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胜民先生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参加恩师的《竹里馆作品选粹》研讨会,对我而言,是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文学的力量,是一次对心灵与智慧的双重洗礼,是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学做为沟通桥梁的魅力。
说起先生的竹里馆,先生所写他在高中时期的长木板书架,因为年龄差距,无缘所见。
我上高中的第一天,就走进了老师的竹里馆,书架上的书籍排列得整整齐齐,每一本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当时就心生敬意。我从小爱看闲书,心中的文学梦始终如一。我最喜欢上作文课,因为先生常常在我们的作文后面写非常精彩的评语,见解独到,文笔讲究。
先生善于在谈天中引领我们在文学的道路上探索,谈各地的名胜古迹,谈历史名人,谈四季景色的描写…… 他的宿舍是学生下课放学后的集合点,借书,求字,聊写作,无聊的日子变得有聊了,来的文艺青年越来越多,先生就带领我们创办《太阳风》文学社,我们就紧跟着先生,纳书入怀,良师在侧,如火如荼的那一段时期啊,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并且《太阳风》的投稿堆案盈几。
再进竹里馆,是一百多平方的楼顶彩钢房。落地的书架上,藏书,根雕,奇石,酒瓶……看先生在四米案子上挥毫泼墨间,墨香四溢;听先生与同学们谈古论今中,海阔天空;品茶饮酒,赋诗论道。如同先生《夜聚》中所写:“诗友翻书搜丽句,书朋泼墨绘丹青,清茶半盏乾坤大,酌酒三杯豪气生”。
四季更换,留不住的是时间。竹里馆暂坐,留下的是每个人的自在满足。以此由头,我讨求先生墨宝一幅,“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喜不自胜。
又进竹里馆,是先生搬进了暖气房后,单留一室做为书斋。还是靠墙一排书柜,各种书籍,从生活哲学到自然科学,从小说传记到历史人文,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小小书斋,茶香飘散,一饮一答,一问一应。坐在书斋里,先生谈及一些旧人往事,一些俚语方言,一些细节等等都能让人静下来,想一点事,想一本书,想写一点文章。
是的,每一次拜读先生的作品,都能汲取灵感和营养。篇篇文章都反映了先生的独特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历。阅读《竹里馆作品选粹》,先生的每一页的字句里就有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窗户,能看到更加多彩和丰富的文学景观。
《茶香一缕慰平生》一文中,先生描述自己从少年不识茶滋味,工作之余和朋友聊茶文化,再和茶友在禅意馆看茶艺,通茶经,论茶道,品茶香……品茶即品禅,修佛宜修德。
先生又写在竹里馆里,有书有茶偷空闲的惬意。喝茶,喝好茶,和好友喝好茶,看天地万物荣枯盛衰,迎送春去春来。
又如《夜读》:“闲来独坐书斋内,酌酒煎茶烛影深。一卷诗书追落月,通今博古自清心”。
先生佛性,恬淡平和。埋首任事,笑脸迎人。这长那短,姑妄听之。是是非非,随他论之。省下许多时间,写“春天开一树洁白的雪花,秋天悬一身沉甸甸的金钟”……自得其乐。
对于先生的学问,我佩服!对于先生的文章,我喜欢!对于先生的品格,我尊敬!
通过先生的文章,能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加敏锐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将这些感悟转化为文字,与世界分享。
总的来说,参加先生的《竹里馆作品选粹》研讨会,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学的魅力和价值,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无事静坐竹里馆,
细嗅书香慢品茶。
一日当做二日用,
人间美好叙芳华。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跟随着先生,用文字记录生活、表达自我,与更多人分享文学的美丽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