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观摩心理咨询,发现求助者阻抗的行为很多,同时也发现新手咨询师面对阻抗不敢探索,甚至有的观摩者发现求助者有阻抗还去制止别人不要说了。我觉得求助者在咨询中的出现的阻抗是企图掩盖更严重的问题,比如孩子玩手机、上网不是问题,问题是不愿意上学。 阻抗:抽烟的人为什么戒不了——阻抗,知道(对健康有害)做不到。 程度阻抗(沉默——不说话、寡言——少说话、赘言——多说话),内容阻抗:(理论交谈——理智化即无所不知,无意识中占有时间不想改变);情绪发泄(进门就哭诉宣泄情绪、而不陈述事实);讨论小事(讨论鸡毛蒜皮小事),假提问题(和咨询没关系的问题)方式阻抗:思维内容(超价观念、妄想、强迫观念)和形式障碍(思维奔逸、破裂性思维、词语杂拌)——3乘3=9,2乘6=12,这背后是小九九(本质—规律—内容),只要背过小九九,任何算式(形式)都就会了。(田忌赛马:用下等马对付上等马,上等马对付中等马,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结果二胜一败赢得高额赌注。马没变,思维变了。说的就是咨询思路,用来访思维永远解决不了来访者问题。)心理外归因:一切都是别人的错,都是月亮惹的祸,回避从其自身角度加以认识,目的为了保护自己免于痛苦。——防御而心理咨询讲内归因是因为改变不了外边,改变的只能是自己。攻击应对:向外,象征化。适应—适应控制理论,初极控制和次级控制。关系阻抗:不认真履行咨询师安排——迟到,解决办法是强化求助者动机;诱惑咨询师——(财、色。送礼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让受着产生内疚,内疚是一种社会情感(四个社会情感:内疚、焦虑、羞愧、嫉妒),一个人要想控制一个人,不是靠绳索和锁链,而是内疚。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目的是控制);控制话题(打断);最终暴露(最后几分钟涉及实质性问题),那就需要下次解决。 阻抗是精神分析的名词,后现代已经不提。来自于成长的痛苦,建立新行为放下旧的行为。完成分离焦虑对安全感的挑战。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多么高要看能离开妈妈多么远。离开就是开始新行为激发新焦虑——另一种安全感。心理成长一定伴随痛苦。心理上叫成长,生理上叫成熟。成长一定是逆着走的。成长一定伴随痛苦,为了避开痛苦产生阻抗,人本能趋乐避苦。区别器质性还是是功能性非常重要。症状是对人体的保护——发烧、咳嗽。抑郁呢?唤起注意。症状本身是一次获益,症状造成失调行为是二级获益。如果一个孩子缺爱,在幼儿园肚子痛,第一次是偶然,被妈妈接回家,第二次又开始肚子痛,想妈妈时、想吃肯德基时等等,都是无意识阻抗。 利用移情处理阻抗指:咨询师利用求助者对自己的情感,处理他们不想改变的阻抗,从而促进求助者改变。当然这个移情既指正移情,也指负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