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Cookie详解
- IP地址,域名,DNS 作用
- TCP与 UDP 的比较
- 网络状态码
- GET与POST的区别
一.为什么要有cookie,最开始干嘛用的
1.1 cookies的起源
早期Web开发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如何管理状态
。简言之,服务器端没有办法知道两个请求是否来自于同一个浏览器。那时的办法是在请求的页面中插入一个token,并且在下一次请求中将这个token返回(至服务器)。这就需要在form中插入一个包含token的隐藏表单域,或着在URL的qurey字符串中传递该token。这两种办法都强调手工操作并且极易出错。
1.2 cookie是什么?
坦白的说,一个cookie就是存储在用户主机浏览器中的一小段文本文件。Cookies是纯文本形式,它们不包含任何可执行代码。一个Web页面或服务器告之浏览器来将这些信息存储并且基于一系列规则在之后的每个请求中都将该信息返回至服务器。Web服务器之后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标识用户。多数需要登录的站点通常会在你的认证信息通过后来设置一个cookie,之后只要这个cookie存在并且合法,你就可以自由的浏览这个站点的所有部分。再次,cookie只是包含了数据,就其本身而言并不有害。
1.3 创建 cookie
通过HTTP的Set-Cookie消息头,Web服务器可以指定存储一个cookie。Set-Cookie消息的格式如下面的字符串(中括号中的部分都是可选的)
Set-Cookie:value [ ;expires=date][ ;domain=domain][ ;path=path][ ;secure]
1.4 cookie编码
对于cookie的值进行编码一直都存在一些困惑。通常的观点是cookie的值必须被URL编码,但是这其实是一个谬误,尽管可以对cookie的值进行URL编码。原始的文档中指示仅有三种类型的字符必须进行编码:分号,逗号,和空格。规范中提到可以利用URL编码,但是并不是必须。RFC没有提及任何的编码。然而,几乎所有的实现方式都对cookie的值进行了一些列的URL编码。对于name=value的格式,name和value通常都单独进行编码并且不对等号“=”进行编码操作。
1.5 有效期选项
紧跟cookie值后面的每个选项都以分号和空格分割,并且每个选项都指定cookie何时应该被发送到服务器。第一个选项是expires,其指定了cookie何时不会再被发送到服务器端的,因此该cookie可能会被浏览器删掉。该选项所对应的值是一个格式为Wdy,DD-Mon--YYYY HH:MM:SS GMT的值,例如:
Set-Cookie:name=Nicholas;expires=Sat, 02 May 2009 23:38:25 GMT
1.6 domain选项
指示cookie将要发送到哪个域或那些域中。默认情况下,domain会被设置为创建该cookie的页面所在的域名。例如本站中的cookie的domain属性的默认值为www.nczonline.com。domain选项被用来扩展cookie值所要发送域的数量。例如:
Set-Cookie:name=Nicholas;domain=nczonline.net
二 IP地址与域名的关系,DNS 干嘛用的
- IP地址
IP地址是用来唯一标识互联网上计算机的逻辑地址,让电脑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每台连网计算机都依靠IP地址来互相区分、相互联系。
IP地址采用二进制的形式表示的话很长,比较麻烦,为了便于使用,IP地址经常被写成十进制的形式,用“.”分开,叫做“点分十进制表示法”,如:127.0.0.1。
- 域名
由于IP地址是数字标识,使用时难以记忆和书写,因此在IP地址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一种符号化的地址方案,来代替数字型的IP地址。每一个符号化的地址都与特定的IP地址对应,这样网络上的资源访问起来就容易得多了。这个与网络上的数字型IP地址相对应的字符型地址,就被称为域名。
- DNS
在Internet上域名与IP地址之间是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域名虽然便于人们记忆,但机器之间只能互相认识IP地址,它们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DNS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域名的最终指向是IP。
