人可能受到伤害和排挤,而一些加害者可能只是单纯跟风,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正在伤害他人。
第三个标准是受害者对被攻击的原因一无所知,也没有人能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在黑羊效应中,无论是加害者、受害者还是旁观者,都对事情的经过一无所知,整个事件中没有凶手,也没有明确的行凶动机。相比之下,其他类型的不良事件的受害者对创伤事件记忆犹新,尽管可能不愿回忆或面对,但对导致痛苦的原因却心知肚明。
谈到了什么是黑羊效应,我们可能会对为什么好人会欺负好人感到奇怪,这就是我们要谈到的第二个方面。作者认为黑羊效应之所以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团体焦虑,另一个是参与者个人的心理原因。首先是团体焦虑,作者认为,如果一个团体中的成员相互之间不够熟悉和信任,内部竞争激烈,无法真实开诚布公地讨论问题,就容易产生黑羊效应。每个人进入新团体时都会感到社交焦虑、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表现。当整个团体都陷入这种焦虑中时,表面上看似乎和谐相处,但实际上大家都很敏感,过度彬彬有礼,这其实暗示着整个团体正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焦虑的团体必须找到释放的途径,一旦有人犯了小错误或表现出异类特质,即便是无心之举,都可能成为黑羊及牺牲品。
攻击黑羊的过程中,整个团体产生了一种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消除了成员之间的陌生感,帮助他们建立了友谊。作者指出,当一个团体出现以下迹象时,表明团体面临巨大压力。首先,沟通管道地下化是一个迹象,即大家拒绝开诚布公的沟通,表面上似乎淡定,私下里却充满怨气。其次,谣言开始增加,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团体成员内心感到困惑,而他们得到的信息又不足以了解全部真相。比如某位新来的年轻同事升职加薪,缺乏明确解释,成员只能纷纷猜测谣言的内容。并不关键,关键是团体内缺乏解决困惑的途径,也缺乏具有说服力的领导。第三个迹象是拉帮结派,人们开始在大团体中组成小团体,维护小团体的利益。尽管派系斗争不同于黑羊效应,但团体内部的分裂意味着大家已经失去了信任,这样的团体更容易产生黑羊效应。第四个迹象是人与人之间过度讨好。一般情况下,人们会礼貌地相处,但过度的示好甚至讨好别人,实际上是为了掩盖内心的敌意。这种关系中隐藏的紧张,正是黑羊效应即将发生的前兆。团体内部的压力可能来自外部环境,如经济危机导致职场人面临财务困境,使公司内部竞争激烈。团体压力也可能来自内部,如不合理的淘汰机制或成员之间的不信任。
产生黑羊效应的第二个原因是参与者个人的心理原因。具体来说,每个人都希望被认为是好人,因此通过牺牲受害者微小的利益,让团体其他成员免受良心谴责。从加害者、旁观者和受害者三个角色的心理状态来分析,首先是加害者,他渴望成为好人,树立正面形象,但由于小失误或其他偶发原因,他却要被贴上坏人标签。由于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会将责任推卸给他人。书中描述了一位精神科医生贾医生的经历。有一天,他在值班时接到一个求救电话,称一位精神病患者在家中发病,威胁要砍人,并威胁要放火。这位患者曾在其他医院接受治疗,一直在服药。救护车和警察赶到患者家中,根据先前的就诊记录,将他送到贾医生所在的医院。
贾医生在了解患者病史后决定收治他,但在与患者聊天时,贾医生发现犯病的并非患者本人,而是他的妹妹。原来这两兄妹都是躁郁症患者,事发当天是妹妹发病威胁要烧房子,哥哥不得不报警。但当警察到达时,妹妹抢先出示哥哥的诊断书,导致了误会,所有人都搞错了,使得医生陷入了困境。
贾医生面临艰难的抉择,要么揭穿真相,导致所有涉及患者入院过程的人,包括警察、急诊医生和护士等可能面临官司。要么说服自己相信哥哥又一次发病,给出诊断书,认为他需要强制治疗。其他参与者在得知真相后,并没有承认错误,而是努力证明自己没有搞错。比如警察表示哥哥被抓时表现暴躁,急诊医生和护士则认为正常人不会被抓,坚决为自己辩解。
作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医生、护士和警察因为错误收治患者而形成了一个临时的团体关系,虽然没有人有意陷害患者,但患者最终成为了无辜的黑羊。这些人之所以采取这种行为,主要是因为两种心理陷阱。第一种是认知失调。正常情况下,人们的认知主导行为,但有时情况相反,行动先于认知形成。人们不愿意承认错误,会不停为自己找借口,比如许多人不愿承认购买了不适合自己的衣服,而是会寻找衣服上的优点,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在黑羊效应中,认知失调显现,为加害者努力寻找受害者的问题,以证明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
