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崇祯帝的最后岁月
1644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明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发生了太多的事。
正月,李自成在陕西西安建立了大顺王朝,从此中国进入了多个政权并存的时代。李自成一路北上,很快,李自成攻占北京。
三月十九日的那个正午,阳光灿烂,万里无云,与明王朝最后的衰败形势形成了显明的对照。北京煤山上,崇祯帝最后看了明王朝的大好河山,随后自缢身亡。
崇祯帝的自缢意味着明王朝作为全国性政权的时代结束了,其实此时对于明王朝而言,情况还不是那么地糟,因为淮河以南的国土尚在明王朝的统治之中。
一直以来我觉得崇祯帝最后下了一着昏棋,导致了明王朝和自己的满盘皆输。崇祯帝对于当时的局势过于悲观,认为明朝已经快完了,再怎么做也不能挽狂澜于既倒,加上朝臣的不给力,不能清晰正确地分析当时的局势,给崇祯帝正确的意见。如果崇祯帝当时选择了南迁,在南京城重新开张营业,或许明朝不会亡,即使亡,也会晚几十年。
许多研究明史的专家都会把南明和南宋做对比,其实相较于南宋而言,崇祯帝当时的处境比宋高宗赵构能好。
一、名分上,崇祯是皇帝,并且已经做了十几年了,明王朝的正根,朱由校的亲弟弟。如果他南渡,肯定能号令天下王雄。
二、南京还有很完备的一套政治组织,足可以维持明王朝的正常运转。众所周知,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两京制,就是一个国家同时存在两个首都,同时存在两套几乎完全相同的政府机构,北京有六部,南京也有六部,北京有大理寺,南京也有。所以即使北京沦陷了,只要崇祯帝来南京,那么第二天明王朝行政系统就可以正常运转,大家该干啥干啥,几乎丝毫不受影响。
三、南方还有明王朝的百万军队。崇祯自缢时明王朝还有三支规模比较大的政府正规军。第一,就是大名鼎鼎的辽东总兵吴三桂,手上有数万的精锐之师关宁铁骑。第二,江北四镇,也就是明王朝在南方的四个军区,分别在淮安、扬州、庐州、泗州,那么这四个军区总兵力有多少呢?正史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根据马士英的猜测和史可法的推测,总兵力应该在十二万左右,当然可能有水分,因为对于将领来说,报的人数越多,领的钱粮就越多。这四个军区的总兵也就是能征善战之一,分别是高杰、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第四,武昌,也就是现在的武汉还有左良玉的数十万大军。这些兵力加起来有百万之众。
四、农民起义军大多都在北方,清朝也在东三省。明末的农民起义主要在长沙以北。南方多为富庶之地,受农民起义的影响比较小,基本还都在明王朝的统治之下。
五、崇祯帝走了,李自成去了北京,东三省皇太极的大清军队,当时努尔哈赤已经去世了。崇祯帝完全可以在江南坐山观虎斗,无论谁输了,对于明王朝的国防来说都是好事。因为对于明王朝来说,女真是外族,是民族敌对势力,李自成等辈是流寇,是明王朝政权的反对者,都是水火不容的关系。崇祯完全可以在此期间整军备战,收复人心,将来与战胜的那一方决一死战,最后收复全中国,实现崇祯中兴,这都是有可能的。
那么问题来了,有这么好的棋,崇祯为什么不南迁呢?
一、崇祯的性格原因
历史上崇祯是一个绝顶聪明但是猜忌心重、反复无常的一个人。面对此时明王朝摇摇欲坠的形势,崇祯明白南迁是此时比较好的主意,但是崇祯有个顾虑,那就是面子问题。作为一国君主,放弃祖宗的百年基业、放弃北方的国土和人民,那他就是一个背弃祖宗的逃跑皇帝,就是丢弃北国河山的罪人。崇祯是一个清高孤傲的人,所以他不想背负这个名声。因此他就在是否南迁这个问题上一直纠结。
二、大臣的不给力
之前已经讲过,崇祯爱面子,他想南迁,但是他不想自己主动提,他想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满朝大臣提,然后他拒绝,然后大臣再提,他再勉为其难答应,这样一来,如果南迁,主要导向者就是大臣,而不是自己。可是从始至终,几乎没有大臣在朝议上提过南迁这个政策。其实当时许多大臣也明白,如果南迁,明王朝甚至自己还有一线生机,否则等李自成攻进京城,大家都是死路一条。那么既然大臣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提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大臣不敢提,因为崇祯猜忌心重,反复无常,今天一个主意,睡一觉起来明天又有一个主意。所以大臣怕了,怕今天提出来南迁皇帝很同意,但是第二天又觉得南迁是背叛祖宗,不妥,此人当斩。因为之前这种事崇祯没少干。以至于有一天后来崇祯和一个大臣商量好第二天朝会的时候这个大臣提出南迁,然后崇祯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始和朝臣讨论此事。但是第二天这个朝臣朝会从始至终都一言不发,崇祯几次暗示都无济于事,从此南迁计划就此搁浅。第二个原因就是明晚期士大夫的本质已经变了,朝中官员主要是东林党成员,这些人已经不再是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了,而是虚伪,可耻,喜欢假清高,给别人扣大帽子,宽于律己,严于律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别人。所以你让这么一群人提出南迁,他们才不干,在当时人民看来南迁就是可耻的背叛行为,弄不好惹一身骚。所以崇祯临终之前说了一句“文官皆可杀”。所以大臣不提,崇祯也不好意思提,南迁就一直没有真正纳入议事日程。
以上就是崇祯没有南迁的最主要的两个根本原因,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崇祯对形势的错误估计。明朝历史上有很多次京师被包围的情况,但是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譬如瓦剌军包围京城,于谦指挥的京城保卫战。当时京城周边有辽东、蓟州、宣府、大同、昌平、密云,共六大军镇,里面驻扎了战斗力强悍的戍边官兵。崇祯打的如意算盘是李自成胆敢来犯,里应外合,当时京城还有守备部队,定可以在北京城外围将李自成一举歼灭。但是崇祯没想到李自成的部队居然这么能打,进攻速度居然如此之快。等崇祯回过神来,李自成已经打到北京城下了,此时即使南迁,李自成也将南下的所有路都封死了,想逃也逃不出去了,崇祯就选择了煤山自缢。至此,明王朝作为全国性政权性的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