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记得课本里这篇文章,《钓鱼的启示》。
十一岁的詹姆斯和他的家人住在湖心的一个小岛上,受父亲影响,酷爱钓鱼。
那一天正是钓翻车鱼的好时机,而从第二天凌晨起就可以钓鲈鱼了。那一整天,儿子都在耐心地等鱼上钩,收获并不大。晚十点,詹姆斯在平静湖面成功地钓上一条足有10公斤的,这是他见到过的最大的鲈鱼!他多开心呀,可是,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小时!夜晚,周围一个人也没有。
“我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鲈鱼啦!”詹姆斯抗议道。父亲不为所动,在他的坚持下,詹姆斯抱着大鲈鱼,轻轻地摘下鱼钩,不舍地捧着它,送入水中,凝望着水花儿渐远,消逝。
转眼间34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受访时,他说,我再没有钓到过像34年前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要是人们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这种严格教育不仅仅来自课堂,而是来自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怕有远离水域的朋友不了解禁渔期。补充一个例子,为了保护海洋中的自然资源,丹麦的法律规定只有超过22厘米的鱼才可以作为“战利品”带回家。如果有人故意捕捞或出售不到规定长度的鱼儿,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当地居民在钓鱼时一般都自己带上尺子,以免引起麻烦。我相信很少有人去监督钓鱼爱好者,全靠他自己的“尺子”。
钓鱼这件生活小事,以小见大,其主旨是想告诉人们面对生活中的诱惑,要依道德的标准进行抉择。
这篇文章的原题也许更符合作者的意图,《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作为,即是自律。
自律,指遵循法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自我约束。
纪律和规则是我们平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很多小事都能说明这个道理,比如买票要排队;走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
某东南亚著名作家也写过这样一件小事,午夜的寒冬,一位老人和一位年轻人等绿灯。
年轻人邀老人,过去吧,这么晚了,没有车,很安全。
老人说,也许高楼的窗口有个孩子看到。于是,陪老人一起等。以后的很多日子,她经常会想起,也会在教室讲给她的学生听。
也许这会引起自律的蝴蝶效应,好的影响,哪怕只影响一个孩子,值得!为此,我愿意坚持,做南美巴西蝴蝶的左翼。
钓鱼父子的自律固然可敬可佩,但生活中,他律是不可或缺的。自律是道德感自我约束,他律是纪律、法制。严查酒驾,酒驾入刑之后,我们身边的司机是不是自律了很多?酒会后,同事会找代驾,为自己也为他人,这样的同事,你是不是更尊重他?
自律和他律应该相辅相成,缺少了他律是万万不可的。如果我们总在一种被监督下学习和生活是很难进步的。学习联盟的早起团是自律,也是他律的。写作群,是自律,也是他律的。我们大家欣然接受,愉快执行,你有没有收获多多呢?我有。
毕达哥拉斯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