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第1书
出版7年,持久的震荡,好评如潮
武志红,从业10年畅销代表作
细致入微地揭示中国家庭的动行机理
用最温暖有力的文字贴着当下读者的心,凭借十年行业经验,带领为家庭关系所困的人们重新找到自由与幸福。
作者在序言中说道:他只是细致地、如实地描绘而已。同时,借助心理学的理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家庭的那些机制,是如何运作又是如何伤人,而它又可以如何被改善甚至避免。
它可以帮助你认识你自己,改变你自己,以及改善你的家庭关系。
一、什么才是家庭的核心?
每个人都会经历两次“诞生”
1、出生(从妈妈子宫里出生)
2、恋爱(这是我们生命中能自主建立的最亲密的关系,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不像亲子关系,好坏都不是我们能选择的。也因为这个选择,才使得我们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恋爱是一种治疗,目的是为了修正我们童年的错误,如果得以修复,我们会真正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所以,恋爱是让我们真正明白自己及伴侣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人,而且彼此亲密地相处。
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核心!
夫妻关系是亲子关系的复制,会复制幸福,也会复制痛苦,因为在选择时我们会按照理想父母的原型去寻找恋人。
通常是娶回“妈妈”嫁给了“爸爸”。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刻意去寻找与父母不同的人,但实际上,恋人真正打动我们的地方,却常常是Ta与父母相似的地方。
阻碍夫妻关系健康发展的因素:
1、 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揣测:人们会以最亲密的伴侣,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另一半,而实际,我们只知道配偶会“说什么”而已,却不理解他说这些话时的感受。
评价:夸奖和抨击对方,目是为了控制对方,从自我出发去评估对方。
出主意:忙着为对方“解决问题”,严重妨碍理解的达成。实际上配偶是想交流感受。
如果,你渴望理解对方,就必须学会放下你的认知模式,尝试着进入对方的认知模式,这是抵达理解的唯一途径。
2、 把权利规则带回家
以为家里的规则和工作规则是一回事,而在家中有意使用权利规则;
知道两者不一样,但不懂家的规则;
彻底抛弃家的规则;
习惯了权利规则,在家中放不下,就像是权利强迫症
家和工作是完全不同的对方,需要分别对待:
要有明确的意识,将工作和家分开。
在家可以继续工作,但不要将工作的气氛带回家。
在家里是相互尊重,解决问题时,可以有“一家之主”以便做决定。
让珍惜成为家庭主旋律。工作中,处理的主要是利益,目标是解决问题;家庭中,处理的主要是感受, 目的是相互理解与接受。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接受,就多一分温暖,家就更像一个家。
3、 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
烦丈夫、爱儿子
没丈夫,爱儿子
太愚孝,轻妻子
父母、孩子,我们终究要离开他们,所以为了父母的健康,不要太恋父母的某一方,认为与父母的关系胜于他们的关系,为了儿女的健康,我们也不要太恋他们,认为自己爱他们胜于爱配偶。因为,最爱的,我们都必然最难割舍。所以势必要割舍的,不要让它成为最爱。
二、生命中的永恒主题是如何使你成为你自己?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分离的一生。
从呱呱落地,开始与妈妈的子宫分离
从开始以为的和妈妈一体,到意识到自己和妈妈是两个人
慢慢地,接受妈妈与我是两个人
接下来,在没有妈妈和亲人陪伴下,独自闯世界,
再接下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再以后,组建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教他们体验分离、学会分离
无论分离有多痛,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每个生命都要经历的三个分离:
1、 分娩(生命历程的开始)
2、 与妈妈“分手”
与妈妈的心理分离,是一生中最关键的分离。如果处理好了,可以为孩子学会成熟分离——享受亲密,同时享受距离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常自闭期(0-1月)
正常共生期(1-6月)
分离期(6-36月):包括身体分化期(6-10月)、实践期(10-16月)、和解期(16-24月)、个体化期(24-36月)
3、 与家的分离
从幼儿园开始知道直到成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初期亲子关系造成的模式开始发挥威力。
分离处理的三种结果:
第一,成熟分离。一边给予爱,一边坚定地告诉孩子或亲人,你是你,我是我。这样一来,关系仍然亲密,但关系中的两个人都拥有独立而健康的人格。
第二,拒绝分离。这样的关系不一定亲密,可能还非常恶劣,但关系中的两个人必然会黏在一起,仿佛在演爱与恨的双簧戏。
第三,单纯分离。虽然名义上是亲人,但拒绝爱与亲密。如果两人都是成人,这种关系很难维系,如果是亲子关系,那么孩子会遭到难以挽回的伤害。没有分离,孩子不能成人,没有爱,孩子一样不能长大。
如何顺利度过分离:
让男孩成为男人,让女孩成为女人(重视与配偶的关系,夫妻关系才是家庭中最优先的关系)
给孩子成长需要的真爱(不是溺爱,仿佛有一点伟大的味道,从现象上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的,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作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其实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
溺爱,会让孩子丧失自信,伤害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给予有灵魂的爱(爱,不只用头脑,还有身体与心)
三、如何让孩子享受生命?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为什么家长很容易转嫁给孩子:
1、 担心自己跟不上社会的步伐,担心被社会淘汰,而自己又缺乏成长空间
2、 社会方面。
把压力转嫁给孩子会是“双输”的局面,对孩子的危害很多,而且孩子也不会感激,家长也伤心、抱怨。家长从以下做起:
给孩子空间:带着爱放手,让孩子自己思考,做决定。
自我成长:我们都在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孩子,可是我们自己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相差太远。
进化爱的方式:从关注物质的方式中脱离出来,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我考虑的到底是谁的心理需求?到底是谁在焦虑?”
如何化解焦虑?
1、 陪孩子一起面对
2、 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3、 让孩子享受生命
四、中国式爱的六大谎言:
1、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所有谎言中的NO.1)
2、 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3、 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
4、 婆媳关系
5、 嫉妒
6、 爱是为了幸福和快乐
用爱把家筑成港湾
祝福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