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你牵着我;长大后,我挽着你。
我们从小吟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时候总是不以为意,只是想着应付老师的背诵任务,直到现在,望着月亮,才不禁感叹:月是故乡明。
仿佛我们都对故乡有一种莫名的情愫,也许是因为那是我们从小生长的地方,是我们根的所在之处,但更多的,我觉得是因为那里有我们的至亲。对于他们来说,我们就是他们的未来,寄托着他们的希望。仿佛成长就在一瞬间,刚刚还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而一转眼却已天南水北,独自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城市。
对于母亲,我是很敬畏的。不同于严父慈母的大多数家庭,母亲在我的脑海里一直就是以非常严格的形象存在的。记得小学的时候用铅笔写字,只要我字写得不够工整或者作业没有认真完成,母亲就会把我的作业擦掉让我再重新做。后来用圆珠笔,没办法擦掉了,她就会把我的作业撕了,然后再重新做一份。也许正是因为母亲这种严格的教育方式,让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此来取得更好的成绩。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而报答不一定就是物质的,相反,他们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而不是奢侈的物品,昂贵的衣服。他们不求富贵,只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幸福健康,这才是属于父母的幸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而我们只有珍惜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才能谈得上回报父母,才能长久陪伴。曾看见过无数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剧,孩子或意外,或自杀,或他杀,留下脆弱无助的父母,只能掩面哭泣,这或许对于父母来说,是最为残忍的吧。他们不求富贵,只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幸福健康,这才是属于父母的幸福。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通过《我是演说家》这个节目,北大才女的演讲主题,谈论我们该用怎么样的方式向家人表达爱意。有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至亲至情,不应该是看着彼此渐行渐远的背影,而应该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是啊,这种陪伴不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吗?亦或许,给母亲一个拥抱,陪她散散步,唠唠家常,这些更能带给母亲温暖。
龙应台在《目送》里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可我却会追,也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去追,因为开始的开始,我的一切都是他们给的,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吃饭穿衣到言行举止,言传身教,孜孜不倦,充满着爱和智慧。所以只有他们在才能算有完整的家,才能有幸福美满的生活,才有心的归属和心灵的慰藉。
而也只有他们在身边,我才能陪他们慢慢地、慢慢地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