其次,加害者的第二种心理陷阱是集体意识和从众心理,通常不是个体,而是一个小团体在黑羊效应中扮演加害者的角色,这些人并未因为加害行为感到愧疚,因为团体共同行动使他们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转向旁观者,尽管他们对他人的受害视若无睹,但并非坏人。相反,亲眼目睹他人遭受欺凌,旁观者的良知会被触动,他们感到应该保护受害者,但又感到无能为力,导致旁观者陷入两种心理陷阱。第一种陷阱是认知失调,旁观者无法承受内心的谴责,便将责任推卸到受害者身上。通常表现为认为受害者本身也有错,否则为何会成为众矢之的?第二种陷阱是责任分散效应,即总觉得会有其他人伸出援手。心理学家发现,见死不救并非因为冷酷无情或道德沦丧,而是因为旁观者认为别人会分担这种责任。
最后,我们来看黑羊效应中的受害者,他们之所以成为黑羊,并非因为罪大恶极,可能只是因为一些小错,甚至什么都没错。作者认为他们可能怀有好人心态,在工作场合,有些人为了提出意见而与同事产生分歧,还有人内心善良,体谅同事的困难,因此默默忍受工作上的委屈。不过,这种善意却可能成为别人攻击的理由。受害者越解释,别人越觉得假惺惺,一旦反抗就会被看成别人的替罪羊。
在一个群体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但某些人更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作者将这些人分为四类,首先是无法融入团体主流文化的人。例如,在北方同学占据主导的大学宿舍中,唯一说话带有南方口音的同学更容易成为黑羊。其次是目标显着的人,例如在群体中身材最胖或肤色最黑的人。第三类是个性鲜明的人,如不善言辞或过度自信、性格内向、经常自言自语的人。第四类是对团体内其他人的行为反应过度强烈或者没有反应的人。例如,在办公室中流传裁员的消息时,如果你表现得无动于衷,也没有参与讨论,就很容易成为黑羊的候选人。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黑羊效应的第三个方面,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黑羊效应。黑羊效应的发生并非一次性爆发,而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前黑羊效应期、搜寻期、发展期和影响期。通过了解这些阶段,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在第一个阶段,即前黑羊效应期,团体开始承受压力,内部紧张、焦虑情绪逐渐升高。随后进入搜寻期,人们开始寻找适合成为牺牲者的对象,看看谁最适合成为黑羊。一旦确定黑羊,搜寻期结束,进入黑羊效应的第三个阶段,即发展期。在发展期中,加害者找到目标,黑羊效应迅速发展,团体中的人加入加害者群体,无所不用其极地指责受害者,而其他人则在矛盾中陷入无措的状态,成为旁观者。一旦角色分化初步完成,发展期结束,黑羊效应的第四个阶段是影响期,影响期是发展期的延续。不同之处在于,在发展期中,加害者兴奋地攻击受害者,而到了影响期,由于受害者的不配合,加害者开始变得愤怒。在这个阶段,整个团体陷入混乱,成员很容易受到煽动攻击。
黑羊效应的应对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发展期,相较于影响期更易处理,而搜寻期则较发展期更为宽松。最佳情况是在搜寻期之前终结黑羊效应,对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策略是明智的选择。首先,在前黑羊效应期需要进行团体减压。正如之前所述,如果一个团体无法健康发展,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不信任的情况,那么精力将被耗费在对抗中。为了生存,这样的团体可能会牺牲某些个体的利益以维护大多数成员的利益。因此,阻止黑羊效应的最根本方法是对团体进行减压。作者认为这主要是团体管理者需要做的事情,管理者应该让团体成员明白,真正的问题不是某人在行恶,也不是沟通障碍,而是整个团体正在面临巨大的压力,成员只是将这种压力发泄在某个黑羊身上而已。团体需要共同集思广益,找到问题的根本并设法解决它。
黑羊效应的产生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因此不要试图一蹴而就解决问题,而是先设定一个相对容易实现的目标。例如,不要试图说服加害者和受害者握手言和,重新成为好同事或好朋友,而是让他们首先停止攻击,不再发表负面言论。如果你不是管理者,你也可以在黑羊效应出现之前,尽可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效应的可怕。你可以分享一些关于黑羊效应的书籍,甚至可以成立一个读书会,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更多人对黑羊效应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为团体找到一个正面的共同话题,从而降低黑羊效应发生的风险。
