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梅雨季节——南方特有的时令。
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不喜欢梅雨季节带来的潮湿和闷热,伴随梅雨季节而来的,是我又爱又恨的水果——杨梅,爱它的甜中带酸,但是忍不住多吃几粒后,牙齿酸痛得连豆腐都咬不动了,还讨厌果肉里经常爬出的小白虫。
作为北方大妞,我对杨梅知之甚少,正好这期《科学世界》有一篇关于杨梅的文章,自己科普了一下。
从两千年前的汉代开始,杨梅就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水果了。魏晋时期,江、浙及广东等地已广栽杨梅,宋代进入种植高潮。
1.杨梅不是梅。杨梅的名字中虽然有“梅”字,但是与真正的梅子相去甚远。梅子是蔷薇科李属,而杨梅则属于杨梅科。
2.冬日开花夏结果。“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杨梅在春末夏初成熟,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杨梅开花的样子,它和琵琶一样,都是冬季开花的水果。
3.雌雄分离。中国的杨梅品种众多,为什么发展到今天仍然是小众水果呢?一是杨梅果肉过于柔软,不耐储存,1天变色,2天变味,3天后就无法食用了,即便在冷链物流发达的今天,杨梅的储存时间变长些,但是非常有限。二是杨梅跟猕猴桃一样,雌雄异体,无疑增加了育种的难度。
4.杨梅里的肉虫是什么?杨梅上的小虫子不是一种虫,而是多种果蝇虫的集合,雌性果蝇在成熟的杨梅果实上产卵,孵化出的幼虫就可以大快朵颐了。其实,樱桃和柑橘也有类似的情况。
虽然作者说考虑到这些小白虫从出生就生活在杨梅果子里,也算干净,吃下去就当补充了一点点蛋白质吧。每次看到杨梅里爬出小白虫,既闹心又恶心,对杨梅是又爱(味道)又恨(小白虫),欲罢不能。
5.固氮肥田的好手。杨梅科植物是最古老的根部固氮植物,生活在根瘤中的放线菌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合成氨。因此在很多退耕还林的区域,杨梅作为荒山绿化先锋,不仅因为它们有强大的对抗病害的能力,还能自带肥料——通过固氮菌进行固氮。
小小的杨梅身上,浓缩了满满的生存智慧,要想体会个中滋味,还是亲自去品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