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月前的我在浪迹天涯的列车上写稿,弹出一个ID为简叔的人给我某一篇文章点赞了。不禁感慨:这年头不仅有标题党,还有ID党。
点开主页,惊呆了。真的是大名鼎鼎的CEO哎,于是截图晒微博朋友圈奔走相告。
很多来简书开自媒体的小伙伴们大都选择在发文100篇时,来写一篇谈写作的总结。
时候到了,篇幅只是个数字而已。
这年头提及自媒体总要和微信扯上关系,的确一波又一波的红海将很多弄潮儿推向了海岛之上。但从宏观的历史长河来看,名垂青史的一定不是那一篇篇标题化产物。
很多人选择了这样一个「公开版日记本」来记录时间、更新想法、上传心情。她让全民写作成为了现实,把每个有想法的人都称为作者,这是对辛勤耕耘的尊重,更是对码字者最大的赞赏。
我们把简书当成了写作の窝
说实话,很多人对于写作这件事儿都不太自信。
怕自己写不好,又怕自己一生连个做传的人都没有。于是,纠结中浪费了大好时光。
我有一个偶像叫刘同,曾在他书中读过一个故事。他在湖南师大读本科时,教中文写作的老师曾和班上同学分享,不要以为读了中文系就可以当作家了。你们当中有几人能成为毕淑敏那样的人,在做的各位都唏嘘不已。你会觉得,他们这辈子都离作家梦不会太近。
可是,那个班级还是出了一位当代畅销书作家。鸡汤遍地开花的时代,可以说不就会写几个故事赚赚眼球罢了。可你还不是屁颠屁颠儿的跑去读了好几遍。
纵使鸡汤套路深,该学还得学。
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哪怕记住一个金句便觉得赚大了。记得嘛,语文试卷上总让我们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思想便是一篇稿子的big idea!
这两个月每读完一篇文章都会摘抄一大堆金句,收入素材库。即使没有摘抄,也会跟着作者对话,交流心得。遇到一篇好文非得私信要加微信的人肯定不止我一个,没有高山流水的才情,但有他乡遇故知的相见恨晚。
一个自媒体的自我修养
这是个自媒体时代。微有咪蒙、顾爷,简有入江之鲸、彭小六等一众自媒体者在传送这个时代最泛滥的价值观,亦有像我这样的平民自媒体,在烟火尘世里表达喜怒哀乐中温暖着贫瘠的世间事。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双城记在互联网时代依旧适用,没有人剥夺写作的权利,最坏的结局是写完没几个人看而已。
很对功力者在简书写了几篇稿子就扬言出书云云,看了这样的字眼不是打击写作者,写作功力者就好好学学每天都要挨骂的咪大咖,别总把梦想说出来哦,没人想听,那些评论的鼓掌叫好还有点赞的不知怎么想的。
自媒体与全民写作最大的区别:别人写的稿子全民传阅,而你写的文章阅读量都达不到人家点赞数量呢。虽然阅读量并不是衡量一篇文章质量的唯一标准,但不能否认的是阅读量是对一个作者这篇文章的肯定。没有人规定阅读量高的才是好文章,但好文章肯定不是口碑奇差、阅读量惨不忍睹的。
究其本质,文章有没有价值导向,自娱自乐当然没毛病,要想获得普罗大众的赞赏可要换种方式咯,毕竟愿意拿出时间看你文章的人,也不是闲的没事干了,读了一篇毫无营养的语句堆积。
不要辜负「自媒体」这三个字,好吗。
在写第一篇文章是,就和死党嘉聊过,做自媒体最主要的是找好自己的写作方向,不能像无头苍翼乱写,东一篇西一篇,凑起来看数量达标。
即使没有找到写作的方向,还是让大部分文章走在了自媒体的规划的方向上。
文人的唯一标准,就是跟随时代的脚步写作。
还是举咪大神的例子。
假如她每天午夜时分不再推送几篇心灵老火汤,让你有一种喝完不上火的幻觉。而是选择了当年在《好疼的金圣叹》那样的文章,你猜有几个人会读,那些个金主还会掏币子来打广告,那些迷粉还会摇旗呐喊,好样的咪大婶吗,不会吧。
这是时代的选择,不是文人的自降身份,好吗!真搞不懂那些靠骂咪蒙写文的自媒体脑子里都装浆糊了吗,一边骂一边还多读几遍人家的稿子,学习取标题、谋篇布局,然后再蹭热点,对于这样的人,出门左转,不送。
看完了她的稿子,还要等待微博搞笑排行榜的追热点。做一个有趣的段子手便是我近1年之内的目标,自认为,一个好作者是啥都能写的,风格撇开一边,能撸一手惹大众喜欢的文,难道不应该得到手动点赞的待遇吗,请别再以口水相送了,同志。
这个窝要开张了
其实这是一篇软文,广告金主就是我自己。
十个文案九个好文艺,如果一个文案从业者不开个公众号\简书,都不意思说自己混文艺圈的。
如果说前66篇算是一个人的孤独,那么从68篇开始,便是一群人的狂欢。
这里将是一群喜欢读书、旅行、电影的家伙们的情报中心。「离题」是远离既定轨道的生命怒放,是大隐隐于朝的小确幸。小众、原创便是当代80、90后写作者的追求,潮牌、旅行、读物亦然。
热爱旅行的我,于是将「我的简书1.0」升级为「方外旅行」。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方寸之间,乃为天堂。方外于尘世之中,这就是「离题」的生活方式。
找回文字的力量,便是简书对文字人的希冀。
再小的个自媒体,也应该有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