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春末夏初,怀着一颗期待已久的心来到风景秀丽、茶香袅袅的信阳,在柔风细雨中赴一场盛大的语文盛会——全国中学语文同课异构课堂展示研讨会。
5月12日上午,承办单位信阳罗山第一中学校长李林在致辞中说到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教育?他认为好的教育应是:教学生三年,着眼学生未来一辈子。用爱心做教育,教育不是野蛮的拼分数,而是让学生走得更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仁爱心,让学生阳光乐学,一天进步一点点,一生会有大发展。他告诉学生:10年后回母校,让母校欣赏你的成长;20年后回母校,让母校欣赏你的成才;30年后回母校,让母校欣赏你的成功;40年后回母校,让母校欣赏你的贡献;50年后回母校,让母校欣赏你的健康。李校长用扎实的过程锻造学生的行为文化,一所知名学校的背后,一定有位学识渊博、心系学生未来、心系老师发展,用心、用情、用爱做教育的校长。
肖培东老师的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如玉龙雪山般清新素雅,洁净明亮,没有多媒体,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是引人入胜的遐思,以声传情的诵读,恰到好处的指点,于无声处巧妙的激起一个个涟漪。一个微妙的切入点,无痕入课;一个词语的选点,无痕入文;一个细微的指导,无痕体会。在他的引领下课堂富有了灵动感、生长力、爆发力,瞬间让孩子们找到了语文的源头活水,一节课既扎扎实实,又鲜活生动。原来好文章是有感情的,好文字是会说话的,好老师是有灵性的,让我体会到语文课前所未有的魅力与张力所在。一滴水经过语文,让语文得到了水的滋润,丝滑柔美。
肖老师在做报告时,他强调要教真语文,真教语文。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坚守语文教学本的本真,让课堂真实的发声。拿到一篇新课文,首先要考虑:一、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文体特征);二、这是为什么而写的文章(动机背景);三、这是写什么的文章(主旨内涵);四、这是怎么写出来的文章(语言手法);五、为什么放在这个单元这个位置(编者意图);六、最能体现文章特色的重要语段是哪几个(教学聚焦);七、当下教这篇课文的意义何在(教学意义);八、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和学生读不懂的可能是什么(学情预判)。这八条教育箴言让我醍醐灌顶,也让我深思,我一直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边缘地带,从未用语文去唤醒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也没有为自己找到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钥匙。
我的课堂不缺的是教学上的研究,缺的是一份坚守与执着;不缺的是对语文课堂的爱,缺的是对语文外延和内核的精准把握;不缺的是对课堂教学的重复,缺的是语文老师该有的人文素养。教假语文,浅尝辄止;假教语文,生涩无味。
美丽的信阳多了份包容,当我有这份觉醒时,青山绿水间,畅快的呼吸着久违的新鲜空气,水润灵性,爱上语文,从此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