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继电影《3 idiots》之后,又看了一部印度的经典之作《地球上的星星》,两部电影的主演皆是阿米尔.汗。我认为,这两部电影可以说是教育类电影中的奇葩,每一个都不应该错过,不管你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学生……
或者你什么都不是,至少你有一个身份——家长,或者将要成为家长。看看影片吧!细细思量,你还能继续用“鞭子”抽打孩子,让他去“竟争”,去“出类拨萃”吗?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我们为什么非得将他们“加工”成同样的产品?
正如影片中所说的: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
可以看出,印度跟中国的教育体制真是一脉相承,这应该是咱们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原因之一吧?!因为我们在教育上有着相同的模式。对差生的体罚,羞辱,名次决定集体合影中的位置,繁重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自杀,……
电影中的兰彻告诉学院主任:这不是自杀,这是谋杀!
不过,咱们中国拍不出这样的电影,我们有的是《一个都不能少》,《山那边》,《美丽的大脚》,……
的确,这些中国特色的电影让我感动过,但是无一不是以中国贫苦人民的质朴,以及那些同样质朴的教师来打动人心的。影片让大家看到了咱们的贫苦,当然,我向那些坚守在最贫困山区的老师们致敬!同时,我们发现,在中国的很多边远的贫困山区,是一些根本不懂得教育的人在搞教育——“魏敏芝魏老师”,“罗吉伟罗老师”,“张美丽张老师”,……
但是,这些影片告诉给我们的还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呢?能够引发哪些思考吗?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可以说,太少了!
或者,为教师千篇一律地歌功颂德,电影中让你看到人民教师是如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而这些近乎完美教师的光辉形象又跟生活中的教师相去甚远。我认为,这样的影片缺乏真诚。
更多的导演将眼光盯住的是票房,中国人不是媚俗吗?咱们一起“玩”一把,再“玩”一把,COME,ON!咱们一起——娱乐到死!
《地球上的星星》,电影开始,花了很大的篇幅,饱满地刻画出这是一个十足捣蛋的孩子,就像生活中最普通的调皮孩子一样,学业成绩永远是班上最差劲的,跟别人打架,翘课等等,但没有点明他事实上就是一个有学习障碍的孩子,我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心想这孩子还实在烦人呢!也许绝大多数父母都会对这个孩子感到头疼,他的母亲,为了辅助他学习,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全心全意”帮助他,但是他没有丝毫进步。在这里,我想到的是,作为一个母亲,应该学习一些教育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行,否则自己也会很盲目,茫然。因为你找不到孩子的症结所在,又如何去“帮助”他呢,我们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理的人通常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己所欲”就理当“施于人”吗?换句话说,你所喜好的东西,就应该施加给别人吗?有没有考虑过,你认为好的事物,在别人眼中正是不好的呢?这就说明,“了解”是最重要的,你“了解”孩子,才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帮助!
在孩子已经严重自闭的时候,可能很多观众也跟片中的父母一样,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他是所有老师心目中的差生之最,几乎所有的课堂上,他都会被惩罚:挨打,罚跪,羞辱,……
作业本上那些重重的“X”就像一根根绳子,把他捆绑得严严实实,丢在一个小角落里。他只有一个表情,是恐惧;他只有一种行为,是躺闪。可怜的孩子,看到这里,我流下了心疼的泪,真希望他还是那个捣蛋鬼,他向妈妈哀求:妈妈!不要送我走,……
现在,他不再挽留周末来看望他的家人;他甚至都不拆开哥哥送给他的最喜欢的彩笔;妈妈打电话来告之,这个周末不能来看他了,他一言不发!
是的,他对这个世界已经一言不发!不哭泣,不哀求,他的心儿已经“闭门不出”,他,木木然,应对所有的人……
如果不是尼克老师的到来,这个孩子也就生生被教育体制给毁灭了,原来,这是一个极有绘画天赋的孩子,但是也存在学习障碍,……
最终,孩子在尼克老师的帮助下克服了障碍,并以他的绘画征服了学校所有师生!成了一个“棒极了”的孩子。
当然,影片中还出现了一群特殊孩子,并没有重点刻画那些有生活障碍的孩子们。
我接触过这样的孩子,十年前,我是一名高中生,在周末,我常常会跑去位于新城的宏志学校。里面大多是聋哑生,也有一部分是智障孩子,有的个头很高,长得粗粗壮壮的,像一根圆滚滚的柱子;有的瘦瘦小小的,就像一支使用过的铅笔头儿。不管是高的,小的,都是一副很快乐的样子。不要以为,聋哑生在“说话”的时候,就只是默默地手语,他们那激烈表达的样子,却让人感觉他们比最“巧舌如簧”者还要能说会道呢。而那些有着一张典型的“舟舟”式的脸,却很“专注”地凑着这样的热闹呢!
刚开始,我也只是抱着一颗同情之心去接近这些孩子们,另外,手语课也让我觉得很新奇。他们一个月只放一次假,连续放很多天,由家长们来接回。所以,我有很多个周末是跟他们共度的。我给他们带棒棒糖,折星星的材料,教他们手工,……
我跟他们一起上课,也去他们的食堂吃过一次饭,孩子们争着把一副碗筷清洗了递给我,带我去打菜,……
当然,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他们的一场演出。在演出之前的上一个周末,那位好心的女老师特地提醒我:下个周末,你一定要来,孩子们的演出,你要不来看看,就太可惜了!
那是一个什么节日?忘了!我只记得他们的演出,其中有一场哑剧(他们还能表演别的什么剧呢?),把我惊得目瞪口呆,我笑得流出眼泪来。最精彩的是一个小男孩的表演,好一个卓别林呀!简直“惟妙惟肖”!事实上,当时我还没有接触过卓别林的无声电影,以及他的舞台艺术形象。后来当我见识了卓别林时,我才想起,那个天才的小男孩!可以说,是他让我认识了卓别林!
那一次演出,我被这些孩子们“震撼”了,我哪里有资格去“同情”他们呀!他们简直是“精灵”!折星星,他们也比我折得更快更好,青出于蓝胜于蓝呀!
高中毕业过后,我已经“自身难保”,也就跟他们失去了联系。
百般周折之后,我上了大学,仍然会不时浮现出宏志学校的那些特别的孩子们,我当时幻想着,毕业后考取特殊教育的研究生。后来,也自学了一些特殊教育的教材,然而现在,我屈从于现实,屈从于家庭,因为我的年龄已经耽搁不起,我需要工作,我需要在工作中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我也需要社会给予我等价的回报!
当理想与现实,不能两全时,我选择让理想与现实各有退让!一方面,我拒绝向“公务员”之类的职业靠近,不愿作丝毫的尝试,因为我有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也要打折,我不能一意孤行地奔赴梦想,因为我有家人,他们的“理想”又成为了我的“现实”。
庆幸的是,“老师”——本身就是我心向往之的,我迫不及待想靠近孩子们!
努力,向尼克老师学习!——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去!
微信公众号:英子姐姐看世界
欢迎关注,给你更多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