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听话,你应该懂事点,你应该坚强,你不应该哭,你不应该这么拖拉,你不应该不自觉,也不应该不重视学习……
你应该有责任心,你应该体贴他人,你应该像别人一样成熟点,你应该不应该玩游戏,你不应该喝酒,你不应该熬夜……
人应该相信,人应该有责任心,人应该认真,人不应该自私,人不应该迟到,人不应该不讲道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许多“应该”与“不应该”的时刻,这份“应该”也“不应该”好像就是我们不由自主、约定俗成、不该被动摇的一种准则。而这个准则到底是谁的标准,不得而知,人们也似乎不在意了,更多的,人们只管去履行自己所以为的“应该”与“不应该”。
我记得有一位妈妈常常会要求孩子做一些事,或者责令孩子不应该去做某些事,每当孩子质疑“自己为什么要做或者为什么一定要那么做”时,她就会说“做就对了,没有理由,我说应该怎样就怎样”。
应该思维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陷入了思维模式,而大多数人不觉得有什么疑问,而事实上准确来讲这是典型的两极化思维:人如果不是一直上进努力,就是不努力上进;如果不是应该做,就是不该做,没有中间值。
正因为人们没有考虑过这个中间值,所以才一次次的对他人产生期待和导致愤怒。
你应该听话,小孩如果不听话就是很糟糕的行为,你不该不听话;
你应该有责任心,如果你没有责任心,你就是不负责任的人不该不负责任,如果你这么做了,你就是渣;
你应该前面如果你懒散就是不对的,人不该懒散,如果你这么做了,就是不行;
……
你会发现,应该思维最终导致的,就是促使我们改变他人。因为我做到了,我听话、我有责任心、我上进勤勉……我努力的坚持,辛苦的维持,我可以做到,你为什么不可以!
是啊,应该思维让我们一不小心陷入想要去改变他人的痛苦,而事实上有那个中间值吗?有!
人可以做可以不做,有时可以这么做,有时可以不这么做人;
人有时可以上进努力,有时可以堕落逍遥;
孩子有时可以听话,有时也可以坚持自己的主张;
男人有时可以很有责任心,有时也可以消极懈怠;
你有时可以勤勉,也有时可以不努力……
因为健康的人格是灵活的,适应情景的,是可以能够随时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
如果你想这一次满足他,放纵他,允许他,宽恕他。以后他就永远那样下去了,那请问真的一定会如此吗?还是你的焦虑在作祟?你是对自己的不信任还是对对方的不信任?难道除了应该与不应该这两极之外就没有中间值了吗?
是的,中间值是我们可以去寻找到的度和平衡点。因为没有人能做到100%那个“应该”下的标准,100%听话、上进、负责,100%勤勉、无私、诚实,我们承认自己不是万能的,承认自己和他人有做不到能力和有限的时候。但我们也选择让自己在恰当的情境下,在对自己负责的状态下,上进一点,体贴一点,负责任,多一些负责和考量他人的感受。我们有弱的地方,因为没有弱的人只是看起来很强大,而真正的强大是真实!
(PS:当你陷入应该思维的时候,可以用三句话问问自己:
1、你这是……这是不对的
2、人是不应该……你是不应该……
3、我说的,人应该……就是真理
例如
1、你这是自私,自私是不对的
2、人不应该自私,你是不应该自私的
3、我说的,人不应该自私,这就是真理
你会发现,好像那个应该下的准则,有点开始松动了。