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闻《八佰》这部电影不错,便约上朋友,也去一睹这部抗战电影的风采。《八佰》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而来,国军在淞沪会战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为在联合国会议上争取西方列强的同情,从中斡旋调停,制裁日本,另外也是为了直播给租界的人看,表示还没有放弃抵抗,蒋介石电令国军88师一部退守四行仓库,524团团长谢晋元主动请缨,遂率领524团1营425人死守四行仓库。由于整个仓库距离英美租借仅一河之隔,且仓库旁耸立着两个巨大的煤气罐,一旦爆炸,半个上海都将夷为平地,为不惹怒英美,日军投鼠忌器,不敢使用重炮轰击四行仓库,使得日军仅能使用轻武器进行攻坚作战,在四行仓库谢晋元率领部队英勇抵挡日军多次冲击,在坚守4个昼夜后,英租界恐战火殃及自身,强烈要求蒋介石下令谢晋元所帅部队退出四行仓库,转而向英租界撤退的故事。
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对于这段历史可谓知之甚少,原因无他,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精锐尽出,却铩羽而归告终,四行仓库这一胜,为打败中的一胜,所以弥足珍贵,可纵观整个战役,却是日军在中国腹地打开了一条通向南京的道路,从此首都南京将直面日军的兵锋,当然,后面发生在南京的屠杀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铭记的历史。发生在这里的事,与远在南京电话指挥的中华民国大总统所体现的民族气节,犹如云泥之别,也难怪在逐鹿天下的那场斗争中,蒋介石也只有退守台湾的命运,这也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永远不要指望跪下就能换来和平与尊重,而一个跪久了的人是站不起来的。
谢晋元的“小”
谢晋元作为88师524团团附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但是在整个淞沪会战中,他的职位无疑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所有人都不相信他能够抵挡日军的进攻,确切的讲,淞沪会战的失利使得国内投降主义的抬头,这才有了后来汪精卫的“曲线救国”。但就是这个“小”人物,却在没有增援,没有补给的绝地中,抵挡住了日军第3师团4天的猛攻。也许大家对这个日军第3师团没有什么概念,简单介绍下,他是日军唯一一个在二战期间一直留在中国的甲种师团,作为日军全部17支甲种师团中的一支,无论武器装备,人员素质都极为精良,从淞沪会战一直打到豫湘桂战役,横穿整个中国,直到最后无条件投降,人员编制仍较为完整,而且,这只部队也参加了南京大屠杀,可以说,日军第3师团是日军战斗序列里精锐中的精锐。就是这只部队号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是在四行仓库面对声称800人,实际只有425人的孤军,却打了4天仍无法攻克,这对于日军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所以在后续的战史中记录极少,只有中国战史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录。一个“小”人物,站在如此的庞然大物面前,毫不畏惧,与敌人浴血奋战,创造了奇迹,最终退守租界,实属战事无以为继,唯有退守才能保存仅存的有生力量。
谢晋元的“大”
谢晋元在接受任务时,已知这个任务有死无生,却毅然主动请缨,这显示了中国民族的大义,只为了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想一个英雄那般“虽千万人吾往矣”。当他走上战场的时候,他便是一个大大的人,而在那场战争中每一个平凡的战士,也配的上我们深深的敬意,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的坚船利炮,是他们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土地,唤起了每个人奋勇抗争的决心。相比于谢晋元将军,我们的蒋总统就完全可以用“小”来形容了,整个淞沪会战打的就很迷惑,中日双方合计100多万人在上海开打,在日军海军航空兵,舰炮的直接支援下,中国军队缺乏重型武器,最可笑的是,整个战役的目的是为了打给西方国家看,期望于外国的介入与调停,70多万中国军队根本无法展开,若将这些精锐部队在南京附近依托有利地形层层防御,南京大屠杀能否发生还值得商榷。而在整场战役结束后,国民政府仍忘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还未向日本宣战!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但在1941年国民政府才正式向日本宣战,那是因为美国被空袭珍珠港而向日本宣战,可以说在仗还没打的时候,就把退路都想好了的军队,绝对没有赢的道理,所以就是在这样黑暗的背景下,谢将军的精神才弥足珍贵。
我们热爱和平,但也不能忘记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个一个悲剧,那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后来的历史也正如那位伟人所说“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中国的和平与安宁从来都是从敌人手上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