- 网址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英语UniformResourceLocator的缩写)也被称为网址,网址格式为:<协议>://<域名或IP>:<端口>/<路径>。<协议>://<域名或IP>是必需的,<端口>/<路径>有时可省略。如:https://www.baidu.com/。
三 TCP 与 UDP 的区别
- 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控制协议(流模式),UDP是面向非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
- TCP(三次握手保证相对可靠性)可传大量数据,速度相对比较慢,UDP一次性传输少量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数据,速度比较快
- 对系统资源的要求(TCP较多,UDP少)
- TCP保证数据正确性,UDP可能丢包,TCP保证数据顺序,UDP不保证
应用
TCP:面向连接、传输可靠(保证数据正确性,保证数据顺序)、用于传输大量数据(流模式)、速度慢,建立连接需要开销较多(时间,系统资源)。
UDP:面向非连接、传输不可靠、用于传输少量数据(数据包模式)、速度快。
3.1 UDP 详解
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个非连接的协议。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当它想传送时就简单地去抓取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尽可能的把它扔到网络上。
- 1、在发送端,UDP传送数据的速度仅仅是受应用程序生成数据的速度、计算机的能力和传输带宽的限制;在接收端,UDP把每个消息段放在队列中,应用程序每次从队列中读一个消息段。
- 2、 由于传输数据不建立连接,因此也就不需要维护连接状态,包括收发状态等,因此一台服务机可同时向多个客户机传输相同的消息。
- 3、UDP信息包的标题很短,只有8个字节,相对于TCP的20个字节信息包的额外开销很小。
- 4、吞吐量不受拥挤控制算法的调节,只受应用软件生成数据的速率、传输带宽、源端和终端主机性能的限制。
- 5、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因此主机不需要维持复杂的链接状态表(这里面有许多参数)。
- 6、UDP是面向报文的。发送方的UD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给IP层。既不拆分,也不合并,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因此,应用程序需要选择合适的报文大小。
四 网络状态码
它是用以表示网页服务器HTTP响应状态的3位数字代码。状态码的第一个数字代表了响应的五种状态之一。
4.1 1XX 系列
指定客户端应相应的某些动作,代表请求已被接受,需要继续处理。由于 HTTP/1.0 协议中没有定义任何 1xx 状态码,所以除非在某些试验条件下,服务器禁止向此类客户端发送 1xx 响应。
100 (继续) 请求者应当继续提出请求。 服务器返回此代码表示已收到请求的第一部分,正在等待其余部分。
101 (切换协议) 请求者已要求服务器切换协议,服务器已确认并准备切换。
4.2 2XX 系列
代表请求已成功被服务器接收、理解、并接受。这系列中最常见的有200、201状态码。
200 (成功) 服务器已成功处理了请求。 通常,这表示服务器提供了请求的网页。
201 (已创建) 请求成功并且服务器创建了新的资源。
202 (已接受) 服务器已接受请求,但尚未处理。
203 (非授权信息) 服务器已成功处理了请求,但返回的信息可能来自另一来源。
204 (无内容) 服务器成功处理了请求,但没有返回任何内容。
205 (重置内容) 服务器成功处理了请求,但没有返回任何内容。
206 (部分内容) 服务器成功处理了部分 GET 请求。
4.3 3XX 系列
代表需要客户端采取进一步的操作才能完成请求,这些状态码用来重定向,后续的请求地址(重定向目标)在本次响应的 Location 域中指明。
300 (多种选择) 针对请求,服务器可执行多种操作。 服务器可根据请求者 (user agent) 选择一项操作,或提供操作列表供请求者选择。
301 (永久移动) 请求的网页已永久移动到新位置。 服务器返回此响应(对 GET 或 HEAD 请求的响应)时,会自动将请求者转到新位置。
302 (临时移动) 服务器目前从不同位置的网页响应请求,但请求者应继续使用原有位置来进行以后的请求。
303 (查看其他位置) 请求者应当对不同的位置使用单独的 GET 请求来检索响应时,服务器返回此代码。
