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生过一个大事件,黑洞的照片首次公开亮相于世人的眼前,这是一个令人无限遐想,无限神往的事件。让我们对于宇宙星辰的浩渺更加神向往之。
人类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对于没有发生的事情,可以拥有想象力。这下,再次扩大了脑洞。让我们对于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可待,可期,可幻!
当我们偶而在夜晚,仰望苍穹,对于着天空中闪闪烁烁的星辰,总是在想象着,那些发光的地方,这个时候正在发生着什么事?从小到大,关于天上的传说,代代相传,把那一个个亮闪闪的地方,装满了故事。
我们的家园——地球,相比而来,大概只能算是一粒尘埃。却不料,在这尘埃之上,还发生过许许多多由无数的英雄人物谱写的壮歌,也在一代一代地传唱着。在这一粒尘埃之上,居然如显微镜下的沙粒般,光彩夺目。这怎能不令人再次惊叹。
之前有一篇文章《隋唐,在一城一河间呼吸》,感觉有些混乱,今天我再次尝试,努力理出相对清晰的脉络来,让我们一起再次穿越,回到千年以前,那个盛世王朝,所漫延的痕迹。
在中国的历史上,至少有着24个王朝的存在,如果按照只要出现一个王朝,就会有一条龙脉的说法来看的话,我们国家就至少有着24条的龙脉。可是在传统的风水学之中,所谓的龙脉也就只有着三条,而且这三条龙脉的始祖,都是昆仑山。从昆仑山所发展出的三条龙脉,分别被称作为北龙,中龙和南龙。
而洛阳,就在中龙之上的一座城市,前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在信奉风水和顺天的时代,这一定不是偶然的,而是得益于洛阳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洛阳地处黄河支流——洛河附近,既离黄河不远,但又完美的避开了洪涝的问题,而且洛阳北还有个天然的屏障黄河,从洛河和黄河的交汇处开始,还有一处非常大的平原地带,完全可以解决人们的种地需求,农耕社会,农业始终是国策的首要问题。无论是民生还是战争补给,这都是命脉。
这是洛阳的八关五水示意图。
从这张图上,我们不难看出,洛阳被群山环抱,八关五水易守,邙山,熊耳山,外方山,嵩山构成的天然屏障,就象一个怀抱一样,把洛阳紧紧地抱在怀里。
这样天然的地理优势,在冷兵器时代,作为一个都城,简直就是老天特地做好的准备。
在这个图中能够看到洛阳城遗址的示意框,通过对地理条件的了解,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要把城址选在这个地方。
这张图能够更为清晰一些。
洛水穿城而过:“引洛水贯都,以象天汉(银河),横桥南渡(天津桥),以法牵牛”。
这是最早的对应天象的建筑群。
洛阳城的定鼎门(城的正门),正南方相对着的便是龙门。
隋文帝仁寿四年十一月初三(公元604年),隋炀帝即位四个月后登洛阳北邙山,视察洛阳地形。初四,征调成年男子数十万人挖掘壕沟,从龙门向东连接长平、汲郡,抵达临清关,渡过黄河后,再延伸到浚仪、襄城,最后到达上洛,用以设置关卡加强洛阳周边防卫。三月二十一日,隋炀帝下诏营建东京。
每月役丁200万人,其中筑营城者70万人,建宫殿墙院者10多万人,土工80多万人,木工、瓦工、金工、石工共有10多万人。
隋炀帝大业二年春正月(公元606年),东京洛阳建成。历时十四个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一千多年前,建一座城,十四个月就完工了,即使放到现在,这速度也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说句题外话,这样的营建速度,必然劳民伤财。这也是隋炀帝所做的事情里一个显著的特点,再加上开挖大运河,三征高句丽,也是最终导致隋朝传三帝、38年而亡的重要原因。
隋炀帝历时十四个月建成了洛阳城,作隋都十五年。而后唐和周两代的最高统治者先后居洛阳城半个多世纪,武则天时期更是长期居住在东都。不得不令人哀叹:为他人作了嫁衣裳。
由定鼎门向南,便是伊阙关,龙门。伊阙关即洛阳南龙门山和香山的阙口,两山夹峙,伊河穿流其中。
其右侧,便是大名鼎鼎的龙门石窟。
盛世信仰兴!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北魏是第一个尊重汉文化的外族朝代。
龙门石窟的开凿到唐代至盛。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卢舍那大佛。
关于此,有一个小故事:据说武则天为皇后的时候,有一天早上对镜梳妆。唐高宗来到她的身后,望着铜镜中的武则天,惊为天人,不觉夸起其美貌来。
谁知,这一夸,武则天哭了。唐高宗大惊,忙问:你哭什么呢?武则天回答:即使再漂亮的容貌,也会有老去的一天。
高宗说:那怎么办?要不我找人把你的像画下来,这样你最美丽的时候不就留住了吗?武则天说:画像的是纸,时间长了,不还是留不住吗?
