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中,我在布拉格看过病,我把它写下来,也许这也是一个微小的角度,来体会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国家人民观念、习惯的“不同”。
1.
看病的事情发生在我到布拉格的两周之后。不知道怎么,每天下午4点到6点半期间就会开始出现明显的胃痛、胃酸,上腹、胸前胀痛,有时候还会一直痛到脖子,走路动几下就很想吐,过几个小时又会自己缓解。
我心里想,如果是胃的问题,应该不至于痛到心脏和脖子的位置,不过还是得去看医生。
因为以前经常在媒体上看到说欧美国家看病巨贵无比,动辄几万的,最开始想的是直接回国看,后来瑞飞说给我买的旅游保险里面有医疗险,所以我们最后还是决定就在当地医院先看看,实在太贵,保险也能报个大头吧。
据说布拉格当地的政府机构基本上都只说捷克语(很多人会说英语,但还是会跟你讲捷克语),瑞飞请他在布拉格的华侨朋友熊姐和她的儿子来帮忙,幸好有这个在布拉格上初中的小朋友,他成了当晚的最佳翻译官,不然听不懂捷克语的我、瑞飞、熊姐就傻在现场了。
2.
约好看病的日期后,那天的下午6点30分左右,我们在布拉格接收外国人看病的一家社区医院门口汇合。
因为据熊姐说门诊要提前好几周预约,等的时间也很久,所以我们去看急诊。
到了医院,首先第一步,当然是找急诊在哪里,问了门口值班室工作人员,跟我们说了在哪栋。
熊姐一家人健健康康,也没怎么来过当地医院,我们四个人,按照国内的就医步骤想着是不是要先挂号?大概找了20多分钟吧,硬是没找到类似挂号处的地方,于是派小朋友去值班室再问一下急诊科到底在哪,小朋友一路小跑回来告诉我们人家说就在我们当时所在的那栋楼。但找来找去,不但没有看到有标识着急诊科名牌的房间,这栋楼里甚至连一位医生、一位护士都没看到,所有的门也都是紧闭的。
更令人无助的是,走出楼栋的大门,放眼望去,整个医院都看不到一个在路上行走的人。此时已是晚上7点。
急诊科到底在哪里?求问也无门,空空荡荡的医院,空空荡荡的楼,除了在一个类似等候区的地方有几个人不发一言地分开坐着。
后来,没有其他办法,我们也在那个区域坐下来。我们三个大人觉得,他们应该是在候诊吧,因为其中有一个人捂着自己的肚子,有人貌似有腿伤。我们决定在这里坐着,看等一下是不是会有医生来。
过了一会儿,突然有个门打开了,出来了一位胖胖壮壮的护士大姐,等候的人中,有一个人起身走了进去,门又关了。一切来得太突然,三个大人都没来得及派小朋友去问护士这里是不是急诊室。
于是又继续等,大概过了半小时,进去的人出来了,刚刚看到的那个捂着肚子的人进去了。瑞飞说:“他跟你痛的地方好像一样,他进去了应该就是这里吧。”
于是又继续等。等啊等。
每次进去一个人到他(她)出来,都要20多分钟到30分钟左右,等待的时间显得很漫长,长到我怀疑这是不是“急”诊。
3.
终于,到我了,门打开的时候,护士对我们说捷克语,听不懂。小朋友过去交流了一下,回来说让给护照,递过去,拿走,关门。再隔了一会儿,门打开,护士出来,问谁是病人,进来。我们四个人一起往急诊室走,除了我,其他人被护士大姐一把拦在门外:“只能进病人自己,家属全部在外面等。”
小朋友也被推到了在外面,我立马慌了。还是小朋友挣扎着跟护士说他负责翻译,护士想了一下,就让他进了门。
下班时间后医院简直看不到人,找科室靠“猜”,没有挂号,没有交钱,自己按默认顺序排队,再等前面四五位患者看完的两个多小时后,我终于进到了急诊室里面。尤其是候诊的时间如此之长,以至于我回来后想起也会觉得,这样的候诊时长,要放在国内,非紧急情况下会显得十分的“科幻”。
我总算是坐到了医生面前。
轮到我了,我就知道了为什么前面几个病人能在里面呆那么长的时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