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讲时,或者公共演说时,常常会觉得恐惧,表现为面红耳赤、语音断续、僵硬颤抖、呼吸不畅。一直还记得,我第一次开庭发表意见时,血气升腾声音不自然还没有逻辑,被指导前辈拦断后的懊恼不甘,还有沮丧。现在我终于知道这么拙略的表现背后的原因——恐惧。
为什么会觉得恐惧呢?到底什么会带来演说的恐惧呢?
第一,内容的准备充分度。内容的充分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素材故事,如果故事本身是具有说服力的,就会自信且迫不及待得想分享;第二个是逻辑框架,如果讲述的方式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甚至你都可以掌控每段脉络的时间长短看,那么你的演说一定是收发自如的。
第二,目标受众的重要度。诚然,越重要的场合会越紧张,因为听众的重要度会让我们产生失败后的糟糕联想,这个时候就必须战略上藐视他们了,成败非一日之功,没什么大不了,他们随便听听我就随便讲讲,让他们开开眼界。
第三,各种因素交织的干扰度。比如现场的演说形式,如果是“一对多”就会产生比“一对一”或“多对多”更大的演讲压力。比如听众的反馈,如果听众不太关注,自顾自玩手机,会打击发言人的积极性。比如外部的干扰,如果外面有噪音或者时间临近饭点,就会给演说带来更大的挑战。比如地点环境。室内还是室外,有扩音器还是没有扩音器的场地,熟悉的陌生的环境,都会影响演讲的恐惧感。
那么,怎样可以克服恐惧呢?当然是一个一个解决造成恐惧的“拦路石”啦。在演讲策略上区分不同情况,如果是很多人的竞争性演说。在比较靠前发言的,重点在内容的全面性,争取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在比较靠后发言的,突出内容的亮点性,以抓重点的方式突出具有新颖内容的故事;在当中位置发言的,要着重表现自身的特点,让人留下印象。通过观察发现,一个优秀的发言人,内容故事性和逻辑性只占7%,语音语调清晰亲和占38%,而肢体语言占55%,所以一场演说的优秀在于演说人的气场和气质。
怎样可以具有演说家的气场呢。有两个技巧。第一个:充分的准备。内容上根据听众的角度收集信息,自己写并逻辑的编写内容,试讲10遍以上掌握故事和逻辑的节奏,提前到现场彩排找感觉,通过心理暗示让自己战略上藐视。第二个:开好头。等听众安静下来,聚焦关注度后再开始。具体如何让听众安静且关注呢,一方面要采取互动提问,展示道具等手段,一方面要非常熟悉开场后1min内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