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休完产假回校上班,领导让我接了一个班,担任班主任。说实话,这个孩子王真心不好当,管理一个40人的班级的难度并不亚于经营一家小公司。我身兼数职,既是老师,又是保姆、通讯员、心理医生、法官……不过,对于这份工作我还是发自内心热爱的,毕竟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即便是犯了什么错误,也都是可原谅的。
不过,在工作中我确实发现很多问题很难处理,也非常棘手,内心不无矛盾,处于该管还是不管状态。
孩子在校是不是一定要安安静静地遵守纪律呢?这个问题,我在胸口堵了很久很久,今天就一吐为快。
我记得,我上小学是90年代,那会儿条件没有现在好,家长和老师都不是特别重视学习,在校活动的时间也比较多,经常下课、午休时间一群人跳皮筋、甩长绳、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就算现在回忆起来,我还是觉得那段时光特别自由。
不过,现在的孩子就不一样了,在校哪有那么自由?吃饭要列队站好,排队进食堂;午休要求不讲一句空话,安静自修;下课也要创造“无噪音走廊”……
是的,听到孩子们的吵闹声,我也很烦躁,也想让他们有个好纪律。可是,我内心又十分明白,这个年纪的孩子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可能做到如此安静,所谓的纪律也只是对老师的惧怕而已,等老师一走,事与愿违,反而更吵。
尹建莉老师说过:“教育应该为培养孩子的饿习惯而工作,不应该追求表面的整齐和迎合某些消极癖好。”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看似高压下良好的纪律,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可是为什么现在的学校却还要如此强调纪律呢?
我仔细观察发现,总结了两点原因
第一、便于校方管理,营造安静的环境。
其实,作为学生必要的纪律还是需要的,因为只有遵守规则,才能更好地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不过很多时候,我们的确只是在追求表面的齐整,而忽视了孩子的内在成长规律,心不悦哪能诚服?
但是一个学校好不好,纪律却是考核的标准。如果,外面来宾过来参观,尽见孩子们闹哄哄地围在一起玩耍,印象肯定大打折扣。
一级任务就传递给下一级人,于是纪律考核指标就下落到班主任手上了。今天,哪个班最吵,就扣哪个班的分数,哪个班学生迟到也扣哪个班的分,哪个班月度考核分数最低,哪个班主任的考核奖最少。
所以,越来越多的班级成了追求表面齐整之风的牺牲品。
第二、家长的无理取闹,逼着学校管得过细,更严。
现在有个别家长和医闹一般,只要孩子出事受伤甚至死亡,不管出事地点在哪里,总是把一盆脏水往学校扑,把责任往老师地方推。
我个人觉得吧,学校和老师确有其责,那是应该的,可很多的确是无理取闹。
有一个姑娘,因为在家和妈妈闹矛盾了,妈妈说了一句狠话,结果孩子想不开跳楼自杀。父母伤心不已,这个心情任谁都可理解。可是这位妈妈拉条幅,拿花圈到学校,深深控诉老师教育不得当,要求学校赔钱,这就说不过去了。
还有是发生在我班的事件,一男孩在下课期间捉弄同学,捏别人屁股,人家劝阻他,结果这人挥手就打,不仅打歪了别人的鼻梁骨,还因下手过重把自己手打骨折了。他妈妈不但不认为自己儿子有错,还指责对方孩子情商低,并要求学校赔款,理由是:即便是下课,只要在学校发生事故,就得学校全额赔款。
这样不依不饶,无理取闹的家长,不是逼着学校管得更严吗?以后,哪还敢让这样的孩子随意在操场上玩,万一受伤了怎么办?
所以,有时候我也很困惑,孩子本该是天真的年龄,懂规矩守纪律是必要的,但是一旦管束过紧,又该是怎样的滋味儿。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既要做好上级安排的工作,又要兼顾家长的意见,的确很难抉择。或许,这就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