唐高宗说:那怎么办呢?
这时候武则天就说了:如果是刻在石头上,再经过风水雨打多少年,也不会被损坏了。于是,这个提议立马被采纳。武则天拿出自己的脂粉钱,就依着她的样子,开凿了最大的一尊佛像。
至今,虽历经沧桑,确是留存了她的美丽容颜。
众所周知,隋炀帝时期,除了建造洛阳城,还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修建大运河。修建的目的,是为了征收漕粮,当然还有一个就是方便他自己下江南看美景美女。
那么,隋炀帝当年从洛阳城出发的时候,是从哪里走的呢?
洛阳市有两条主干道,一条是中州路,另一条便是九都路。在九都路和南昌路的东北角,有一个游园,叫西苑。
这个地方便是当年皇宫的后花园,而隋炀帝乘龙船出游的时候,便是从这个地方出发。那么有一个问题,这里没有水,怎么走呢?
没有水,是现在没有水了,当时,这里有最大的人工湖。西苑也是历史上最为华丽的皇家园林,被誉为园林鼻祖,现在为人称道的苏州园林到此也是要拜祖宗的。从人工湖开挖人工河道通往洛河,至伊洛河,入黄河,再过惠济桥,然后进入通济渠,一路下杨州。
这是当年伊洛河的故道,在现在伊洛河入黄河交汇处向东几公里的地方。当年隋炀帝的龙船就是在这里进入黄河。
顺河黄河的走向,向东继续十几公里,就来到大名鼎鼎的虎牢关。
虎牢之名始于周朝,传说周穆王射猎于圃田,将猎获的老虎豢养于此,因而得名。后因避李世民祖父李虎的讳,改名武牢关,现今又改回虎牢关。
虎牢关北临奔腾湍急、一泻千里的黄河,南依逶迤起伏、墨泼黛染的嵩岳,大伾、浮戏、广武三山绵亘,群山为壁,大河为壕,山壑沟峁之中,一条官道蜿蜒其间。
泥丸封关,是对虎牢关重要性的最形象的描述。一个泥丸放在那儿,便可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绝守之势。
虎牢又是东去齐鲁、西至秦陇的咽喉要冲,历代王朝在此设置关隘,戍兵固守,商贾往来,路人穿梭,于是便有了汜水集市。
汜水镇的烧饼夹,据说非常好吃,我几次寻而不得,万分遗憾。
李世民与窦建德的决定性战争,就发生在这里。
继续向东几公里,是现今因樱花而负盛名的孤柏渡。
这是黄河在荥阳境内水势最为平静温柔的一段,它东接飞龙顶,西连虎牢关,面对滔滔黄河,背倚连绵邙山。它的名字来源于一个传说,古时候这里有一棵高大挺拔、树荫蔽日的老柏树,曾是当年汉王刘邦避雨的地方,据说后来李世民也在这儿避过雨。
我想这棵树比较大,又是个渡口,在这儿避雨的人肯定很多。只是普通人只用来避雨,没留下传说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绝胜窦建德,绝非偶然。我们来看一下,李世民与河南的渊源。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在隋炀帝时期,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这个时期李世民曾跟随其父亲在郑州生活,大概是七八岁的样子。
据说,他跟随父亲在郑州生活的那段时间,大概在现在西大街一带活动。下次再去西大街的时候,慢慢找找感受。
说这个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李世民在郑州生活过很长时间,他的父亲是地方最高长官,这会让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河南的地势,人文非常熟悉。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大家也知道吧?
所谓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真的不无道理,一个喝着荥阳水长大的秦王,面对外来的窦建德,他占尽了优势。
细数历史,让我们穿越古今,行走在前人走过的道路上,听着脚下的土地述说着发生在其上的故事,澎湃之余,更多的是回味和沉思。为什么事情会是这样,为什么不是另外一个样子?
尤其是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一砖一石皆传承,一草一木总关情。河南,太厚重了,厚重到我们在走神的片刻,便可以观史正今。整理衣冠,迈出更加坚实而稳坚的脚步。
这个优势,其他地方的人,求而不得,我们当自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