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这是个网络泛滥的时代。在其强大攻势下,纸张读物黯然失色。可是,在用网络的同时,我依旧保持喜欢读书看报,写文章。每天早晨,时间来得及的话,能领取地铁里免费发放的报纸,在拥挤的车厢内简单浏览新闻资讯,如果时间紧凑,我会拿钱买上份,待到工作闲暇时,再认真的品读。到现在,我还订阅着某些杂志。当然,因为避嫌广告,就不说名字了。
之所以爱读书,源自于父亲。我的父亲是个语文教师。从我记事起,只要他有时间,就是在看书。为此,母亲很不高兴,认为他太懒,基本的家务活都不愿意做。父亲对此也不反驳,倒是给我们兄妹讲,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说的多了,母亲就不高兴,她也告诉我们,百无用处是书生。你读了大半辈子的书,也没有见你有什么成就。这显然伤到了父亲的痛处,他每每选择黯然离开。
然而,父亲给讲述的故事,却让我极其的挣足面子。我那时有很多伙伴,大家聚集后,首要事情就是要听我讲故事。我把父亲讲的,添油加醋,非常煽情的叙述出来,引来小伙伴的羡慕嫉妒恨。但是,有天父亲听到我的讲述,回去后严厉的批评我,有些东西我太过于夸大,这不是读书人应该有的,必须得保持真实性。始终性格温和的父亲,这次还对我发了脾气。但也成为我今生今世的座右铭。
父亲除了知识渊博,还能写得手好字。上年岁的人都知道,计划经济的年代,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相当落后。平日都是紧巴巴的过日子,只有赶上春节方有所改变。这个时候,我是最开心的。因为不少的邻居会邀请父亲写春联。不管父亲如何拒绝,他前脚走,我就后脚追过去。看到我的到来,让写春联的邻居总是拿出些花生,糖果招待,这在当时可是天大的享受。每天下来,兜里装满了零食,更是炫耀的资本。父亲这时候也觉得非常体面,再次说起读书的好处。
遗憾的是,直到父亲过世,我对他的书法也没有得以传承,只是喜欢读书而已。上中学时,我开始真正的阅读小说,最早的是梁羽生的《冰川侠女传》,还是那种大开本的。因为痴迷其中,上课时也看,被老师逮个正着,然后没收。因为他也认识我的父亲,这本书几经辗转,最终到了父亲的手中。当时他没说什么。没想到,隔了些许日子,他告诉我,这本书确实写的不错,值得阅读。但作为学生,只能在业余时间读,上课期间公然阅读小说,任何老师都不支持的。
这等于默许了我的行为,我心中窃喜。在后来的日子里,包括流传至今的武侠名著,我全部认真的拜读,真的受益匪浅。当然,那是过去的年代,电视,电影,包括买个半导体收音机都比较困难。和现在的生活条件已经无法比拟。网络的出现与发展,更是不得了。这个虚拟的大空间无所不存。神奇的搜索会帮你找到你所需要的。那个时候,想查阅资料,最好的去处就是图书馆。到现在,图书馆里虽说也有固定的读者,但也是寥寥无几,充门面罢了。
到现在喜爱读书,首要原因就是不伤眼睛。即便有手机,电脑,白天尚可,晚上若不开灯,屏幕的光亮让人眼睛闪的难以承受。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纸张类读编辑校对比较严谨,文章的语法逻辑,排版格式,包括错别字相对很少。读起来朗朗上口,真的是享受。网络则难以做到这点。包括我自己,在写文章时,因为没有最后的把关者,错字也经常出现。所幸,有不少的读者给予指出,欣赏的还给予打赏支持,这里真的感觉很高兴,很感谢。再次给我注入我读书写作的动力。
只是,类似我这样想法的人越来越少。读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奢侈品。当然,每个人还都有足够的理由,太忙,太累,没时间。事实真的如此吗?显然不可能,我们每天可以玩游戏不吃喝,却不肯定心读书。有的省份,干脆取消了所有的报刊亭,即便想买合适的书本,都难以找到地方。还有学校,对“课外书”(教育部门定义)的管控更严格。代表中华文化的四大名著,有的老师也不予支持。加上便捷的网络,终于导致纸类读物每况日下。
不过,莫忘记,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不单是中国,更是全世界人公认的看法。阅读有用的书,对提高个人素养,丰富知识,开拓眼界,是绝对的有好处。当然,读书不见得拥有财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万事向钱财看齐。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准,首先看你的穷富,这很麻烦。可我始终坚信,无论什么时候,这世上,永不没落的唯有书香之气。(文/孙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