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体与灵魂同在路上
这几天又有了强烈地看书欲望,前段时间看的都是文学研究类书籍:《西藏生死书》、《菊与刀》,艰涩难懂,看完后迟迟不知要怎样写读书笔记;突然想着换种书籍类型,小说、传记;自己真的好久没看传记了,于是在当当网搜书籍,看中了奥黛丽·赫本和李开复的传记,以及最近很火的一本畅销书《高兴死了》,立马下单,买了这三本书。
读书,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
一直觉得如今的书籍真的太便宜了,有时遇上书店打折做活动,重重的一箱书还没有一顿饭钱。可能是太渴望了,又对这三本书很感兴趣,中午在公司吃完饭后,会利用午休时间看上20分钟;晚上回来会赶紧把日常事务做完,坐在床上安静地看会书。窗外,下着雨,洗涮了往日的酷暑难耐,送来了阵阵凉风; 屋内,开着一盏暖色灯,放下手机,捧起kindle,坐在床上静静地看书,与书为伴,与书对话,享受这种难得的静谧与充实。
对看书的渴望,也让我更专注在健身上。运动前,明确自己今天的训练计划;昨晚是臀部训练,不得不说,比起上半身背部、胸部训练,我更爱下半身臀部,它会更有力,更能让我找到发力点。晚上下班后,吃了点东西,搭车到万科健身房,在7点钟开始训练,椭圆机跑步+力量训练,一个半小时,做完4组动作,汗水早已湿透衣服,很喜欢这种运动的快感,爽爆了。拉伸后,收拾东西搭车回家,回到家洗完澡,10点钟,很少见地早。平常自己力量训练一个小时左右,还会去上一节瑜伽课,回到家都快10点钟了,还要匆匆忙忙去洗澡,准备隔天早餐、午餐。去运动前,明确自己当天的训练部位,给自己设定运动时长;到健身房,专注地训练,全部训练完,时间应该不会很久;这样就可以早点回家,睡前还可以看会书,身体与灵魂必须同在路上。这种生活,恬静充实,一天有意义地过着,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愉悦。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记2018.6.08 6:20
深圳·黄阁翠苑
二、断舍离
我关闭了朋友圈!
每当自己要专注做某件事,实现某个目标时,我都会把朋友圈关闭掉,砍掉让自己分心、浪费时间的东西,强迫自己去专注做事。
之前有初略计算过自己每天花在刷朋友圈的时间,吓了自己一大跳,这是个时间黑洞,吸走自己业余的大部分时间;刷朋友圈,无非是想知道朋友最近的动态,平常懒于自动去找朋友联系,但又想知道朋友最近过得咋样,朋友圈就给我提供了这扇窗口。然而,越来越感受到,朋友圈并不能让我全面了解朋友的真实情况;在圈里,大部分人都是将自己精彩靓丽的一面展现出来,而把不堪、失落、奋斗的艰辛隐藏了起来,这会让人有着一种错觉,他的成功是靠运气或外在资源,他总是得到天神的眷顾,他做事总是一帆风顺.......
下班回来,对自己说我刷一小会朋友圈就去做事哈;可一打开手机,就沉醉其中,忘了时间已从指尖悄然滑走。猛然想起,我要去运动,看书,整理房间......可时间已经到了可以洗洗睡觉的时候。躺在床上,自责自己今天的计划都没有完成,痴痴地寄希望于明天一睡醒就变成那个自律性,执行力强的自己。生活如此周而往复地循环着。
此外, 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两个系统:快系统和慢系统,快系统是迅速的、自觉的、反应性的,并不需要我们花时间去思考或努力;而慢系统则是更周密、慎重、有逻辑性的,在认知上需要付出努力,专注思考。刷朋友圈则属于启动大脑的快系统,我们习惯于把思考的时间花在热情的快系统上,不想去费脑力,追求一时的满足感,关闭了慢系统。长期以往,这会让我陷入了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手机不离手,却又一无所获的怪圈中,在别人的精彩世界中过着自己的生活;还不禁喟叹,我想做的事、想培养的技能、想实现的目标好多,可时间都到哪儿了?
现在,2018年上半年即将过去,除了感叹时间的飞逝,重要的是反思过往,我做了什么,实现了什么目标。在2018年第一天零点倒数时,我跟五哥彼此分享了今年的目标,畅谈我们的未来;现在,他已经实现了目标的一半;而我呢,对自己善不满意,在跌跌撞撞、寻寻觅觅中一路前行,初心不变,叩问本心,坚持笃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目标也渐渐明晰,具体可执行。在人生各个维度写下自己接下来要实现的目标,设定完成的期限,给生活做减法,断舍离,立即开始。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但最好立马现在开始!
记2018.6.25 6:30 深圳·黄阁翠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