304 (未修改) 自从上次请求后,请求的网页未修改过。 服务器返回此响应时,不会返回网页内容。
305 (使用代理) 请求者只能使用代理访问请求的网页。 如果服务器返回此响应,还表示请求者应使用代理。
307 (临时重定向) 服务器目前从不同位置的网页响应请求,但请求者应继续使用原有位置来进行以后的请求。
4.4 4XX 系列
表示请求错误。代表了客户端看起来可能发生了错误,妨碍了服务器的处理。
400 (错误请求) 服务器不理解请求的语法。
401 (未授权) 请求要求身份验证。 对于需要登录的网页,服务器可能返回此响应。
403 (禁止) 服务器拒绝请求。
404 (未找到) 服务器找不到请求的网页。
405 (方法禁用) 禁用请求中指定的方法。
406 (不接受) 无法使用请求的内容特性响应请求的网页。
407 (需要代理授权) 此状态代码与 401(未授权)类似,但指定请求者应当授权使用代理。
408 (请求超时) 服务器等候请求时发生超时。
409 (冲突) 服务器在完成请求时发生冲突。 服务器必须在响应中包含有关冲突的信息。
410 (已删除) 如果请求的资源已永久删除,服务器就会返回此响应。
411 (需要有效长度) 服务器不接受不含有效内容长度标头字段的请求。
412 (未满足前提条件) 服务器未满足请求者在请求中设置的其中一个前提条件。
413 (请求实体过大) 服务器无法处理请求,因为请求实体过大,超出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414 (请求的 URI 过长) 请求的 URI(通常为网址)过长,服务器无法处理。
415 (不支持的媒体类型) 请求的格式不受请求页面的支持。
416 (请求范围不符合要求) 如果页面无法提供请求的范围,则服务器会返回此状态代码。
417 (未满足期望值) 服务器未满足”期望”请求标头字段的要求。
4.5 5XX系列
代表了服务器在处理请求的过程中有错误或者异常状态发生,也有可能是服务器意识到以当前的软硬件资源无法完成对请求的处理。
500 (服务器内部错误) 服务器遇到错误,无法完成请求。
501 (尚未实施) 服务器不具备完成请求的功能。 例如,服务器无法识别请求方法时可能会返回此代码。
502 (错误网关) 服务器作为网关或代理,从上游服务器收到无效响应。
503 (服务不可用) 服务器目前无法使用(由于超载或停机维护)。 通常,这只是暂时状态。
504 (网关超时) 服务器作为网关或代理,但是没有及时从上游服务器收到请求。
505 (HTTP 版本不受支持) 服务器不支持请求中所用的 HTTP 协议版本。
五 GET 与 POST 的区别
序言:
1、一般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访问资源都是通过GET方式;在FORM提交中,可以通过Method指定提交方式为GET或者POST,默认为GET提交。
2、Http定义了与服务器交互的不同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有4种,分别是GET,POST,PUT,DELETE
3、URL全称是资源描述符,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一个URL地址,它用于描述一个网络上的资源,而HTTP中的GET,POST,PUT,DELETE就对应着对这个资源的查 ,改 ,增 ,删 4个操作。到这里,大家应该有个大概的了解了,GET一般用于获取/查询 资源信息,而POST一般用于更新 资源信息
(GET和POST的本质区别,也是协议设计者的本意,其它区别都是具体表现形式的差异 )。
GET请求, 将参数直接写在访问路径上. 操作简单, 不过容易让外界看到, 安全性不高, 地址最多 255 字节.
POST 请求, 将参数放到 body 里面, POST请求的操作相对复杂, 需要将参数和地址分开, 不过安全性高,参数放在body里面, 不容易被捕获.
GET使用URL或Cookie传参。而POST将数据放在BODY中。
GET的URL会有长度上的限制,则POST的数据则可以非常大。
一般用GET来进行获取数据,因为有缓存,所以可以降低服务器的压力;而POST一般用来进行操作数据,如增删改。
GET由于url或者浏览器长度限制,一般参数不能超过1k,而POST没有长度限制,所以进行大文件上传的话用POST。
5.1 GET 相对 POST 的优势是什么
所以如果你希望
- 请求中的URL可以被手动输入
- 请求中的URL可以被存在书签里,或者历史里,或者快速拨号里面,或者分享给别人。
- 请求中的URL是可以被搜索引擎收录的。
- 带云压缩的浏览器,比如Opera mini/Turbo 2, 只有GET才能在服务器端被预取的。
- 请求中的URL可以被缓存。
请使用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