在搜索期了解自己是否正成为黑羊候选人是至关重要的。加害者选择受害者通常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他们会不断淘汰那些不适合的人,直到有一只黑羊脱颖而出。正如之前提到的,个性鲜明或表现特立独行的人最容易成为黑羊候选人。判断自己是否成为黑羊候选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关注客观环境的变化,例如压力增大导致人心惶惶或人际互动的变化,比如身边关于自己的谣言增多,熟悉的人开始回避你,有人对你展开攻击。其次,留意自身的变化。例如在团体中感到紧张,开始避免集体活动,或者发现自己与团体的主流文化无法融合,显得特立独行。一旦出现这些迹象,就需要加强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尽可能在团队中寻找支持,缺乏支持时,成为攻击目标的风险就会增加。如果社交能力不足以获得支持,那么要尽量保持与团体的一致性,即便内心不认同,也不要唱反调。在公众场合保持低调,避免成为突出的对象。这些方法可能不能完全摆脱黑羊效应,但可以提供警示,降低成为黑羊的风险。
在发展期和影响期进行身心管理至关重要,即使不幸成为受害者,也无需恐慌。因为黑羊效应的发展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应对策略,在这个阶段不宜与加害者硬碰硬对抗,也不要试图通过讨好加害者来获得解脱。因为一旦黑羊效应发生,人们可能变得冷酷无情,不会同情你,反而会认为自己对你的羞辱是正确的。这时应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进行身心管理,避免心理创伤进一步恶化。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三个措施。首先,不要自责,而是客观对待黑羊效应,将其视为人生中一个极其特殊的经历而非常态,不要因为黑羊效应就否定生活美好的一面。其次,尝试转移注意力,减少在产生黑羊效应的场所花费的时间。例如下班后与亲人和朋友待在一起,或者考虑搬离学校宿舍。如果情况依然没有改善,可以考虑选择离开这个让你受伤的团体。
身心管理的第二药物是学会处理负面情绪。人类天生将危险且强烈的信息置于大脑的活跃区域,大脑会首先处理这些信息,因此痛苦的经历越难忘记。这解释了为何很多人陷入负面思考的习惯。有效应对的方法是唤起愉悦体验和积极情绪。比如尽管在公司受到排斥,但你参加了孩子学校的运动会,你和孩子都感到快乐,孩子甚至夸奖你“爸爸你真棒”,或者成功完成一个复杂的乐高玩具等等。关键在于发现令自己愉悦的感受,因为大脑倾向于处理常用的事物,而忽视不经常用到的,经常回想愉悦的事情有助于将负面情绪放置一边。
身心管理的第三关键是重新解读伤痛经历。一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他的心境。因此,要走出阴影,受害者必须以全新的角度理解整个黑羊世界,在伤痛经历中寻找具有积极价值的事物及所谓的改变认知。这并非是让你享受被欺负,而是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过去的经历。要认识到,被欺负只是经历的一部分,而非生命的全部。例如,一个年轻人因黑羊效应而陷入痛苦和抑郁,正确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他要看淡,而是引导他回顾经历黑羊效应时发生的积极事物。比如有人曾帮助过他提供建设性建议,甚至有只小狗曾陪伴过他,给予安慰,他是否曾因某个人或事物而感到快乐,这些经历可以让他意识到,人生并非只有阴影,他自己也有价值。
黑羊效应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受害者可能在心理上变得麻木、焦虑、混乱,甚至出现一些生理反应,如食欲减少,睡眠异常,社交活动减少,不愿与人交谈,甚至身体麻痹。作者建议必要时务必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接受必要的心理和药物治疗。
总结一下,《黑羊效应》探讨了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其他好人旁观的心理陷阱。黑羊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团体焦虑和参与者个人的心理原因,即每个人都想做好人,通过牺牲受害者微小的利益,以避免团体中其他人的良心谴责。为了摆脱黑羊效应的影响,前期要进行团体减压。搜索期,要判断是否成为黑羊候选人;发展期和影响期则要做好身心管理。好了,以上就是本书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我们下期见。
————————————————
本文为[三余书屋]收集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